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天體,在紫外線波段看起來像一隻藍色的眼睛盯著地球的方向。科學家把它叫做「藍環星雲」(BlueRing Nebula)。16 年後的今天,科學家終於了解了它的成因。

這個奇特的結構最早由美國太空總署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太空望遠鏡發現,這個望遠鏡在2013 年已經停用。中心是一顆編號為TYC 2597-735-1 的恆星。

當時,GALEX 首席調查員馬丁(Chris Martin)說,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天體,可能很快就有人查明它的來歷。可是他和同行在之後多年裏,越看越無法解釋它的來歷。

中心這顆恆星氫氣的含量不多,似乎是個處於壽命晚期的恆星。可它同時又發出大量紅外光線,說明它的周圍有一個炙熱的塵埃盤,而這又是一顆年輕恆星的特徵。所以馬丁說,這個天體就像一宗「福爾摩斯案」一樣神秘。

近期一份研究終於發現,原來圖像上兩個看起來紅色的圓環,是兩個恆星爆炸物產生的錐形塵埃結構的底座,一個以每秒400 公里的速度朝著地球移動,另一個以相同的速度朝著反方向移動。從地球方向看去,兩個錐形結構重疊在一起,在中心的恆星周圍產生環狀結構。

研究人員表示,原來當時捕捉的圖像,是兩顆恆星合併後不長時間的景象,這很難得。觀測的時間點恰到好處,如果再早一些,合併剛發生的時候,在大量塵埃的遮擋下,甚麼也看不到;更晚一些的時間,這些星雲已經散盡,也看不到這個景象。

研究員之一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尼爾(Don Neill)說,這個觀測的時間點就像「看到嬰兒第一次走路,一眨眼,可能就錯過了」。

這份11月18 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描述了他們認為所發生的事件過程: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耗盡了自身的氫氣燃料,開始膨脹。它旁邊一顆小一些的伴星,則開始吸收它的表層物質,吸收來的物質在伴星的周圍逐漸形成一個盤狀結構。

這顆較小的伴星在繞行的過程中越來越靠近這顆不斷膨脹的恆星,最後與之合併,這個過程爆發出大量物質。可是小伴星周圍的物質盤阻礙了部份爆發物的擴散,導致爆發物形成前面提到的兩個圓錐結構,一個朝向地球,一個背對地球。

項目成員塞伯特(MarkSeibert)說:「這很獨特,是同類中僅有的一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