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極富戲劇性。他在36歲前,因木訥寡言,被宮裏的人認為不聰慧;傳說後來又被唐武宗迫害,逃出宮外淪落民間,還曾遁入空門為僧。武宗病危的時候,宦官們認為李忱痴傻較易掌控,就迎接他登基,從此李忱的人生大翻轉。
論各方條件,李忱是最沒有機會坐上龍椅的,但他命中註定為帝。在傳說中,李忱多次被武宗設計暗殺都能死裏逃生,在民間流浪多年後仍被迎回宮內。李忱即位後一反以前的傻態,接待群僚沉穩大氣,裁決庶務相當在理果斷,人們才知道李忱以前是隱慧藏鋒。
大智若愚 忍辱避難
李忱是憲宗李純的第13個兒子,原名李怡,封光王。自幼持重少言。論輩份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但因母親鄭氏只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小宮女,唐憲宗遇弒後,鄭氏母子更孤苦無依,李忱在諸王居住的十六宅內成了大家取笑和捉弄的對象。子侄輩們都戲稱他為「光叔」,尤其武宗對他更加傲慢無禮。面對宮內的羞辱取笑,他都坦然不動,也因此引起唐武宗的猜疑,敏銳地覺察到「光叔」裝傻,深不可測。
李忱當時常夢見乘龍升天。他告訴母親鄭氏,鄭氏則警告他說:「此事不宜讓人知道,以後千萬不要再提起。」他經歷大和、會昌兩朝,做事越來越謹慎,不顯露自己,和眾人共處時,從未提起此事。
明代僧人圓悟禪師在其撰寫的《碧岩集》中記載:李忱年少時,曾爬到哥哥穆宗的龍床上,作出皇帝接見大臣的神態,穆宗非常讚賞。但武宗想起此事就不寒而慄,因此起了殺心。李忱曾經歷自馬背上摔下、從台階上滾下、掉到雪坑裏被雪埋住、被綁起來扔進宮廁裏……但無論怎麼折騰,都整不死他。經歷了九死一生後,李忱在宦官的幫助下,終於逃出京城。
潛逃江南 遁入空門
在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中,並無記載李忱出家為僧。但後來的許多筆記史提到李忱一路雲遊到浙江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北宋大文豪蘇軾途經安國寺時,曾留下一首詩:
「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裏浮花夢裏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據《豫章書》和《奉新舊志》記載:李忱到過江西奉新縣的百丈寺,遍遊山水名勝,傳說就在香嚴閒禪師門下剃度為僧,有人說香嚴閒禪師就是黃檗禪師。有一次他與香嚴閒禪師同行來到江西廬山觀瀑,禪師 「天眼識天人」洞知此人不凡,在波瀾壯闊的瀑布前,以兩句話測試他:「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李忱聽後,應聲回答:「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表達了自己的壯志豪情,不為眼前的處境所困,這就是有名的《瀑布聯句》。
真命天子 中興聖主
武宗沒有立太子,死時長子也尚年幼,武宗病逝後,宦官們迎接光王李忱即位。宦官們本以為可以將光王握在掌心,使其成為一個傀儡皇帝,豈知即位後的唐宣宗英明睿智、氣度非凡,展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魄力,大家簡直不敢相信他就是以前那個狀似痴傻的人。
君臨天下後,宣宗以雷霆之勢「盡革武宗亂政」,誅殺趙歸真、劉玄靖等煽動武宗滅佛的十名道士,並重興佛教,修復在會昌滅佛中被毀的寺宇,將僧尼召回寺院。 同時免去李德裕的宰相職位,李德裕最後被貶為崖州司戶,死在任內。隨著李德裕的殞落,歷時40年的牛李黨爭也宣告結束。
唐宣宗還有力地壓制了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並將近百年淪陷於吐蕃手裏的河、湟失地(今甘肅及青海東部)全境收復。
當然這些成就得來絕非偶然。宣宗自律甚嚴,勤儉治國,惠民愛物,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之上,努力仿效唐太宗,而且「雅好儒士,留心貢舉。」公卿出任地方長官,宣宗賦詩為其餞行;大臣進呈章疏,宣宗必先焚香洗手再觀覽閱讀。他事必躬親,明察秋毫,文武百官不敢妄為。
宣宗還經常藉遊獵的名義,微服私訪,深入民間,實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也因此發掘出許多服務百姓的正直官員及優秀人才。例如,有一次他到北苑打獵,發現涇陽的縣官李行言執法嚴明,回宮一個多月後,頒給他象徵著極大榮耀的金魚袋和紫衣;到渭水狩獵時,看見一些鄉親父老正在設齋禱祝,祈求任期已滿的醴泉縣令李君爽能夠留任。後來懷州刺史出缺,宣宗遂將此職授予李君爽。
唐宣宗在位期間史稱「大中之治」,大中之治使唐朝衰敗的局勢漸有起色。史載:「洎大中臨馭,一之曰權豪斂跡,二之曰奸臣畏法,三之曰閽寺讋氣。」無論權豪、奸臣、宦官都斂跡畏法,折服於宣宗之下。上天安排他在晚唐走向衰敗中力挽狂瀾,重振綱紀,呈現「中興」的小康局面,為日薄西山的大唐帶來一線短暫的曙光。唐宣宗號稱「小太宗」, 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勵志傳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