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提名現年78歲的比爾·納爾遜為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NASA內部很多人公開反對,認為這會拖累NASA的發展,而且納爾遜支持美國與中共合作展開聯合天空作戰,這令很多人感到擔憂。
總統提名遭技術專家公開反對
3月28日,美國城市雜誌發表了著名的科技專欄作家詹姆斯·B·梅格斯(James B. Meigs)的長篇文章,文章說,納爾遜(Bill Nelson)由於政治原因反對創新,並長期支持那些費時又費錢的笨拙項目,讓他擔任局長,只會往下拖累NASA。
文章說,表面上看,納爾遜是最佳人選,因為他到過太空,20年來一直參與NASA事務,並在兩個負責空間政策的委員會中擔任最高職位,白宮稱讚說:「大多數太空和科學的立法都有他的烙印。」
作者認為,「這種烙印可以說對NASA的傷害超過其幫助。在選擇哪種火箭設計最適合未來任務時,納爾遜在參議院指揮所裡一直否決美國宇航局自己的工程師。他對美國宇航局與SpaceX和其他私人供應商節省成本的合作持公開懷疑態度,並敦促NASA繼續使用更繁瑣的方法來構建太空硬件。這位參議員的強硬干預一再迫使該機構採用過時的方法和技術,浪費了數十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
天體物理學家西蒙·波特(Simon Porter)在推特上說:「納爾遜代表美國宇航局需要擺脫的一切。」
不懂宇航技術管理的政客
納爾遜生於1942年9月。1973年到1991年,他出任佛羅里達州眾議院議員長達14年,在其中間的1986年1月,44歲的納爾遜參與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太空飛行任務STS-61-C,成為美國國會中第二名在太空飛行的議員。
梅格斯的文章說,為何納爾遜被挑選上了哥倫比亞航天飛機,是因為他是代表佛羅里達州太空海岸的一名國會議員,同時他在眾議院委員會「監督NASA預算」。
當時納爾遜在宇航任務中的正式頭銜是「有效載荷專家」,但七人船員的其他成員給他起了一個不太恭維的綽號:「鎮流器」,這是因為宇航員們為做這些科學實驗經過了很多培訓,他們不想讓一個不懂技術的政客來把事情搞砸了。
2000年納爾遜當選為佛羅里達州的美國參議院議員,並在2006年和2012年連任。這讓他與拜登有多年的共事經歷。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時,納爾遜就支持拜登參選美國總統。
在參議院裡,納爾遜對社會和經濟問題持自由派立場,但与與其他民主党黨参议员議員相比,立场場相对對溫和,這和拜登類似。
鍾愛昂貴又不實用的航天飛機
哥倫比亞號降落幾天后,她的姊妹船「挑戰者(Challenger)」號就準備起飛。當時NASA努力證明航天飛機是可以實現可靠、可重複使用和負擔得起的航天器的最初承諾。
可惜因為一個密封圈失效,最終導致挑戰者號在發射後的第73秒發生解體。這是美國太空史上最嚴重的悲劇。梅格斯的文章說,儘管可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的想法很聰明(Elon Musk的SpaceX如今已成為現實),但航天飛機相比於火箭,過於精緻,無法承受頻繁反复覆的發射。航天飛機不可靠,而且價格昂貴,每次發射的費用約為15億美元。
然而,納爾遜始終把政治置於現實之上。在挑戰者號之後,航天飛機只零星地飛行。 2003年,哥倫比亞號在重返大氣層階段與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不久後被發現在德克薩斯州上空爆炸解體。美國迫切需要一個簡單,可靠的發射系統,也許更像俄羅斯的粗製但可靠的聯盟號火箭。但是,納爾遜(Nelson)繼續推動NASA保持航天飛機飛行,因為佛羅里達州有成千上萬的工作依賴於此。
擠壓SpaceX 研發貴13倍的SLS
納爾遜也一直反對NASA租用馬斯克的SpaceX來運送太空物資,儘管這可以為納稅人節省數十億美元,他總是用「國會控制著錢包」來施壓NASA的管理層,並降低與Space X的合作經費。
相反,納爾遜把很多錢投在NASA內部火箭設計上,這個宏大計劃,稱為太空發射系統或SLS。儘管奧巴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都支持美國宇航局與私人太空公司合作,但納爾遜卻讓國會把大部分錢轉移給了SLS。
納爾遜稱SLS的投入不會超過150億美元,但梅格斯的文章寫到,截至今天,SLS已經使納稅人付出了大約200億美元的代價。當SLS火箭最終起飛時,該計劃的每次任務費用將高達20億美元。而馬斯克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上發射有效載荷的費用只有1.5億美元左右,這比納爾遜力推的SLS便宜了很多。
天文學家波特嘲諷說,納爾遜太空政策的成就,只是「創造了美國宇航局歷史上最大的資金陷阱」。
文章表示,「一旦SpaceX開始從佛羅里達發射火箭並僱用該州的工人,納爾遜對私人太空公司的反感便有所減弱」,儘管納爾遜的法案允許商業船員以盡可能短的時間向前推進,但這也迫使美國宇航局在不需要的SLS火箭上浪費了數十億美元。
文章最後說,大多數專家希望NASA採取一種混合方法:允許SpaceX和其他私人公司處理發射有效載荷和宇航員的例行工作,這將使NASA騰出精力來專注於Berger所謂的「硬物質」計劃對月球和火星的飛行任務;設計深空飛行器;並弄清楚如何在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任務中使機組人員保持健康。
「現年78歲的納爾遜能應對這種管理挑戰嗎?他最終可以製制定出正確的太空政策嗎?希望如此。一切都有第一次。」
積極支持中美太空合作
另外,納爾遜還長期支持美國與中共在太空中的緊密合作。2004年,納爾遜在一次親密會議上會見了中共大使和宇航員楊立偉,討論了太空問題以及中美太空合作的潛力。
納爾遜告訴中共大使,他希望在太空方面與北京保持更緊密的聯繫,甚至在2004年的會議中支持與中國聯合進行火星訪問。
納爾遜還曾說,他希望中國(中共)能夠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的關鍵夥伴,而一些共和黨人仍然對中共日益增長的太空野心感到困擾。
太空安全分析師布蘭登·韋徹特(Brandon Weichert)表示,納爾遜擁抱中共成為合作夥伴,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安全,「納爾遜作為美國宇航局局長將與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完全相反」。
韋徹特還說:「如果太空是最終的戰略制高點,而中國(中共)熱衷於與美國爭奪太空控制權,將太空部署在與北京(中共)的合作上,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衰老的納爾遜顯然對中國(中共)情有獨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