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總統大選進入延長賽,預料將在1月6日決戰國會,由國會召開聯席會議認證各州遞交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不過,這場選舉的重點已不僅是2位候選人或2個政黨間的政權角力,而是在過程中發現,民主體制已被有心人操控把持,甚至破壞。
以面書、推特等由科技公司掌握的網絡社群平台為例,竟針對特定人士進行言論審查,尤其是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選舉期間,特朗普在面書質疑選舉舞弊的言論都會附上各類警示標語,包含「美國擁有相關法律、程序和完善的制度,可確保選舉過程廉政公平」、「選務人員計算、處理和回報票數時,將嚴格遵守相關規範」等。
即使特朗普團隊及證人們在法庭上公開大量的作票影片、證據、證詞,但面書仍持續在特朗普的貼文下方標註「郵寄投票在美國已行之有年,是值得信賴的投票方式,無論哪種投票方式,選民舞弊都極少發生」、「選務人員遵守嚴格規範,且並未發現大規模舞弊的證據」;而推特則是一律「提醒」使用者「這項關於選舉舞弊的說法是有爭議的」。
此外,在特朗普面書貼文下方最常見的警語莫過於「拜登是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預測當選人」,即使選舉過後,各州選舉人團在2020年12月14日已投下選舉人票,這些警語也沒有因此消失,反而隨著拜登二度自行宣佈當選後改成「拜登是總統當選人。他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第46屆美國總統。」
大數據專家、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也觀察到,一開始只針對選舉相關的內容做標註,後來連與選舉無直接相關的言論也都被加註反駁訊息。她認為,在選舉過程中,社群平台可能會為了避免機械人、假帳號、網軍帶風向影響選情而嚴格審查,但選後仍持續這樣有針對性的行為,不免會令人擔憂,這些平台是否有濫用權力刻意帶風向之嫌。
「這是個可怕的現象」,高虹安說,社群平台上的訊息透過轉發或分享,可能就會影響幾千萬至上億人對特定人士的認知,當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解讀,或加註一些警告標語的時候,民眾就會受影響。「矽谷很多科技公司的政治立場確實比較偏向民主黨」,他們是否會因此而利用壟斷的社群平台來限制言論自由,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
愚弄中文使用者 關鍵字錯翻、不翻譯
然而,令人訝異的是,連中文世界也無法倖免,若使用面書的翻譯功能將特朗普貼文翻譯成中文時,「Rigged election(被操縱的選舉)」會變成「正確的選舉」,而推特則是翻成「索取」或「艱難」;如果想知道「Greatest election fraud(最嚴重的選舉舞弊)」是甚麼意思,面書會忽略「fraud」這個單字而翻譯成「最棒的選舉」。
高虹安認為,這與翻譯軟件的開發商有關,一般來說都有可直接嵌入使用的套件,也許有向網站服務商提供客製化的空間,用來處理某些特殊領域的關鍵字詞,雖然有點大費周章,但或許有這樣的商業模式;若翻譯軟件是自行開發的,就更有在背後操弄的可能,可針對特定詞彙自行調整想要的翻譯結果,或略過不處理。
Google旗下的YouTube則是從「黃標事件」開始封鎖有關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影片及節目,到這次美國大選更是馬力全開的下架所有談及大選舞弊的影片、證據,甚至在12月14日一場發表投票機報告的聽證會時「當機」,隨後便配合投票機公司多明尼安(Dominion)的要求,刪除法庭中的作證影片。「這是妨礙審判」,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面書寫道。
社群媒體不能毫無約束 專家:崩壞就需再造
值得思考的是,民眾若同意了社群平台的商業條款,是否就等於同意被審查?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認為,以往都是以網絡平台來看待社群網站,英文名稱是「social media」,其實就是媒體的一種,也就是具有社會責任的社會公器,若只當作一般的商業網站看待,等於是給它特權,讓它們在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可毫無約束地審查言論。
「法律往往會落後於社會發展」,陳奕齊說。他表示,過去雖然對這種現象並不了解,但這次美國大選卻將這個問題完全暴露無遺。第四權、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基石,但所謂的主流媒體、社群媒體卻無法發揮人民原本所期待的功能;因此美國大選已不是誰當選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民主體制已被別有居心的人所控制、破壞。
陳奕齊指出,民主社會的漏洞之所以會快速出現,其實是中共有意為之,利用民主制度來破壞民主本身,對民主社會進行顛覆、打擊、滲透、分化,但直到2017年出現「銳實力」這個概念,大家才恍然大悟。他強調,「我們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被教育了」,如果司法崩壞就要再造司法,媒體崩壞當然也要再造,才能糾正這些行為。#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