法國、印度和澳洲的三邊會談將被提升至首腦級別,印度媒體透露,今年10月召開G20羅馬峰會期間,或將進行三國間首個領袖峰會。澳洲前總理艾波特近日在媒體撰文表示,對全球供應鏈來說,印度將來可能取代中國。英國外交部8月5日宣布正式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對話夥伴國。
此外,德國媒體也在近日報道,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政要在系列文章中,呼籲和美國結成抗衡中共的戰略聯盟。
法印澳對話升至首腦級
印度WION新聞網8月8日報道,法國、印度和澳洲的三邊對話將被提升到領導人級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或於今年10月在意大利舉行的20國集團羅馬峰會(G20)期間進行三國間的首個領袖峰會。
報道介紹,這一變化是在三國首次舉行外交部副部長級會談近一年後出現的。法國、印度和澳洲於2020年9月首次舉行外交部副部長級會談,因受到疫情影響,會談通過視頻的方式舉行。三方會談就三大優先事項,即海洋安全、環境和多邊主義交換了意見,以加強合作。
隨後,2021年5月七國集團(G7)倫敦外長會期間,法印澳三方舉行外長級對話會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法國、印度及澳洲共同致力於實現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和基於規則的印太區域。會議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核心地位,以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所有海洋活動提供的法律框架。三國外長表示,同意深化在印太地區的海上安全合作。
另外,法廣8月9日對此也有相關報道,並提及法國在2019年發布的《法國印太防務戰略》報告中,表示法國在印太地區擁有7個海外省和海外領地,法國會在該區域施加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澳前總理:以印度取代中國
8月9日,「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澳洲前總理艾波特(Tony Abbott)撰寫的一篇題為「印度取代中國合情合理」(India the sensible substitute for belligerent Beijing)的評論文章。
艾波特表示,在2013至2015年擔任澳洲總理期間,就曾盛譽印度為「新興民主超級強國」,印度和澳洲都是「抱持相似理念的民主國家」。他表示,印度目前雖然沒有比中國富裕,但是印度擁有民主和法治,是世界第二大鋼鐵和藥品生產國,還有類似美國矽谷的科技產業,因此,就全球供應鏈而言,印度可以「取代」中國。
艾波特坦言,他在擔任總理期間與中共當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時,誤以為中共方面正在走向開放,沒想到北京會對澳洲包括煤炭、大麥、葡萄酒和海鮮在內的出口商品實施「任意抵制」。這表明中共是把貿易當作「戰略武器」在使用。
艾波特在文中寫道,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中共)的實力是「由於自由世界邀請一個共產主義獨裁政權進入全球貿易體制而造成的。」
「中國(中共)利用了西方的善意和一廂情願來竊取我們的技術、削弱我們的工業,並在這一過程中變成一個比昔日蘇聯要強大得多的競爭者;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一流的經濟體,而且還迅速擴軍想擁有同樣一流的軍力;它按耐不住地想為台灣打一仗,而台灣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多元民主政體恰恰證明中國人的DNA中並不一定有集權的基因。」
除了與印度經濟合作,艾波特也提到軍事安全層面。他寫道,在印度總理莫迪的推動下,今年年底可望舉行第一次由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四國首腦親自出席的「四方安全對話」。他表示,印度已邀請澳洲參加馬拉巴爾(Malabar)聯合軍演,屆時印、美、英、日、澳等國部隊投入,「馬拉巴爾聯合軍演將展現民主國家致力捍衛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的決心和力量」。
「澳洲人報」在報道中提到,艾波特受現任澳洲總理莫里森委派,以貿易特使(Special Trade Envoy)身份於8月2日至6日期間停留印度,並且於5日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
抗衡中共 德國基民盟政要呼籲聯合美國
德國《商報》近日報道,德國最大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德語縮寫為CDU,簡稱基民盟),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和德國政府跨大西洋協調員彼得拜爾(Peter Beyer)在一系列文章中警告中共對全球經濟、人權和未來技術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呼籲和美國結成抗衡中共的戰略聯盟。這些文章將在下周一份慶賀刊物《鍛造新西方》裏發表。
據報道介紹,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要求歐洲有行動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我們跨大西洋朋友的強大合作夥伴」。同時他表示,歐洲和美國必須在數字化方面走在前列,並就新技術標準達成一致。「它將向中國(中共)發出一個明確的,也許是最重要的信號,因為我們和跨大西洋夥伴都有同樣的觀點,即中國(中共)不僅是談判夥伴和競爭者,而且是制度對手。」
隸屬該政黨的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不要過份依賴中共的經濟實力。 「有地緣政治野心並尋求強大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共)幾乎不考慮實行開放的社會、人權和積極的民主」。
卡倫鮑爾說,「北京不希望供應鏈公平整合,它希望控制市場和其它國家的政治行動,包括歐洲,包括我們德國」 ,並且提及增進跨大西洋關係,歐洲與美國應聯合應對中共。
基民盟聯邦議員彼得拜爾警告說:「談到中國(中共),這是我們面對的經濟成功的獨裁統治。我們已經低估它太久了。」他對中共的「一帶一路」感到擔憂,並表示在中共問題上保持中立將是「幼稚和危險的」。拜耳要求西方更強烈地發揮其共同價值觀,「總的來說,就經濟產能而言,西方國家的處境要比中國(中共)好得多。」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章外,外長馬斯(Heiko Maas)等也撰寫了文章。
報道介紹,基民盟聯邦議員彼得拜爾將出版跨大西洋協調員辦公室成立40周年慶賀刊物。他自2018年起擔任該職務。
英國成為東盟夥伴
英國外交部8月5日宣布正式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對話夥伴國。綜合英國多家媒體報道,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各國外長和東盟秘書長林玉輝(Lim Jock Hoi)8月5日以視頻方式進行給予英國東盟對話夥伴國地位備忘錄交換儀式。拉布表示,英國成為了過去25年來東盟第一個新的對話夥伴,這是英國向印太地區傾斜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
英國外相藍韜文指,對話夥伴地位使英國處於印太地區的中心,英國將與東盟及其成員合作應對關鍵的共同挑戰,如海上安全和跨國犯罪,以及促進雙方的經貿發展,以及在其它領域的合作。
東盟方面的代表——汶萊外長艾瑞萬(Erywan Yusof)則在交換儀式上致辭時,高度評價英國在政治安全、經濟和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合作潛力和各項承諾。
稍後,英國外交部發布聲明,宣布正值英國在印太地區的防務和安全合作不斷增長之際,由英國最先進的「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領銜的英國航母打擊群正在該地區航行,並與東盟夥伴完成了一系列接觸和演習,還計劃在秋季展開進一步的互動。英國還計劃今年稍晚在印太區域常態部署兩艘戰艦。
除了與東盟正式進入互動關係外,今年6月,英國正式宣布開啟就《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與11國成員展開談判,其中4國是東盟成員國。@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