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呂蒙正(946年~1011年), 洛陽人,宋太宗即位後所點的第一個狀元,他歷經太宗、真宗兩朝,曾三度入相,是宋朝知名大臣,人生的經歷也非常傳奇。
在當宰相之前,呂蒙正曾經和母親住在寒窯九年,遍嚐人間冷暖。他一生命運大落、大起,歷經破窯之苦而不以為苦,受到父親苛待卻以盡孝寬容來轉化惡緣;雖然出身貧微,對皇上硬頸直諫,忠貞社稷、心懷蒼生,而不畏懼失去私人的功名、利益。他是宋代任事最有作為的狀元之一。
早年由於生母與父親不和,他們母子被父親逐出家門。母親帶他寄居在龍門山利涉禪寺。寺中方丈可憐他們母子,而且相信呂蒙正決非久居人下之人,所以對他們母子非常關照,特地為他們鑿了一個安身的石洞。然而,儘管方丈不時接濟他們母子,他們的生活依然十分貧困,九年中受盡了世人的冷遇。
他的婚姻也是奇緣一樁。妻子劉蘭英原是吏部尚書劉某鍾愛的閨女,當年拋彩球選婿。品貌端莊的呂蒙正得到劉蘭英青睞,得到拋來的彩球,但是卻受到丈人的嫌棄。妻子則拋棄富貴榮華,跟他到破窯成親。
有一年,端午節到了,一般人家無不殺雞宰鴨、包粽子、採艾草菖蒲,準備歡度佳節,而呂蒙正仍然艱難度日,無力準備應景物品過節。他在寒窯的牆上題詩一首,和妻子打打趣︰
「富家之女嫁貧夫,明日端午樣樣無。莫把節日空過了,舀瓢清水煮碗粥。」
劉蘭英正出外賒一點米,回到窯中發現了窯壁上的詩句,便風趣地隨口和了一首,正是他們淡泊順應困境、苦中作樂的寫照:
「何人壁上亂題詩?明日端午我不知。有朝一日時運轉,天天端陽正午時。」
算命奇遇
呂蒙正還有一段奇遇,就是曾經和其他四人:張齊賢、王隨、錢若水及劉燁,拜洛陽人郭延卿為師。後來他們同窗五人都拜了相(一人是副相),而老師郭延卿卻一直和「進士」無緣。還在師門中的某一天,他們五人與老師郭延卿聯袂過伊河去找一位知名的道士王抱一,這道士以擅相命而聲名遠播。
不料王道士外出未歸,只有一僧人為其照看寓所。僧人說自己為了學相命,已經跟王道士學三十年了。聽他這麼一說,眾人都請僧人相命,僧人一再拒絕,請眾人明日再來。次日,眾人又一起來了,果然見到王道士。
王抱一招呼大家隨便入席,呂蒙正坐於道士正對面,張齊賢和王隨落座其次,錢若水與劉燁則又次之。王道士一看,撫掌嘆息。幾位連忙請教,道士說道:「我曾遊歷天下尋找貴人以檢驗相術是否靈驗,卻總難如願,不料今日貴人盡在席上!」
他們聽了都喜出望外,這時,王抱一自顧自地徐徐道來:「呂君科場及第,無人可壓得住,不出十年便可為相,十二年後出判河南府,坐享三十年富貴長壽;張君過三十年也做宰相,同樣富貴長壽終老;錢君能居執政(參知政事,副宰相)之位,不過富貴短短百日;劉君雖有執政之名,卻無執政之實。王君出仕頗早,可為相最晚,時間也短,不出一年人生告終。可嘆可嘆!」
王抱一將他們五個徒弟一一說到,一天座中五宰相,唯獨老師無緣。郭延卿老臉掛不住,不禁質問道:「今天座中豈有這麼多宰相乎?」
王道士不為所動,依舊平和地回答說:「我並未收錢,信不信由你,你命中本科無望,一直要到十二年後,呂君以宰相之尊執掌河南府時,你可通過本地考試,隔年你雖有科舉功名,還是做不到京官。」
當時,道士預言呂蒙正坐享三十年富貴,是六人中最好,他的老師也要靠他而晉身,可是當時他的生活卻是眾人中最困難的。後來他和其他諸生的命運果如道士所言嗎?
第二年,呂蒙正就狀元及第,郭延卿果然還是不中。十年後,呂蒙正果然當上宰相,第十二年出任河南府府尹。之後,錢若水出任參知政事,不到百天就被罷黜。張齊賢和王隨前後拜相。這期間,眾生的老師郭延卿每年必考,都考不中。
後來,皇上有意讓劉燁入閣,讓宰臣商議,沒等到詔書下達,劉燁就病死了。皇帝就追贈劉燁為參知政事——有執政之名,無執政之實也應驗了。這一來,當年王抱一的預言都一一應驗了。
呂蒙正看到老師七十來歲依然是一白丁,心有不忍,於是以宰相身份向皇帝請命,皇帝特批郭延卿同進士出身。郭延卿熬了一輩子,終於得來個虛有功名,到他八十來歲時,學生呂蒙正回到朝廷,再度拜相。郭延卿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想要嚐嚐當個京官的滋味。
於是,郭延卿再找到呂蒙正,呂蒙正在六部給了老師安了一個肥缺。郭延卿高高興興前往上任,可到京城不出二個月,就染上重病,一命嗚呼。他一生與官無緣正如道士所預測的。按照唯物主義觀點,不相信天定、命定之事,然而事實擺在眼前,不由人不信命了。
呂蒙正看淡名利,於宋真宗景德二年辭歸洛陽,在伊水上游建了個房舍,後世稱為呂文穆園。他寫過一篇〈破窯賦〉又稱〈寒窯賦〉,是一篇警世之文,道出他怎樣看命運的心聲,以下是其中幾句: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可見,呂蒙正是完全相信命運的。不像今天有些人,取得一些小小成功,就自以為自己了不起,到處去講演、炫耀:我如何努力、如何聰明、如何能抓住機會等等。在中國大陸也有的把它歸功於所謂黨和國家的培養。古代中國自開科取士以來的1,300多年,歷代已知姓名的狀元有671人,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但從未聽說過有哪一位考中狀元的人,說感謝朝廷的培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