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打擊。在疫情爆發後的這段時間,印度享有盛譽的14歲占星家阿比吉亞阿南德(Abhigya Anand),在他7月的影片中再次強調,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病毒出現,超級細菌也會出現。另一場災難或將再次襲擊人類。
他在影片中提醒人們:今年12月20日前的這段時間,就是給人們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機會,只有提高免疫力才能與病毒作鬥爭,否則任何醫學科學都無法拯救人類。
中醫講求「不治已病,治未病」,這是中醫藥精髓理論。只有提升自我防護機制才能對抗病毒的侵害。
西方: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免疫力,是人體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一種自我防護機制。這套機制複雜而精細。現在西方醫學也逐漸意識到,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功能是所有藥物都無法替代的。
西方醫學的「營養免疫學」創始人,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博士認為,人自身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它隨時隨地處於防範狀態,當疾病入侵時,它能明確知道應該甚麼時候、在哪裏、怎樣採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同時不會傷害人體其它細胞。這是任何藥物都無法替代的、是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兼具防範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
陳博士曾受邀於美國最大的一家醫學研究機構,在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得到一個結論,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她認為免疫系統的功能本身很強,但正是由於化學藥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科學家認為,免疫功能是獲得健康的一把鑰匙。
中醫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認知早於兩千年前
中國古代傳統中醫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認知早於兩千年前,不過,傳統中醫並沒有「免疫」這一名稱,但中醫卻包涵了許多預防疾病的說法。
免疫力,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正氣。」《黃帝內經》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香港註冊中醫師黎珂講解說:「人的身體本身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它可以抵禦外邪、恢復系統。中醫將精神和物質視為一體」,黎珂醫師引用《素問·宣明五氣篇》進一步解釋道:「『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因此人的情志活動正常與否與五臟盛衰有密切關係。」而西醫的免疫系統注重表面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器質性的病變。相比較,中醫注重講「正氣」,「 正氣」比西醫的免疫系統更博大。
具體來說,一個人的思想正直、精神抖擻、眼神澄澈,就知道這個人正氣足,病邪不容易上身。正氣與先天體質、後天營養有關,也與內心思想、情緒有關。而有的人常熬夜、疲倦、精神不振,眼神渙散,這表示此人的氣虛了,病邪會趁虛而入。此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被後人尊為醫聖,他認為發病與否取決於正氣的虛實,《傷寒雜病論》 曰:「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說明全身的元氣、真氣的充盛正常可以免受病邪侵入而保持健康。
早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即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句話提出了治「未病」,就是無病時預防生病。
黎珂醫師講解「治未病」,和現代的預防醫學不太一樣,「中醫重點針對個人來治療,也就是說你有得這個病的趨勢,我已經看到苗頭了,但你還沒有表現出來, 我就事先給你治療了。」黎珂醫師具體舉例:「好比說,夏天一般人的脈是浮脈,因為夏天陽氣都升起來了,人身體的氣血都到表面上來了,所以脈是浮起來的;冬天陽氣藏到地下去了,所以冬天的脈也相應是沉的。但是如果醫生摸你的脈,冬天也浮起來了,如此推算,那到了夏天這個人的血管很可能會爆掉。所以,中醫可以根據冬天摸到的是浮脈,看到端倪而提前採取治療,這就叫治未病。」
自古邪不壓正,剛正之人血氣更為陽剛,為邪之所懼。所以平時多做善事,便積累一身正氣。相反若是做傷天害理苟且之事,內心發虛,陽氣自損,邪易入侵。
人體生理功能活動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
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其它生物機體也都一樣。人體一切氣血循環流動等,都與大宇宙互相聯繫。人生病,就是這個小宇宙的運行出了問題,偏離了其正常的運行規律,偏離了 「道」。
人體的生理功能活動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一年的四季變化,一天24小時的變化都會影響人體。主動維持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從而保持人體本身內在平衡。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生活淡泊質樸,心境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慾之誘惑,內不存情慮之激擾,疾病怎麼會來襲呢。
中醫屬於道家學術系統的一環,中醫治病,就是要把人體這個小宇宙的運行歸回到其正常狀態,使其符合道法。其治療方略中就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的正常狀態。
中醫採用的草藥等都是取之於大自然,利用其自然屬性來扶正人體,使人體恢復其自然無病的狀態。
如何抵禦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台灣濟德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醫師認為,當然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身體免疫越協調,越不容易感染中共病毒。也可以用藥物預防。身體比較弱的,可以服用一些提升免疫的中藥,如黃耆、黨參、枸杞、杜仲等,讓身體強健一點,若感冒出現發熱症狀,可服用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退熱消炎,調整免疫力。
順應四時 秋季保養中醫有良方
中醫養生首先要順應四時,就是要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這樣身體才會更強健。目前已進入立秋時節,談到日常具體的保養與防護問題時,鄧正梁醫師講到,立秋後,很容易出現秋季腹瀉。最常見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十分普遍,幾乎5歲前的小孩都會受感染一次,2歲以前的小孩更是高發。輪狀病毒感染,症狀是發燒、嘔吐、腹瀉,嚴重的會脫水,甚至死亡,有不少人就是因輪狀病毒感染而死亡。
輪狀病毒雖極具侵略性,但輪狀病毒有疫苗可預防。
還有一種容易造成腹瀉的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幼兒,而諾羅病毒,大人與小孩都容易感染。
輪狀病毒是糞口傳播,幼兒感染後排泄物汙染就會感染,傳染性非常強。腹瀉明顯,就會脫水,徵兆有呼吸急促、眼窩凹陷、前囟門凹陷、黏膜乾燥、皮膚彈性差、尿量減少,補充水分首選是口服補鹽液,藥店就可以買到,至於白開水、含糖溫水、含鹽溫水、運動飲料、軟飲料等,由於含鈉濃度太低,不建議替代口服補鹽液。
在止瀉方面,中藥可運用甘露消毒丹、葛根芩連湯消炎止瀉。
飲食方面,鄧正梁醫師推薦吃些容易營養又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米飯、四神湯等等,只要孩子願意吃。還可補充一些益生菌,調結腸道菌群失衡的問題。
輪狀病毒是自限性疾病,只要治療方向對了,就會好起來,但要預防再次感染的危險。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大,容易引發感冒等。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發期。醫師提醒,適當保暖,不要貪涼,注重飲食衛生,多曬太陽,戒煙限酒,適度勞逸,去除恐懼心,全面均衡適量營養,保持良好衛生與清潔習慣,放鬆心情,保持樂觀情緒來幫助免疫系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