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界一直質疑中國糧食存在危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在黨媒提出餐飲業糧食浪費驚人,官媒更是發起一場「節約運動」,使中國糧食危機再次受到關注。專家表示,中國糧食早已現危機,中共若與國際的關係發生緊張,很可能會出現糧荒。
中共官媒新華社日前報道習近平批評餐飲浪費「怵目驚心、令人痛心!」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中共喉舌人民網隨後呼應,要加強立法,以「剛性制度」約束、制止餐飲浪費。
中國經濟學者段紹譯對《大紀元》表示,當局說甚麼就是怕甚麼,「說節約糧食,就是糧食緊張了。」由於中國糧食進口規模越來越大,如果跟國際的關係發生緊張,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糧荒。
「如果國際停止對中國糧食進口,或者國外對中國糧食出口增加關稅,會導致中國糧食大漲價,會造成糧食短缺,(當然)現在不會馬上糧荒,但擔心長時間後會糧荒,所以,他就說這話。」
中共海關7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6月中國進口粟米366萬噸,佔720萬噸年度進口配額的51%,1月-6月小麥進口量為335萬噸,佔全年小麥進口配額964萬噸的35%。而這些並不包括通過民間方式進口的糧食數量。每日糧油8月12日稱,今年小麥進口量會創近七年記錄。而市場預期,粟米進口今年將接近1,000萬噸。
中共海關總署8月7日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進口大豆為5,513.5萬噸,增加17.7%。單6月進口就達到1,116萬噸。中華糧網稱,中國創記錄的進口大豆使巴西可出口庫存幾乎售罄。糧農智囊10日報道了中國大豆的現況,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大豆產量僅有1,800萬噸,對外進口依存度較高。
大陸獨立評論人士文瑞對《大紀元》表示,今年天災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糧食危機,中共因為擔心出現糧荒,因此加大了對美國小麥和粟米的採購。
「現在內部收購很困難,因為今年南北都遭遇天災,糧食出現欠收絕收,農民又惜售,糧食越發緊張;而外部採購,現在跟美國還有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而困難在於手裏外匯儲備不多,所以,現在它還在觀望11月份的美國大選,希望拜登上台,可以緩解它的危機。」
今年疫情期間,中共的中央及各級地方已動用大量儲備糧,再加上之後的天災,糧食開始凸顯危機。
現在豬肉、雞蛋和大米都已經漲價,這意味著糧食已經漲價,「稻米漲價,目前還能承受,豬肉漲價已使很多人減少消費,如果中國跟美國及世界脫鉤被孤立,情況就很難說了,令人擔憂。」文瑞說。
糧食早就存在危機
今年4月,由於疫情原因,多國禁止糧食出口。中共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糧儲局對此回應,目前中國糧食庫存充足,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而去年穀物淨進口量1,468萬噸,僅佔中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自給自足率達98%。
不過,早在2013年1月,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就表示,中國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90%,如果按一個人一年吃800斤糧食計算,去年的進口糧相當於養活了1.9億中國人。也就是說,如果糧食不進口,有1.9億的中國人已經餓肚子了。
段紹譯表示,中國糧食儲備都是假的,「中共政府雖然搞了很多糧庫,但糧庫裏面都沒有糧食。十幾年前,朱鎔基去檢查糧庫,結果糧庫裏一點糧食都沒有,地方政府都是虛報。現在如果跟國際關係惡化,糧食沒儲備就麻煩了,所以,習近平就擔心了。」
文瑞說,他在國家糧食系統工作的朋友告訴他,現在很多糧庫都倒賣空了,「糧食私下賣給了糧食加工企業,但為了應付檢查,就從另外一個糧庫調糧,其實都是一批糧食,轉來轉去。領導去檢查也是事先打招呼,不然,真檢查出問題,他自己也難交差。」。
文瑞表示,官方近年來宣傳糧食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率達98%,其實是謊言。中共的土地政策、農村政策等嚴重傷害和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現在全靠糧食進口掩蓋真實問題。
「中國的農村土地是國家集體的,又沒有法治,所以,資金、人才和技術都不願到農村去,變成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所以,農村非常荒蕪,其實就是土地所有權問題;另外,中共對農產品收購是統購統銷,價格壓得很低,不像西方美國對農業有補貼政策,農業本身就應該國家補貼,鼓勵種糧。」
段紹譯也表示,現在一個農民到城市打一個月的工賺的錢可以買一年的糧食,所以沒有人守著土地種糧食。還有,「進口的糧食比國內便宜,因為這些年進口了太多的糧食,造成國內很多的土地沒人種,荒蕪了,老百姓已不習慣種糧食了。」
「現在農村種糧的情況是,一般種兩季稻,早稻和晚稻,但去年豬瘟後,養豬減少,早稻就沒人種了,現在都種中稻,也叫一季稻,種的人也不多。如果糧食不進口,吃糧肯定成問題。」文瑞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