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成七國集團(G7)的領導人,本周末將在英國舉行會議,中國仍未被視為發達經濟體。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選擇康和郡郡海岸線上的卡比斯灣作為今年峰會的舉辦地,因為他的另一個優先事項是在七國集團會議正式開始之前,在美國和英國之間簽署一個新的《大西洋憲章》。
他在星期四(6月10日)與拜登會晤前對記者說,「拜登總統和我基於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前景達成的協議,將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復甦的基礎。80年前,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共同承諾了更好的未來,今天我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
最初的《大西洋憲章》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1941年8月14日於大西洋北部紐芬蘭簽署的聯合宣言。這是在珍珠港遇襲前四個月,所以美國尚未參戰,但《大西洋憲章》是邱吉爾努力讓美國參與戰爭的一部份,他甚至願意冒著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危險抵達紐芬蘭。
考慮到當時英國孤軍奮戰,對抗軸心國的聯合力量,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遠見和樂觀的舉動。
原版《大西洋憲章》包括八項條款,宣佈戰後美國和英國將:不追求領土擴張;不在未得到人民的同意之前變更領土;不為戰勝國或戰敗國設置貿易壁壘;促進各國人民的自決權;支持全球經濟和社會進步;建設一個不虞匱乏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世界;實現公海航行自由;削減軍備。
現在,聯合國、北約和關貿總協定(GATT)的成立都歸功於《大西洋憲章》。憲章呼籲各國人民的主權及民族自治,最終導致了大英帝國的終結(二戰後,英國喪失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殖民地),儘管這不是邱吉爾的本意。
推新版《大西洋憲章》,約翰遜先生所做的就是從倫敦到康和郡的300英里,他選擇坐噴氣式飛機而不是火車,然後再討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氣候變化是新《大西洋憲章》中英美兩國計劃合作的八個主題之一,包括恢復兩國間的旅行、促進貿易、加強全球安全、科技合作、應對網絡攻擊、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幫助全球從中共病毒大流行和封鎖中恢復。這聽起來像是首相迄今為止,未能與美國兩屆政府達成的貿易協議的權宜之計。
在最初的會面之後,約翰遜稱,「他們有很多想與我們合作的事情,從安全、北約到氣候變化」,並補充說,在北愛爾蘭問題上,他們與拜登「和諧一致」。但其實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一致,因為拜登強烈反對他所認為的英國危害《貝爾法斯特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也稱《耶穌受難節協議》)的企圖。
最近英國試圖糾正約翰遜的錯誤判斷,將英國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歐盟——英國海關邊境移至愛爾蘭海一線,導致拜登政府向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弗羅斯特勳爵(Lord Frost)發送了一份措辭強硬的外交投訴,表示「非常關注」。
原版《大西洋憲章》無意中導致了大英帝國的解體,而新版憲章是否會無意中導致英國本身的解體?移動邊界使北愛爾蘭站在了歐盟一邊,助長了統一派(主張北愛爾蘭繼續為英國的一部份)的憤怒和民族主義者的要求,即蘇格蘭也應該能夠留在歐盟框架內。
《大西洋憲章》簽訂80年來,地緣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英國已不是昔日的全球政治力量,而大西洋正被環太平洋地區取代,成為全球影響力和貿易最重要的地區,那麼新版憲章與舊版相比將產生甚麼樣的影響呢?
約翰遜希望,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表現出的領導力,將提高英國脫歐後的地位,前提是這一理論不會被科學或時間本身推翻。
毫無疑問,全球政治精英們相信,與1941年的軸心國相比,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AGW)構成了更持久的危險。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讓拜登在歐洲獲得了近乎救世主的地位。但是,儘管鮑里斯·約翰遜是第一批祝賀他當選總統的領導人之一,拜登並沒有改變他的親歐盟觀點,以及不喜歡英國脫歐。
羅斯福和邱吉爾也有分歧,尤其是在評估共產主義的危險和如何對付約瑟夫·史太林的問題上。
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在1942年寫道,羅斯福對史太林的評價過於天真,羅斯福說:「我想,如果我把自己能夠給他的一切都給他,而且不從他那裏要求任何回報,以他這樣位高權重者的品德,他不會試圖吞併任何地方,而且會為了一個民主與和平的世界跟我攜手合作。」
羅斯福不相信史太林想要擴張的動機,他指責邱吉爾:「你有400年的貪夢本能,你就是不理解,一個國家可能並不想獲得某個地方的土地,即使它能夠得到。」
2019年,拜登在愛荷華州對聽眾說:「中國(中共)要吃我們的午餐?拜託,夥計……他們不是壞人……他們不會同我們競爭。」
在擔任總統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他說:「我認識習近平很長時間了,到我卸任副總統時,我與他相處的時間比任何世界領導人都多。」
他補充說,「我已經在多個場合告訴他,我不會尋求對抗。」此言不會讓台灣、香港、中國的維吾爾族穆斯林、基督徒和其他受迫害的信徒們睡得安穩。
二戰末期,羅斯福給掠奪成性的史太林吞併東歐開了綠燈,他宣佈兩年內所有美國軍隊將從歐洲撤出。1947年到來時,邱吉爾已不再掌權,但他仍然覺得有必要前往密蘇里州的富爾頓,他在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給美國敲響警鐘:「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一道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落下。」
約翰遜不是邱吉爾,所以這一次美國必須自己解決,如何最好地對付一個更強大的共產主義對手。#
原文:Biden and Johnson Agree on a New Atlantic Chart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es)是英國的影片製作人和作家。他關於未成年人性虐待的獲獎影片,幫助兒童慈善組織巴納多斯改變了英國的法律,而他的紀錄片《指揮棒、琴弓和瘀傷:皇家愛樂樂團的歷史》(Batons, Bows and Bruises: A History of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在天空藝術頻道播放了六年之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