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受到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實施制裁影響,中國晶片供應持續緊張,中國半導體企業紛紛調漲晶片產品價格,幅度從10%至30%,從中國華潤微電子、新潔能、匯頂科技、士蘭微、富滿電子等半導體業者都對外發漲價通知,衝擊電子產品出口競爭力。

身為中國前十大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日前發函通知客戶,從今年1月起,產品價格做相應調整,調幅約一成。對此,業界人士擔憂,此次加價將引發中國半導體產品新一輪漲價潮。

報道指出,自去年下半以來,由於8吋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引起晶片(IC,亦稱為晶片)、功率半導體等供不應求而啟動漲價潮,隨後晶片封測廠、汽車電子企業、晶片設計公司紛紛相應提高價格。

業界人士表示,中國半導體產品漲價與美國政府封殺以及中國本身晶片產量日漸減少有關,將直接影響中國電子產品出口量。德國福斯汽車在中國的廠房於去年12月就因為晶片供應緊張,面臨全線停產。

8日金融學者司令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晶片上游企業產品漲價,直接影響到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的生產,而中國資訊科技行業等使用晶片為核心元件的智慧產品製造業產值規模絕對不低於1兆人民幣。

深圳強美貿易公司負責人劉麗受訪說,最近收到半導體製造廠的調漲通知,未來相應的產品可能也會漲價。以前是靠低價搶佔國際市場,一旦中國產品漲價,恐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對中國半導體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報道指出, 中國半導體及晶片產業仍落後西方社會,美國採取制裁措施後,中國晶片進口總額已超過進口石油,2019年超過3,000億美元,成為第一大宗進口商品。中國去年大力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一窩蜂企業轉職投入晶片生產,但由於相關技術及經驗不足,加上資金斷鏈等缺口問題,導致多個半導體項目形成爛尾潮,例如:武漢弘芯因為資金斷鏈導致晶片項目爛尾,該公司已被當地政府接管。

此外,目前中國前三大晶圓代工企業分別為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和華潤微電子,中芯國際去年底也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共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中企清單,限制其獲得關鍵美國技術,增添晶片供應不足的疑慮。

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日前表示,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份企業的生產可能在今年第1季受到較大影響,但就今年全年而言,晶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難以定量估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