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正在召開,台灣學者解讀,習近平繼續朝著打破集體領導,掌握人事大權、繼續鞏固集權的方向前進;但是從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可以看出內部施政的分歧路線和矛盾。

中共兩會從3月4日召開,3月11日閉幕。3月5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中共全國人大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

台灣學者:習李兩會上不同調 將繼續分裂

自由亞洲電台3月8日報道,在台灣國策研究院舉辦的與中共兩會相關的座談會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行政總裁董立文提及習李之間的矛盾。

董立文說,習近平的想法是,中共「十四五規劃」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發展下去。

但是董立文注意到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少了「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習近平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幹部學習班上曾提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

李克強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另外三個關鍵詞,分別是市場化、資本主義基礎制度、「簡政放權」。

董立文指,中共未來經濟改革的方向到底是走「自立自強」還是走「國際化」,現在依然含糊,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

「如果習李不同調,2021年分裂的路還是會走下去。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看起來是習近平最大的政績,在李克強工作報告有很多疑點,要從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線從脫貧之日起,設定5年過渡期。」董立文說。

董立文認為,看起來脫貧還要繼續下去,只不過宣佈全面脫貧成功,不能再用這個名詞。國務院脫貧辦公室撤銷,轉到國務院新的鄉村振興局,看起來就是要接手脫貧工作。

他特別指出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曾提到「四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董立文總結,「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習近平打破集體領導 繼續集權」

報道指,中共宣稱的「全面脫貧」是習近平的一大「政績」,有助於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進一步鞏固個人絕對權威。

報道援引中華亞太精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的話指,儘管外界有些人看習近平是強弩之末,內外面臨各式各樣挑戰,但是習近平從打破集體領導、掌握人事權、加強意識形態等三方面,正往毛澤東以後權力最集中邁進。

另外,中共喉舌新華社2月28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黨組成員,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黨組書記每年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書面述職。

王智盛表示,習近平過去試圖通過成立各式各樣的小組,打破「九龍治水」的格局,最近更直接訴諸行動。兩會之前政治局委員、人大常委會共52高官向習近平述職,這已經打破中共集體領導。

「很明顯暗示這些人向習近平本人述職,黨總書記等於黨中央,把黨或是集體領導人概念虛級化,因為全部都向習近平個人負責,這是兩會之前刻意被披露出來的做法。習核心的確立,不單只是中共文件上被呈現,高層政治運作被落實。」王智盛說。

中共二十大將於明年秋季召開,據悉籌備工作近期已啟動,屆時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常委將換屆。目前,習近平正在為將實現三連任做準備,中共當局已於2018年的中共兩會上修改了中共憲法,刪除中共國家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

王智盛表示,習近平至少在人事權上,握有相當大的權力。人事權的控制,當然就能延伸到對明年權力鞏固。此外,習近平也加強意識形態、造神運動,例如紀念華國鋒,隱含著路線調整跟改變隱喻出現。一方面否定過去路線,一個是自己比肩中共前黨魁毛澤東。

王智盛:「他在權力基礎上,不斷地在合法性、法律性完備後,在正當性不足下,從人事、從意識形態、從政治運作結構,想盡辦法樹立自己的權威跟核心。」

二十大或是習近平的生死戰

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學者李恆青此前對大紀元表示,現在到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不到兩年的時間,「2022年是習近平的一個生死戰,要麼他可能可以實踐他的終生連任,要麼可能就是他的滑鐵盧」。

李恆青說,習近平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短板,他要得到黨內支持,並不是因為他特別優秀、特別有能力,而是靠他所謂的「反腐打虎」運動,大量排斥異己,遏止競爭的對手。#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