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龍山飲

安徽當塗縣東南十二里,有一座龍山,山勢不高,蜿蜒似龍,蟠溪而臥,故得此名。古時,山上林木參天,廟宇遍布,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

公元762年的重陽節,病中的李白登臨龍山,與好友賞菊宴飲,寫下《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這一首五言絕句,妙在精鍊、傳神。山中明黃一片,菊花盛開,微笑著迎接我這被放逐的臣子。詩人酒意朦朧,任秋風吹落帽子。月光皎潔,好像在挽留遊客。作者欣然從命,醉舞逍遙。

全詩動感翩然,傳遞一份絕塵脫俗的神韻。李白雖以「逐臣」自比,卻不失豪放、浪漫。菊、酒、月入詩,釀出千年的芬芳、飄逸。

詩仙‧酒仙

李白自稱「酒仙」,以豪飲而聞名天下。《襄陽歌》裡的「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便是生動寫照。許多著名詩文都是他在半醉半醒間一揮而就,令人稱奇。

李白傳世詩詞千餘篇,170多首與酒有關。酒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豪邁、灑脫、及時行樂、感時傷逝、縱情山水間的愜意,以及叩問永恆的深沉。例如:「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郎》)「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餞校書叔雲》)「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擬古十二首之五》)「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皮日休在《七愛詩‧李翰林》中贊曰:「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唐末文人鄭谷賦詩讚歎:「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鍾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間伴月明。」(《讀李白集》)

《天寶遺事‧醉聖》有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為醉聖。」

李白為何如此愛酒?

唐代進士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提供了獨到的見解:「脫屣軒冕,釋羈韁鏁,因肆情性,大放於宇宙間。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豪;作詩非事於文律,取其吟以自適。」

在《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中,李白以「酒肆藏名三十春」的「藏」字揭示了祕密:酒中隱真容,醉語傳真言。

但得醉中趣

灑脫無羈、笑對功名是李白酒詩的一大主題。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方得自由超脫之妙。有詩為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三首》其三)「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笑歌行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月下獨酌四首之二》)飲酒能讓你通曉人生的大道,進而與自然合而為一。紙上雖寫「勿傳」,實際上,李白已經點明了玄機。(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