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銷量大跌的背景下,中共發改委半年兩次稱要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增加居民的汽車消費。分析認為,專權下的消費者反覆「被消費」,中共罔顧民生,而這種短期刺激根本不是促進產業發展的良藥。
11月15日,中共國家發改委官員再次提到鼓勵汽車消費、「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措施」。這是近半年來發改委第二次公開表示要提高汽車消費。
此前個別城市已經開始實施。比如9月份,貴州貴陽市取消搖號購車,成為中國首個全面取消汽車限購的城市。5月份,廣州和深圳的搖號指標被放寬,廣東省其它地區不被允許再出台汽車限購規定。
取消汽車限購的背景是中國汽車行業產量和銷量雙雙下跌。10月份中國汽車總產量下跌2.1%,前10個月銷量同比下跌9.7%。業內預計,中國汽車銷售在未來四五年內可能會連續負增長。大型汽車企業紛紛破產,6月份龐大汽車集團宣佈破產;9月份長沙君馬汽車據傳已經破產,並拖欠員工工資、經銷商也無人管理。
汽車行業蕭條的同時,不擇手段盈利的亂象也相繼曝光。比如買車需要繳納上萬元的金融服務費、汽車出現小毛病卻進行大成本「維修」等。
中共短期刺激 被指罔顧民生陷入兩難
中國媒體引述業內人士分析,一二線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嚴重,三、四、五線城市的汽車消費,需要有足夠的購買力作為支撐,所以全面取消限購的刺激政策即使短期增加消費,也不會持久。
海外評論人士高若涵表示,以前對汽車進行限購、搖號購車,現在又要放開限購,中國消費者重複性的在「被限購」和「被放開限購」中剝奪了消費空間和消費品質。
搖號購車從2011年開始,一些城市的消費者如果想買車,要先提出申請,然後通過官方搖號來決定誰可以買車。當時就有網民質疑,其中可能有「貓膩」,而且可能一些真正需要車的人長期不中,而被搖到號的人又不想買了。
評論:取消限購是短視的政策
評論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一直依靠政府補貼和低價傾銷,而低成本則來自於質量低劣的材料;如今汽車銷量下降,中共不是通過提升實體經濟管理和產品質量來促進產業進步,而是在失業率高、債務水平高的情況下,又用所謂取消限購來刺激國內消費,這是一種罔顧民生、短視的政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