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SMIC)7日召開業績說明會,當天香港掛牌的H股下跌9%,每股收報29.9港元;上海A股下挫5.1%,收報80.47元人民幣。市場人士分析,中芯國際低估即將失去華為訂單的風險,以及美國9月14日之後對華為的管制禁令生效後,中芯第3季恐又陷入虧損。

中芯未來供貨華為 須獲美國許可

中芯8月6日公佈的第2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18.7%,達到9.38億美元;淨利增6.44倍,達1.38億美元。主要原因是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因應美國管制禁令而大量囤積晶片庫存,助推了中芯的業績表現。

華為是中芯國際的最大客戶,營收佔比超過10%。中芯大量採用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等美國公司的晶片設備。這意味著,在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寬限期至9月14日終止後,中芯國際必須先申請美國的許可,才可以向華為出貨。

中芯聯合行政總裁的梁孟松在電話會議上被問到是否繼續出貨給華為時答稱:「我們完全遵守國際規則,我們絕不會違反國際規則。」

據報道,華為已利用120天緩衝期向台積電下訂大量的7納米、5納米晶片,訂單金額高達7億美元,所有麒麟晶片都會趕在9月14日前交付。

全球需求旺盛 中芯表現仍顯脆弱

全球晶片需求旺盛,各晶圓代工廠家業績都有大幅增長。但相較於另兩家華人同行台積電和聯華電子(聯電),中芯營業規模和增長幅度仍顯脆弱。

位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第2季營收年增29%至103.57億美元,淨利年增八成至40.27億美元;排名第4的聯電同期營收則按年增加23%至14.8億美元,淨利年增2.8倍至2.23億美元。

南韓三星和美商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分別排名第2和第3,中芯國際排名第5。

隨著中美逐漸脫鉤,越來越多中國客戶轉向中芯訂購晶片,中國市場佔中芯國際第2季總收入的比重達66.1%,高於去年同期的56.9%。同時,美國市場銷售額的佔比從一年前的27.5%減至21.6%。

中芯製程技術落後台積電至少六年

以先進製程工藝來看,14/28納米對中芯季度收入貢獻,自今年第一季的7.8%升至9.1%。不過公司最大收入來源仍是0.15/0.18微米,其次為55/65納米,分別佔33%、30%。

市場分析,以目前市場主力14納米製程來看,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達到6年之多。

台積電第2季度最大宗的7納米製程營收佔比36%,每月約有12萬片。新引進的5納米製程目前每月產能約5萬片,主要供應予蘋果和華為海思。由於美國制裁華為,9月14日之後台積電即不再供貨給海思,空出的產能已有多家客戶爭取。

中芯國際約一半收入來自90納米以上製程產品。而台積電緊抓高端製程,幾乎獨享7納米製程所有訂單,且明年就會試產3納米製程。

為了跟上腳步,中芯國際不得不大力投資研發,持續高昂的成本帶來巨大壓力,而營收成長卻有限。中芯去年全年營收31.5億美元,本業虧損3.35億,淨利2.26億美元,可看出其獲利完全來自國家補貼。

中芯二度加碼資本支出至67億美元

中芯國際宣佈,今年資本支出將再提高至67億美元。這是該公司今年二度調高資本支出計劃。5月份發佈第一季財報時,曾宣佈資本支出從年初32億美元調升至43億美元。

高管們在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資金一方面用於先進工藝建設,另一方面是成熟工藝擴產,「預計14納米月產能在年底達到1.5萬片,8英吋晶圓每月增加3萬片,12英吋晶圓每月增加2萬片。」

該公司提到,它將與政府支持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組建一家新的合資企業,第一階段投資為76億美元,興建12吋晶圓廠。

晶圓代工不僅是高科技產業,更是高資本密集產業。台積電2020年資本支出預計有160億美元。

花旗:中芯支出計劃恐持續拖累業績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芯國際上調資本支出至67億美元,擴大先進產能。此舉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擔心未來數年公司可能都將繼續虧損。

伯恩斯坦研究機構(Bernstein Research)認為:如此高的資本支出強度顯然與中芯的需求前景不符。美國進一步收緊出口高科技產品至中國前,中芯非常急切採購美國設備。

花旗銀行預計,最新的支出計劃將使中芯國際2020年的毛利率減少5個百分點。此外,由此產生的設備折舊成本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拖累」業績表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