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全球肆虐,其傳播形式及途徑仍存諸多疑雲。浙江大學附屬醫院科研人員發現病患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的核酸檢測呈現病毒陽性。吉林大學論文證實在醫院病房的空氣中和物體表面,都檢測到新冠病毒。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表示,目前已知該病毒在紙張的存活時間,要比在銅面上更長。巴西完成首例確診病例病毒測序,發現與來源於武漢的病毒相比,出現三處突變。跡象顯示,新冠病毒具有重新感染的神秘能力,且二次感染癥狀更嚴重。
美CDC:新冠病毒在紙張存活期更長 且更易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日前已蔓延至48國,但其傳播形式及途徑仍存諸多疑雲。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周四(27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他們正在評估新型冠狀病毒可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目前已知該病毒在紙張的存活時間,要比在銅面上更長。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2月27日在眾議院小組委員會上,就美國政府如何應對快速蔓延的新冠病毒作出解說。
他表示,「如無意外,它(新冠病毒)在銅和鋼材上大約存活2個小時。」「但我認為,在其它表面,如紙板或塑膠上的存活時間會更長,因此,我們正在針對這方面進行研究。」
他還表示,因接觸物體表面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方式,可能是造成鉆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郵輪疫情大爆發的原因,而不是空氣傳染。
據德國《醫院感染雜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報道稱,德國研究人員為進一步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試圖從SARS或MERS等相似於冠狀病毒的結構當中,找出武漢肺炎的解法。為此科學家進行了22種研究,結果發現,在室溫條件下,人類的病毒病原體,在塑料表面最多可存活9天。
科學家表示,這類病毒通常離開人體等宿主後,在塑料、玻璃、木頭或是紙張、鋁上,能夠存活大約4到5天的時間,但在某些情況下,病毒存活時間更長,而這些物品或材質是人類每日生活中極為常見且大量碰觸的東西。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及時對被污染過的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處理,將給其他人帶來被病毒感染的極大風險。
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眼淚及結膜分泌物帶病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的一個研究團隊2月26日在《醫學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宣佈他們在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樣本的過程中,對一名結膜炎患者的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進行核酸檢測時發現了病毒陽性。
據陸媒報道,浙大科研人員從1月26日至2月9日,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確診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淚液和結膜分泌物混合物開展研究。在第一階段6例樣本研究中,均未發現核酸檢測病毒陽性。研究團隊延長了觀察周期,並繼續對隔離病房裏的患者進行采樣與研究。
其中有一名患者在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後,左眼出現了結膜炎癥(俗稱「紅眼病」),但其右眼沒有此癥狀,該患者入院前也沒有結膜炎。
浙大研究人員認為,這位患者眼部的差異性非常具有代表性,於是開始研究他的結膜炎癥是否與病毒具有聯繫。
結果通過核酸檢測,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膜炎的左眼的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而右眼則是陰性。為確保研究準確性,他們又對患者兩只眼睛的結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檢查,結果均一致。
其後,這名患者通過抗病毒綜合治療痊愈後,再次對其眼部進行檢測,發現病毒檢測也轉陰。
目前,浙大科研人員正針對這名患者是如何因新冠病毒而發生眼部結膜炎癥的問題進行研究。
這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沈曄接受陸媒采訪時表示,通過這項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患者左眼結膜炎與新冠病毒有關;2、存在眼部傳染新冠病毒的風險;3、呼吸道可能不是新冠病毒傳播的唯一途徑。
沈曄解釋說:「結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眼白的最外層,是眼睛與空氣接觸的隔離物,氧氣可以在結膜吸收,參與代謝的屏障功能,其功能正常可以阻斷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入。」
他表示,研究不同的傳播方式,對於把握新冠病毒傳染規律,改進疾病治療方法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而新冠病毒是否能找到人體免疫漏洞進入人體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期待通過合作解開謎題。
吉林大學論文:醫院病房空氣中檢測到新冠病毒
2月27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一個研究團隊在在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公佈了一篇題為「Clinical Data on Hospital Environmental Hygiene Monitoring and Medical Staffs Protection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break」的論文。
該團隊采集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隔離病房、發熱門診、導診台等處空氣、物表、門把手等共158個樣本(空氣樣本28個,物體表面樣本130個),以及密切接觸新冠患者的醫護人員樣本,並對樣本進行了核酸檢測。
結果顯示,疑似患者隔離區護士站的表面,以及重癥監護病房的空氣中,都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該結果提示了醫院環境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可能原因及潛在風險,為醫院的感控和醫護人員的防護提供了依據。
其中,空氣樣本的陽性率為3.57%(1/28),表面樣品的陽性率為0.77%(1/130),總陽性率為1.26%(2/158)。
這些發現表明,病毒既存在於物體表面又存在於空氣中。
新冠病毒具有重新感染的神秘能力 二次感染癥狀更嚴重
從中國廣東省醫院康覆的新冠病毒患者出院後,再次對該病毒進行了檢測,14%的患者再次呈陽性。在此之前,一名日本婦女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日本大阪市的一位40多歲的女性導遊第二次新冠病毒(COVID-19)檢測呈陽性。新冠病毒明顯具有重新感染的神秘能力。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宋鐵說,目前,科學家們不知道感染為什麽會再次發生以及這些曾經的患者是否仍然具有傳染性。以前,有醫生談到過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因為該菌株仍然是新奇的,科學家無法說出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
根據國家衛生委員會的新冠病毒(COVID-19)指南,在兩次連續的檢測中,如果咽喉和鼻拭呈陰性,肺部CT掃描呈陰性,無發燒或其它癥狀,則認為患者已康覆。宋鐵認為,患者可能仍在抵抗肺部感染,尚未完全康覆。
據希望之聲編譯報道,英國在線醫生紮瓦(Zava)博士表示,專家們正忙於從那些被感染的人那裏收集信息,以了解他們的免疫系統是如何反應的以及免疫力會持續多長時間。「我們都知道,當您感染病毒時,您的身體就會學會如何抵抗該病毒。但是,就像我們的思想一樣,我們的身體有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記這樣做,並且在最初感染後免疫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
另一種理論是,最初的測試結果顯示患者已經完全康覆是錯誤的。
與其他冠狀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在宿主中產生有限的免疫力。幾天到幾周後,宿主的免疫系統完全忘記了如何抵抗它。而且,第二次感染比第一次感染要嚴重得多。一個嚴重的事實是在某些患者中,第二次感染將嚴重破壞動脈內膜,並導致急性心臟病發作和猝死。在病毒世界中,造成這種動脈內膜損傷可是獨一無二的。
巴西完成首例武漢病毒基因測序 發現突變
2月29日,巴西權威病理化驗所阿多佛魯茲(Adolfo Lutz)與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完成了巴西首例,也是拉丁美洲首例武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毒基因測序。測序只用了兩天,而通常這項工作需要15天才能完成。
巴西首例,也是迄今唯一一例確診病例是一名61歲男性,2月9日至21日曾前往疫情爆發的意大利北部出差。
聖保羅州研究支援基金會(Fapesp)表示,初步分析顯示,巴西這例冠狀病毒基因組與最初在中國武漢發現的病毒株相比,已經有了三處不同點。
研究人員之一薩比諾(Ester Cerdeira Sabino)解釋說,解開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有利於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對於疫苗的研制和診斷檢測也至關重要。
薩比諾指,巴西這例病毒來自意大利,與德國發現的不同,後者只有兩個類似的基因突變,所以可以斷定不止一個人在歐洲傳播病毒。
研究人員正在對RNA突變進行測序和研究,以分析突變是否影響疫病的傳播,比如伊朗呈現較高死亡率,是否與基因突變有關。
冠狀病毒在傳播過程中非常容易變異,從而增加防治難度。武漢疫情去年爆發,直到今年1月11日才首次公佈病毒序列信息,隨後中方機構密集公開了約30個病毒序列,但1月22日起所有中國相關機構都停止公佈。港媒最新爆料,最早公佈病毒序列的上海P3實驗室,次日即被官方強制關閉。
中科院旗下媒體日前發文暗示,停止公佈病毒序列數據,會讓外界無法了解病毒變異情況,從而無法采取適合的應對措施,增加防疫難度。
日前,武漢病毒傳播表現出越來越多難以捉摸的特性,包括潛伏期長短難測,核酸檢測準確率越來越低,患者檢測結果陰陽變換,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樣化等等,都指向病毒可能已發生多種突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