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中國的第一位駐外大使不是王爺,也得是個重臣吧?都不是。他甚至不是中國人。

他是一個洋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名字叫Anson Burlingame,中文名叫做蒲安臣。

1850年代,奴隸制是美國政治的爭論焦點。蒲安臣與一群廢奴主義者,在馬薩諸塞州創立了共和黨。到今天為止,包括特朗普在內,共和黨有20人當過美國總統。不過美國人紀念蒲安臣,並不是把他當作黨的創始人來紀念,而是作為一個「胳膊肘往外拐」的外交官來紀念他。當然,這個「胳膊肘往外拐」是帶引號的,往哪兒拐呢?往中國拐,向著中國。當然蒲安臣很清楚,一個真正強大、融入世界文明、融入普世價值的中國,也符合美國的最高利益。他的一生,就是為這個目標前行。

幫清政府了解西方

1861年,林肯總統任命蒲安臣為美國第一任駐華公使。他上任後提出對華「合作政策」:「既不要求也不佔用租界,不用任何方式干涉中國政府對其人民的管轄,也不威脅中國的領土完整。」因為他的作為,美國成了最尊重清政府的西方國家。清政府投桃報李,主動給蒲安臣一塊天津的租界,天津的朋友要說了:「甚麼?美國租界?我咋沒聽過?」沒聽過就對了。當時蒲安臣特別尷尬,「哎呀,我剛說過不佔中國租界的,你就給我一塊,不要!」清政府說,「不給面子,堅決要給。」「堅決不要。」

後來美國人只好把天津美租界讓給了英國人。所以,今天您在天津老城廂,不知道美國租界的存在。

為了讓清政府了解西方,蒲安臣把傳教士丁韙良翻譯的《萬國律例》,送給了清政府。同年,兩宮皇太后批准同文館正式出版,這本書是中國了解西方國家法治的開始。結果,這本書面世沒有多久,就發揮作用了。

1864年4月,普魯士人在天津大沽口外扣押了3艘丹麥商船。當時恭親王主管外交事務,他說:「嘿,前兒晌,剛讀了一段《萬國律例》,不是說內海跟公海不一樣麼?咱大清的公海在哪兒,我也鬧不清楚,這大沽口是咱們家內海可沒跑的。普魯士人是不是違法了呀?」恭親王就派人去問普魯士人,把普魯士人嚇一跳,「啊?大清朝怎麼知道《國際法》的?」面對《國際法》,普魯士只好釋放了丹麥商船,還賠了1,500元。

後來,法國人聽說此事,還跑去跟蒲安臣交涉,說:「你不應該讓清朝了解國際上的通用法,西方各國會吃虧的。」蒲安臣不理會他,堅持說服清廷要員,摒棄陳腐的華夷理念,幫助中國融入世界潮流,幫助清朝辦學、開礦,教導清朝睜開眼睛看世界。這個牛仔外交家蒲安臣,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遊說華洋友好,清政府對蒲安臣產生了特別的好感和信任。

為大清國贏得對等外交

1867 年,蒲安臣任期屆滿,準備回美國。在總理衙門舉辦的歡送宴會上, 恭親王奕訢對蒲安臣說:「蒲先生,您要回國了,給我們說幾句臨行感言吧。『中美人民友誼萬歲』這樣的客套就免了,說點兒實在的。」蒲安臣說:「好吧,以後中國跟其他國家有甚麼麻煩,找我,就當我還當大使一樣。甭客氣!」

恭親王就等這句話呢!當時的恭親王正主導清朝政府開展洋務運動,意識到與列強打交道,不能等,要走出去。《天津條約》就要到期了,還不知道歐洲列強準備怎麼下刀子來切清朝的肉呢,正缺一個通曉中外、又深得清政府信任的全權公使人選。這下好,蒲安臣先開口了。恭親王趁著酒勁兒,用迷矇的雙眼深情地看著蒲安臣,蒲安臣嚇一跳,「您還好吧?親王閣下?」「還好還好,我給你唸一段古詩,叫做『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你小子就在燈火欄柵處!』」於是,餞行宴會就成了委任大會。當時擁有清廷最高權力的恭親王,當場任命了蒲安臣,當然後來也報請太后、皇上同意了。

於是,一個美國人成了中國第一位出訪美國公使。恭親王接著問:「你是不是計劃還要去一趟歐洲?」「是啊。」「好,我認命你為清朝歐美全權特使。向英國國王、法國國王,歐洲各國的那些個王,把太后的『好』都給帶到了。」

1867 年11 月21 日, 一頓飯局之後,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外交特使誕生了——一個代表老中出訪老外的老外。

考慮到英、法老牌帝國主義看到一個美國牛仔當中國大使,多少有點兒酸溜溜的,就增派英國人、法國人各一名,做了副團長,並帶上中國的海關道和禮部郎中出行。

代表國家出訪得有個招牌呀,總不能像官場上一樣,舉個牌子,上面寫著「迴避」呀?於是蒲安臣設計了第一面中國國旗——黃龍旗。這次出訪標誌著中國第一次以主權國家身份出現在國際社會之中。

1868年2月,使團一行由上海出發,經過一個半月顛簸來到舊金山。加州州長在招待使團的宴會上,稱蒲安臣是「最年輕的一個政府的兒子和最古老的一個政府的代表」。蒲安臣在白宮向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遞交了國書,西方列強從此也以對等禮節覲見清朝皇帝,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實行了對等使節外交,這一切都離不開蒲安臣。

1868年6月,蒲安臣跟自己的前任頂頭上司、美國國務卿簽署了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第一個平等公允的條約,為中國對外勞工輸出以及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打開了大門。

清政府歷來視華僑為不忠不孝的叛逆,雍正五年開始,禁止華僑歸國。自《蒲安臣條約》簽訂以後,清廷不得不履行條約規定,開始了保護華僑的工作。

1868年開始,蒲安臣帶領使團出訪歐洲各國。1870年2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接見了蒲安臣一行。沙皇始終迴避中俄領土糾紛,蒲安臣心情抑鬱,第二天就病倒了,他一病不起,幾天後因肺炎在聖彼得堡去世,後安葬在馬薩諸塞州劍橋(Cambridge)。

已被淡忘

縱觀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之中,美國對中國的善意最大,對中國的進步和現代化文明的貢獻最大,蒲安臣是最偉大的先驅。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蒲安臣的悼詞中所寫:「蒲安臣對各國人民的無私幫助和仁慈胸懷,已經越過了國界,他是一個偉大的世界公民。」

美國的舊金山附近和堪薩斯州,各有一座以蒲安臣命名的城市,加州的Burlingame 市建立於1909年,根據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市有人口2 萬8千人,其中華人近3,000人。

受惠於130多年前的蒲安臣,華僑開始在異鄉安居樂業,於是有了今天美國各大城市的唐人街的出現和繁榮。蒲安臣也幫助了第一批中國學生留洋美國,這些從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當中,包括中華民國政府的總理、清華大學校長、天津大學的校長,還有無數工程、軍事、經濟等方面的人才。

蒲安臣力助中華民族繁榮發展,可謂厥功至偉,但如今,他已經漸漸的被國人淡忘了。

砲艦和貿易戰,傷害的不是中國人,而是腐朽的政治制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