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沒聽過電影「《華府風雲》?」好!我承認先前還真沒看過,這回得好好觀賞一遍。分析過後,我發現指標性電影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和同樣具代表性的美國畫家,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有著相同的境遇。因為政府曾資助卡普拉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又被視為政令宣傳工具。

他們的創作,多和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徵招入伍者的士氣有關,他們在我們備受尊崇的美國生活方式上,建立充沛的自信,以激發年輕人奮力投身於與德國納粹的戰事中,捍衛我們美國的自由。

卡普拉和洛克威爾,在電影和繪畫上,猶如鄉間小屋裏燒柴的爐火,在冬至的黃昏時刻,於天空射出一抹紅色輝光,映照出帶著滿臉笑意、紅蘿蔔鼻子、刁著粟米芯煙斗,在白色大地裏的雪人。

在洛克威爾的作品中,儘管我們看到他已是大師級人物,但卻總被人們冠上「矯揉造作」評語;而卡普拉的電影,也常被戲稱為「卡米花電影」。然而,他們的創作總能彰顯出(比之前或往後的任何人都更好)當時的民間風氣和端正的價值觀,那正是美國開國元老們,所遺留給後代的寶物。

《華府風雲》——史密斯先生的故事

傑佛遜‧史密斯(詹姆斯‧史都華飾)是一位來自小鎮的童軍團團長,他非常愛國、懷抱理想與重視環保,但因為他的單純天真,被老謀深算的參議員喬瑟夫‧潘恩(克勞德‧雷恩斯飾)利用任命為新進參議員。年輕的史密斯,授命填補剛去世不久參議員的未滿任期。

有希望角逐總統大位的潘恩參議員,恰好是史密斯父親的兒時玩伴,同時也是史密斯心中景仰的風雲人物。潘恩卻無恥地利用這些情感因素,誘使史密斯來到華盛頓,讓他成為代罪羔羊。

初到華盛頓,史密斯被耀眼的國會大廈穹頂所震懾,並讚歎刻在大理石建築上崇高的道德教義,以及阿靈頓公墓的肅穆莊嚴。在林肯紀念堂前,他內心充滿敬意。

但是,隨著潘恩和他事業上的老闆吉姆‧泰勒(愛德華‧阿諾飾)的陰謀詭計漸漸浮出枱面後;很快地,史密斯開始嗅到腐敗的惡臭,見識到許多政治運作中的缺陷。

正因潘恩和泰勒的心懷不軌,故他們高度讚賞史密斯的老實、經驗不足與過度理想化,自認史密斯無法辨識自己正試圖鑽法律漏洞,從法案中的條款,來為己謀私。

隨後劇情安排史密斯的秘書克拉里莎‧桑德絲(珍‧亞瑟飾)出現,她憤世嫉俗、喜歡調侃人,但卻閱歷豐富,知道的法律甚至比律師還多。桑德絲同情史密斯的不幸遭遇,又因史密斯的單純天真,引發了她母愛的本能。她開始對史密斯進行現實教育,告訴他在華盛頓不法勾當是如何運作的。

聰明的史密斯很快就知道了,泰勒和潘恩在背地裏幹了哪些廉價行事的骯髒活,這恰巧是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本人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劇組選角他的主因)。

於是這兩位老大和他們的手下,密謀要即刻將史密斯的政治生涯毀滅。他們企圖透過偽造簽名,暗殺他人和作偽證等醜聞來栽贓他。最終,史密斯被參議院委員會宣佈,其不適任該職務。

於此同時,史密斯內心的正義之火也醞釀著正要爆發。當參議員們充耳不聞時,史密斯選擇不退縮,在桑德絲的急難指導下,行使憲法賦予他的權利,掀起一場「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的議事風暴(註:Filibuster,又稱「阻撓議程」或「冗長發言」,此項美國憲法所保障的議事規則,是為保障議會少數黨的權益,以防止多數黨就某項議案強渡關山。)史密斯馬拉松式地連續演講了23個小時。

《華府風雲》的劇照。(Photo by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華府風雲》的劇照。(Photo by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這場與參議院在憲法上的孤軍奮戰,猶如史詩般壯麗,但就在最後一刻,因為道德良知發現,參議員潘恩跳出自白,讓整件事終告落幕。

潘恩顯然是意識到地獄的召喚聲響起,他終將因他的馬基雅維利計劃果報,墜入無底深淵(註:Machiavellian,馬基雅維利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洛‧迪‧貝爾納多‧代‧馬基維利(意大利語:Niccolo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在其所著的《君王論》(又作《君主論》)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其中「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被人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

核心價值

片中有很多鼓舞人心的核心價值;首先,原則底線的喪失,絕對是值得為它奮戰的。

也許,許多現代人會覺得電影《華府風雲》的劇情過氣又老套。在當今世上,像史密斯這樣認真學習,打從心底相信林肯演說的理想主義者,鐵定被譏笑為荒唐。

但那是因我們根深地固地以為人性皆自私,完全不相信、甚至不了解林肯演說裏的內涵。更別提我們會從心底尊敬那些懷抱為人類利益初衷著想的崇高人士、偉大演講、或巍峨建築了。

這部可敬的美國電影,對我來說,最具震撼的一幕是:誠實、善良的史密斯被嘲笑後準備搭火車逃離城鎮的悲傷場景,坐在成堆行李中的他,為自己失去單純之心而哭泣。

喪失理想和摧毀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在本片中拍攝得淋漓盡致,詹姆斯‧史都華也把這份失落,完美地演繹出來。

劇中另一處同樣撼動人心的,是桑德絲對史密斯的拯救,具有療癒及新生的意涵。就像史密斯傚法2000年的電影《史蒂夫的哲學》(The Tao of Steve)中的情節,散發不經意的浪漫吸引力,成功地擄獲佳人芳心。

他也在桑德絲面前「做了件很棒的事。」讓她親眼目睹自己內心那種罕見而璀璨的光芒:一種對善的承諾。她當然就愛上了它。

發現史密斯遭受嚴重打擊後,桑德絲鼓勵他再站起來,並提醒他,林肯本人也曾奮力對抗無數的批評。她讓史密斯相信自己,透過相信自己,找到那顆「永不放棄」的心,成為一位真正的英雄戰士,引導自己堅持下去。

這是一場既漫長又孤獨的奮戰,他們面臨的是「費力把事拖」的「地獄周」。無論如何,桑德絲一路鼓勵史密斯要打好這場聖戰,給予他溫暖的愛、承諾和致勝的關鍵內幕,以贏得勝利。桑德絲捍衛著史密斯對民主的信念(觀影同時,我們也捍衛了我們的信念)。真是非常鼓舞人心。

這部電影《華府風雲》上映後,激怒了許多參議員,因為把參議院描述成腐敗與充斥著盜匪。然而,儘管它在政治圈中不受歡迎,但在票房上卻表現亮眼,獲得好評,囊括了11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片名:《華府風雲》(又譯《民主萬歲》、《史密斯遊美京》或《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主演: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珍‧亞瑟(Jean Arthur),克勞德‧雷恩斯(Claude Rains),愛德華‧阿諾(Edward Arnold),蓋伊‧基比(Guy Kibbee),湯瑪斯‧米契爾(Thomas Mitchell),比拉‧邦迪(Beulah Bondi),阿斯特麗德‧艾爾溫(Astrid Allwyn)
分級:未分級
片長:2小時9分鐘
上映日:1939年10月19日(美國)
評分:4星(滿分5星)

原文Popcorn & Inspiration: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Fighting the Good Fight Films that uplift the sou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