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0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習近平再度通電話。隨後,特朗普發推文說:「與習近平主席就我們龐大的貿易協議進行了很好的交談。中方已經開始大規模購買農產品及更多(美國商品),且在安排(協議)正式簽署事宜。」他還寫道,雙方亦談到了北韓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美方正在與中方合作。此外,香港問題正在取得「進展」。

由於此時特朗普的關注重心在民主黨發起的彈劾事件,因此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儘管沒有提供外界關切的細節,但特朗普的推文透露出的積極信號,表明在通話中,習近平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北韓和香港問題都做了某種承諾。

而反觀中共新華社的報道,我們得出的是不同的結論。首先報道指特朗普表示,協議對美國、中國和整個世界都是一件好事,「美方願同中方保持密切溝通,爭取儘快簽署並予以落實。」好面子的中共為了避免外界看到自己被逼城下簽約的尷尬,先給協議扣了個對美、中和世界都好的大帽子,然後將美國踢過來的是否簽協議的球,以「爭取儘快簽署並予以落實」來回應,模糊了真正需要簽署和落實的重要一方是中共,而不是美國。

其後報道主要介紹了習近平在通話中都說了甚麼。習先是同樣也肯定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達成有利於中、美和世界,強調雖然「雙方在合作中會出現一些分歧」,但只要把握「互利共贏的主流」,「始終尊重對方國家尊嚴、主權、核心利益」,就能夠克服困難,推動經貿關係向前發展。習的潛台詞就是中美達成協議的前提是美國要給中共留面子,要尊重中共的核心利益,即維持中共的統治,這樣北京才會在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

在哪些方面,美國沒有給中共留面子,沒有尊重中共的核心利益了呢?新華社報道稱,習近平在電話中強調,北京「對近一段時間來美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的消極言行表示嚴重關切。這些做法干涉了中國內政、損害了中方利益,不利於雙方互信合作」,因此習希望「美方認真落實我們多次會晤和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高度關注和重視中方關切,防止兩國關係和重要議程受到干擾」。值得注意的是,習避而不談在香港問題上對特朗普做了哪些承諾。

顯然,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的支持台灣、香港、新疆、西藏的一系列法案,讓中共心急如焚,而美國政要蓬佩奧等就此的強硬表態,包括特朗普簽署香港法案的舉動,也都讓習和中共不僅在世界、在中國人面前失了面子,而且相關的針對中共官員的制裁措施也正在瓦解著中共內部,官員辭職、資金大量外流,就是具體的體現,這當然觸及了中共的核心利益,讓繼續想通過保黨從而保權力的中共高層寢食難安。

因為美國觸及了中共的核心利益,所以習向特朗普表達了希望,希望美方要重視中方關切,如果做不到,兩國關係和重要議程就會「受到干擾」。無疑,貿易協議就是當前最為重要的議程。

如果果如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與特朗普的談話中,表達了對美國不給中共留面子,不尊重中共核心利益的不滿,並暗示這些都可能影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署,那麼只可能有兩種解讀:

一種是習近平在國內經濟日常困難情況下,想簽署協議,但尚未擺平黨內反對派的掣肘,不滿之語是說給黨內人看的。換言之,特朗普推特內透出的信息才是習的真實想法。

一種是習近平從內心來說仍不想簽署協議,尤其協議包含有強制執行機制,而這對一向不遵守承諾的中共是極為不利的。這是因為美國在中共違約後,可以單方面進行懲罰,中共承諾不得有任何報復行動。原本並不想真心推進變革的中共高層可不想自身被牢牢束縛。是以再次毀約必定要找些理由,比如指責美國通過一系列法案。

因此,儘管外界業已放風中共副總理劉鶴1月將赴美簽署協議,但不到簽署那一刻,中美能否簽署依然存在變數。對此,美國其實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不久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就表示,協議能否成功將取決於北京官員們的決定。「如果是(中共)強硬派做決定,得到的會是一種結果;如果由改革派做決定——這也是我們希望的,那麼將得到另一種結果。」

而18日,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在接受霍士電視台採訪時,就如果中方不執行協議美國將怎麼辦做了回應。他說,萊特希澤已經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步驟來處理,如果他們不按規則行事,不遵守協議,等著他們的除了關稅回彈,還有其它的懲罰措施。特朗普總統多次表現出來他是個談判高手,一直堅決地要終止中共不公平的、非法的貿易手段。如果中共再次毀約,特朗普總統會萬箭齊發,打光所有彈藥。今天我把話放在這裏了。

美國高官發出的警告,不知習近平的手下是否會如實上報。如果習知道若再次毀約,特朗普會萬箭齊發,估計不管怎樣都會選擇簽署。然而簽署後如何落實,才是真正的大問題,而這也將決定其終極命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