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糞統歸中共所有

中共的票證時代,除了沒有選票外,其它啥票都有。但最荒唐的要數糞票。

因農民和「公家」爭搶人糞,中共居然石破天驚地發明並發行了糞票。

那時一切都是「公家」的,「公家」的房、「公家」的地、「公家」的牲口,還有人丁也是「公家」的,那人糞肯定也是「公家」的囉,得用「公家」的糞養著「公家」的地啊。

於是中共的生產隊為了控制糞便,想出了一個餿主意:發行糞票,一擔糞可記一個工,到農家挑一擔糞,發一張糞票,抵一個工。

可是農民的家裏多少都有點少得可憐的自留地,「肥糞不落公家田」。一場護糞運動自此拉開帷幕。

農民不停地往糞缸裏摻水。生產隊糞車上門收的都是水。於是生產隊下禁令:大糞統統收歸中共所有!無論何時也不准往自留地裏送糞。並派民兵24小時把守路口,不讓送糞的出村。

這下好了,農民們乾脆憋著肚子到自留地去排泄。夏天的粟米地裏,「人民公社」社員一家大小都在整齊地排便,景象壯觀。

糞票終成為中共發行的最不受歡迎的一種票!

票證瘋狂的年代,有過屎票、尿票、大姨媽票、語錄票、文盲票。河南林縣還發行過一種「天才」的「覺悟票」。

大饑荒歲月,中共為了繼續營造熱火朝天大幹生產、趕英超美的假相,命令公社社員在集體幹活的時候,統一聽從指揮、喊「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口號,以示「覺悟」。誰喊得賣力,收工後可領到一張覺悟票,年底憑票可多分一點兒糧食。

覺悟票似乎是今天「五毛帖」的發端。

周遜《被遺忘的聲音——毛大饑荒,1958-1962》一書,敘述了大饑荒的真相和慘烈程度。(余鋼/大紀元)
周遜《被遺忘的聲音——毛大饑荒,1958-1962》一書,敘述了大饑荒的真相和慘烈程度。(余鋼/大紀元)

畫張糧票領刑5年

瀋陽上了年紀的崔某早年參加過中共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是中共早期的「維穩」人員。

據崔某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瀋陽有一名工人,擅長工筆畫,妻子是農村戶口,城裏沒有她的糧食定量,一人口糧兩人吃,不夠啊,餓得慌。

後來,他想出一個辦法:畫糧票。於是,他問同事借來一個面額5市斤的遼寧省地方糧票,唯妙唯肖地畫出一張糧票。當晚,他在家附近一家小飯店內拿出了這張繪製的糧票,準備填補一下飢餓難當的肚子。

也許是他工筆繪畫得太精細——當時的印刷很粗製濫造,也許是他太過緊張和歡喜,也許是他獲得食物的急切,被飯店收款員看出了端倪。那時的款台識別糧票比銀行出納識別假幣還眼尖。

結果,這名工人畫家不幸被當場舉報。不久,他被宣判5年刑期,罪名是「偽造糧票罪」。

「倒蛋女」與「米奇老鼠」

票證進入流通領域,起到了一般等價物的作用,相當於第二貨幣。貨物、貨幣、票證三者之間的交換與價差自然會引起人們對利潤的追求。

上世紀80年代,全國2.1億城鎮人口如果每月每人結餘2.5公斤糧食,全國一年就有60億公斤糧票進入流通領域。

「造導彈的不如『倒蛋』的。」在武漢,「倒蛋女」將雞或蛋換成糧票,再將糧票賣掉,比直接賣掉雞或蛋的獲利要多得多。

同樣,在武漢,中共供給的城市居民米價為每公斤0.3元,而市價則是1.6元。這樣「米奇老鼠」就可以把散存在居民手中的糧票轉移到進城打工的農民手中。

租住漢口趙家條167號的陳明,先從「倒蛋女」手中買來糧票,再用每50公斤糧給5元的借證費向居民借購糧證到糧店買糧,再到市場上高價賣掉糧食。

1986年,武漢檢察機關辦理「米奇老鼠」案件38宗,沒收人民幣及糧油折款約29萬元。中共為維持極權統治而採用的計劃票證經濟,導致了價格雙軌制,帶來的是混亂與不公。

糧票的毛語錄與中共特供

在那個荒唐的年代,最高領袖毛澤東指示全國要節約鬧革命,「閒時吃稀,忙時吃乾,平時半稀半乾,雜以蕃薯青菜之類。」毛語錄被各省市印在各種票證上。

中共製造的三年大饑荒人禍,根據楊繼繩的《墓碑》揭示,它導致了3,600萬人死於飢餓和與飢餓相關的疾病。而那時的首都中共高幹們正在享受著萬無一失的特需供應。

楊繼繩(1940年11月),湖北省浠水縣人,新華社退休記者、教授,2008年出版他的代表作《墓碑》。(公共領域)
楊繼繩(1940年11月),湖北省浠水縣人,新華社退休記者、教授,2008年出版他的代表作《墓碑》。(公共領域)

楊繼繩

坐落在東安門大街34號的「北京市食品供應站」是中南海特需供應站。它的前身是前公安部八局五處——食品保衛處。

對外宣稱是北京飯店招待所,處級單位,下設四科一室,並管轄幾個專用生產基地。設施當時皆屬最先進的,甚至連豬舍、養牛場……皆聘請蘇聯專家設計與建築。1956年,特需供應站由公安部移交給北京市負責。

「特需」商品包括:糧油食品、肉禽蛋類、海鮮、乳品、生猛野味、糕點糖果、煙酒茶、乾果、硬果、蔬菜、雜貨,精華薈萃、應有盡有。特需在數量、質量、品種、及時、安全五個方面一絲不苟、絕對保證。

特供依權位高低、官職大小、級別不同而標準不同。而毛澤東的特需是最高級別的。

老人遺產:

一包停止流通的糧票

上世紀70年代,戶口簿、購糧證、人民幣、糧票「四大件」是家家的「細軟」,是戶戶的生活命脈。地震逃難時,人們甚麼都可以不帶,這四樣不能不帶。人們經常發現,老人過世時都要把購糧證和剩餘的糧票帶進棺材裏。

河南扶溝縣公務員郎永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家每人每月平均二十多斤的糧食定量,一家兄弟五人根本不夠吃,也買不起高價糧。

一家人都很節省,但郎永生的母親花起錢來卻很厲害,經常向丈夫甚至兒媳要錢,但不知花到哪兒去了,因郎母身患肝病,沒有人仔細過問她這件事。

1993年夏天,郎母彌留前,把兒子們叫到床前,用手指著衣櫃,示意他打開一個包封得很嚴密的包,打開包,全家人都驚呆了:裏面竟是一堆糧票,面值不一,細糧粗糧都有。原來老人家把錢省下來,都拿去買了糧票。

然而,此時老人卻不知道,就在1993年1月,中共河南省政府已經取消了各地市糧食統購,實行市場化經營。老人一生為防止挨餓而積攢的糧票全部禁止流通。

尾聲

哈耶克認為:「哪裏沒有財產權,哪裏就沒有正義。」17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說:權力不可私有,財產不可公有。否則,人類將進入災難之門。

中共如今在貿易戰的壓力下,體制內的一些聲音主張重回計劃經濟時代,可是在目前「天滅中共」、中共已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歷史時期,企圖實施計劃經濟就能拯救中共簡直是癡人說夢!(全文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