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美秀,生於1970年,動物學家,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是台灣第一位入山研究台灣黑熊的學者。因長年對台灣黑熊的保育推廣不遺餘力,獲得了「黑熊媽媽」的稱號。
跋涉到台灣較原始的深山樹林,我們便能懂得甚麼是繽紛生命的世界。若有幸看到黑熊的身影,便會感覺整座樹林甦醒丶動了起來。然而,台灣黑熊數量日漸減少,生命所棲的樹林遂日失去生命的氣息,終究將變得空盪丶死靜,宛如廢墟。 ——金恆鑣 /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
故事,從一隻走失的熊開始
二○一八年七月十日,正值瑪莉亞強颱風來襲前夕,花蓮縣卓溪鄉南安瀑布登山步道旁的樹幹上,遊客們發現了一隻年幼的台灣黑熊。
疑似與母熊走失,加上受到人群驚嚇,小熊緊緊攀附在高約兩公尺高的樹幹上。遊客通報附近的玉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保育巡查員前往探視,發現小熊似乎精神狀態不佳、蒼蠅圍繞打轉,便帶回南安遊客中心暫時安置,並通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當時正在玉山國家公園東部轄區帶領研究生進行「野外研究安全訓練」課程的我,正因颱風攪局而提早結束野外訓練課程,下山途中,還沒踏入遊客中心,便聽到學生呼喊:「老師,快點,有一隻小黑熊!」
趕緊和同行的獸醫師衝入辦公室探視,只見一個大型橘色塑膠箱,內有一黃色塑膠小雞飼料袋,是當時捕捉小熊所用,上頭還蓋著紙板。輕輕掀開紙板一角,見到一坨毛茸茸的黑球蜷縮在一角,烏溜溜的眼睛羞怯地打轉著,彷彿在探察四周環境。
我先示意現場的其他人安靜下來,和獸醫合力先將小熊抓出來檢查。這小傢伙看來約五、六公斤,推測年紀大約三、四個月齡,無明顯體表創傷或骨折狀況,精神狀況尚可,獸醫將小熊拎起試圖保定檢查時,它猛烈掙扎,還差點咬了老師一口。鼻頭略為乾燥、皮膚彈性差,獸醫判斷有輕微脫水情況(約體重的5%)。
老師推測小熊可能受到遊客驚嚇,躲在樹梢高處不敢下來,長時間日曬及緊張喘氣,導致體液快速流失,便給小熊電解質水,先穩定它的狀況。
以現場狀況來看,老師推測這隻小熊可能剛與熊媽媽失散不久。考量它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尚未斷奶且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由於小熊與母熊失散可能僅在數小時而已,母熊有可能還在附近搜尋或等待小熊。
老師直覺最好的結局當然是由母熊前來把小熊帶走。因為母熊和小熊的親子關係緊密,母熊通常不會輕易隨便拋棄小熊,除非小熊受到劇烈而持續的干擾,或是小熊狀況很糟。於是當場建議花蓮林管處應該以最快的速度將小熊送回現場,並且封閉步道入口,限制人員進出南安瀑布區域,避免再度干擾母熊返回原處。
原地安置受驚小熊 等待媽媽
不知為何,消息迅速傳開了——南安瀑布現場已有遊客聚集,大家都想看小熊。而即將來襲的瑪莉亞颱風可能登陸,母熊萬一沒有返回,也是威脅小熊性命一大隱憂。於是團隊建議在瀑布步道路口處拉起黃色警示封鎖線,並加派人員看守,禁止進入。
而研究團隊則帶領花蓮林管處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們協力在當時小熊被發現的山壁附近下方,用竹子和鐵絲網設置半封閉的圍籬結構,安置小熊,並提供二碗狗罐頭和二碗蜂蜜水。圍籬結構可以遮避風雨,也可讓小熊的叫聲和味道傳出去,吸引母熊前來,還能讓前來的母熊輕易破壞結構、帶走小熊。
上方也拉上藍白相間的塑膠雨布擋雨,也裝了發報器以及二台自動照相機,如果圍籬被破壞了,團隊馬上就會收到訊號,可以立即查看狀況,了解是否是母熊來帶回小熊了。如果有其他公熊(非親代)在此區活動,也可能危及小熊,藉由發報器,若有意外發生,團隊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驅趕公熊來保護小熊。對於尚無法獨立求生的小熊來說,人員還可定期提供食物,確保牠的平安。
安置妥當後,研究團隊總算鬆了一口氣,將後續的「護熊」任務就交給花蓮林管處。現場淨空之後,僅在離小熊所在約五十公尺遠的步道入口處安排一位人員看守,防止生人闖入,其餘就看小熊的造化了。
當天傍晚,我得趕在颱風登陸之前返回西部,臨走前再次探視小熊,但現場圍籬內卻毫無熊蹤,圍籬外的石頭上有坨糞便,裏面淨是橘色姑婆芋的果肉和種子,可見小熊已經可以吃硬體食物了!但是!小熊怎麼不見了?自動照相機也都沒有捕捉到半點熊影子。
詳細檢視之後,發現圍籬外的山壁有個洞,看來小熊不是從內側挖山壁而出,便是當初架設圍籬時沒發現這道缺口。
總之,小熊逃脫了!考量它應該仍在附近遊蕩,因此在附近加裝了幾台自動照相機,老師還建議管理單位這兩天持續拉起封鎖線,禁止任何人進入,以免再次把母熊嚇跑。但是,後續現場似乎沒有人留守,遊客也不顧封鎖,依舊進入瀑布區。
遊客打卡風潮
然而,隔天颱風並沒有登陸,發現小熊的消息也陸續傳開了!再加上剛好假日且豔陽高照,想要一睹小熊風采的大量遊客蜂擁而至,還有遊覽車包車,一輛一輛駛進此區。南安瀑布、瓦拉米步道的台30線一時人車鼎沸。
如我預期,小黑熊滯留此區,不知是肚子餓而四處找食物,還是受到驚嚇,孤伶伶地到處亂竄,竟然在大白天跑到大馬路上好幾回,許多遊客爭相拍照打卡,而往來的車輛也多,也有遊客擔心小熊被車撞到。
這期間,許多遊客都目睹小熊在南安瀑布附近的溪谷與山壁活動,卓安橋橋下溪溝的石頭上,發現了小黑熊糞便,除了有姑婆芋等植物果實,竟還有四個煙蒂在其中。同時還有民眾也發現,小熊從溪谷往公路來回移動時,「沿途都在撿遊客丟下邊坡的寶特瓶、垃圾來咬」,小熊恐怕凶多吉少。
花蓮林管處在七月二十日發出新聞稿,宣布封閉南安瀑布。消息一出,似乎引起現場更大的參觀熱潮,有些網友還私訊我,傳送意外目擊小熊的照片。老師暗覺不妙,次日隨即前往現場,當場見識到「盛況」,而這樣只會驚嚇到母熊,不敢前來接小熊。
七月二十二日,保七總隊第九大隊「護熊專案」成立,瓦拉米步道的台30線實施二十四小時人車管制,請遊客勿前往小黑熊出入地點拍照,或騷擾小熊,違反者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並科六萬至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不得不的介入
於是我當天就在臉書上發文宣導,呼籲遊客不要再進入當地。
「災難,抑或是母子團聚的契機?」
「你家的小小孩若走丟了,你希望大家都去圍觀拍照打卡嗎?」
希望民眾發揮同理心。
這篇發文經過媒體轉載,加上當地也有居民在外圍勸阻,遊客們也都配合,大量人潮在隔天幾乎消失了。
後來花蓮林管處在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也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小熊後續的處置及因應措施,決定擴大封路範圍。我並未出席會議,因為和團隊正在南安瀑布現場監測小熊的狀況。其實,小熊這時的狀況已如風中殘燭,身形越來越瘦弱。
經過我的呼籲、各單位的協助封路、媒體幫忙勸導、民眾的配合,大家都只希望母熊能夠及時出現,帶走小熊返回深山林裏。但眾人的期待最終還是落空了,母熊並沒有回來把小熊帶走。於是持續封路,而小熊也在遊客中心入口附近徘徊,最後躲進卓安橋下的橋墩。
獸醫和我,以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團隊在管理單位的授權下開始提供小熊食物,用犬用代奶粉、幼犬顆粒飼料和嬰幼兒副食穀粉調製成粥,從橋上垂吊下去給小熊,期望餓了十一天的小熊起碼可以先填飽肚子。
團隊同時也在它躲藏的橋下沙洲叢林下設置一個籠子,擺食物,希望讓牠隨意進出,作為預防小熊遭遇危急狀態時,可以立即捕捉的備案。
我抵達後第三天,小熊的狀況越來越不好,活動力也下降,現場附近還發現疑似拉肚子的小熊糞便,也不太肯吃東西了!而且原本應該活潑好動的小熊,大多就躲在橋墩下。下午五點開始,食慾明顯較差,對各種食物顯得意興闌珊,大概僅吃掉不到一半的食物。
小熊狀況不穩定,未因投食而有活動力,而且未曾離開卓安橋墩邊的灌叢,不像之前被目擊時,還有活力四處跑動。二十三日晚上,現場只有團隊和我,小熊依舊躲在草叢裏,拒絕進食。研究團隊開會商議明日捕捉的必要性,情境沙盤推演路線,人力和所需器材,並開始調配器材。當天午夜,小熊仍是不吃。
二十四日一早,小熊仍是躲藏在橋墩下草叢中休息,行動及神情懶散。垂掛食物後,它僅舔食了盤子裏的湯水,留下固態食物,香蕉、火龍果都沒有吃。獸醫張鈞皓也在橋下發現小熊有拉稀便的情況。團隊獸醫研判小熊身體應該有狀況了,立即聯繫並建議管理單位立刻捕捉安置,進行治療,先保住小命再說。
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三點,花蓮林管處展開捕捉小熊作業,準備好垂降裝備、各樣器材工具,並找來當地兩位原住民朋友協助捕捉小熊。開始捕抓時,小熊就往山壁衝去,使出渾身解數要逃離,卻失足滑落山壁,在千鈞一髮之際,當地布農山青賴志節剛好在小熊下方,一把接住了小熊,有驚無險,保住了小熊。
啟動照養與野放訓練
隨後小熊馬上被送往附近的林務局花蓮玉里工作站的苗圃安置,進行一連串健康檢查,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團隊還為此派出醫療車專程南下。直到二十七日,檢查結果出爐,小熊有中度至重度的貧血以及肺炎。◇(待續)
——節錄自《小熊回家》/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