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共「假惡鬥」的面具因反送中事件被層層揭開,港人越來越信賴香港《大紀元時報》的洞見,YouTube 頻道粉絲量在短短數月間成長近40倍!10月23日,香港《大紀元時報》採訪主任梁珍、記者黃瑞秋接受邀請,作客「FreeHK 午間新聞評論」,與主持人Calvin 暢談香港《大紀元時報》在地深耕17年,不為人知的甘苦與秘辛,並回答香港人好奇大紀元新唐人的種種問題。

2019 年 9月7日,梁珍在九龍灣直播,並採訪抗爭者,詢問 8.31事件真相。(朱利亞/大紀元)
2019 年 9月7日,梁珍在九龍灣直播,並採訪抗爭者,詢問 8.31事件真相。(朱利亞/大紀元)

梁珍:採訪名人大不易 印刷廠員工也會「被失蹤」

香港大紀元採訪主任梁珍,在2002年香港《大紀元時報》成立後,便投身至今。十多年來,她飽嘗採訪時遭人側目、遮牌、拒訪的冷暖,更看著香港《大紀元時報》甫在超商上架,旋而又因政治敏感因素被迫下架。

「我試過一舉麥牌,後面的記者全部『哄』起來,起鬨,要我把麥牌拿下來。」梁珍沒想到即使拿下麥牌,許多藝人還是忌諱自己出現在大紀元新唐人的新聞裏,始終不給任何播放採訪影片的機會。

「擺明就是不給你做。」身處極為政治敏感的香港娛樂圈,梁珍是用「誠意」才能跑出每條新聞。

香港大紀元的處境到底有多困難?黃瑞秋與主持人Calvin 分享了一件令人咋舌的真實故事。

一位印刷廠的同事回大陸探親時,被海關人員截住且拉去小房間,用死刑威脅他回大紀元做特務,將大紀元所有細節跟中共匯報。

這位同事回來後不再聯絡所有人,打了好多電話都不聽,好像消失了一樣。直到他離開中國,去了其它國家後,才將這起受中共威脅「被失蹤」的故事寫出來,其他大紀元的同事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事情發生。

主持人Calvin 聽完,幽默的要現在的記者回大陸時得更加小心了。黃瑞秋則勸同行要三思,「因為回去後任人宰割,你都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在香港都可以有一百多條屍體沒了,很奇怪的事情。」

黃瑞秋:忘記自己安危前線記者的辛苦與收穫

黃瑞秋曾遠赴美國攻讀建築設計,創業成功卻從零開始當起記者,還是反送中現場的第一線記者。她曾捕捉8‧31當晚,大批港警在地鐵圍堵示威民眾的鏡頭;按捺情緒記錄示威者身中實彈,義醫撐傘救人的畫面,令她之後一度崩潰。

思考模式總與自由世界相反的五毛卻把黃瑞秋記錄8‧31的畫面截圖,在臉書上討論如何對付她,而流亡海外的中國富豪郭文貴更指中共要刻意對付大紀元新唐人的「直播記者」。

恐懼感襲上黃瑞秋心頭,「其實當時我有想過,是不是還回公司?如果回公司很容易(被襲擊)??」

大紀元記者獨自出機直播反送中,無法預測現場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採訪主任梁珍認為底下記者的人身安全最為重要,「所以那時我就跟我們前線的記者討論,大家怎麼樣啊,如果你說我不做了我都可以理解的。」「但是,完全不是這回事,他們反而個個都比我勇敢,都說沒事啊,沒事啦,我們照去,我們馬上就分配到,其實我們想都沒想(會被中共襲擊)。」梁珍談起同事,全是感佩之意。

這時,主持人Calvin 很好奇黃瑞秋為何要放棄更好的工作機會,轉行當大紀元新唐人記者?黃瑞秋認為新唐人電視台突破萬難才保住了一顆衛星,「是唯一一個可以超越(中國)共產黨的防火牆,進入到大陸去講真相的一個媒體。」

有感假新聞充斥大陸電視圈,黃瑞秋想為需要中國真相的觀眾著想。「我想,對可以接收到的人來講,是很震撼的一件事。我們都很想將真相帶給他們。」

前線記者難忘8‧31: 示威者在面前中彈倒下

8月31日,大紀元新唐人記者黃瑞秋目睹示威者中槍倒下,泣不成聲。(影片截圖)
8月31日,大紀元新唐人記者黃瑞秋目睹示威者中槍倒下,泣不成聲。(影片截圖)

當主持人詢問黃瑞秋印象最深的前線畫面是甚麼?她回答:絕對是8‧31。

那晚,黃瑞秋和同事被人潮衝散,當她收拾好裝備,拿起直播機準備向前走時,「跟著就有一位男子、瘦的、黑色衣服、黑色褲,都是黑衣人的造型,在我前面倒下了,我以為他是因為多人一起行走被絆倒。那麼,自然的反應,是香港人你就扶起他吧,你給一個溫暖。」

但黃瑞秋沒想到男子為何就是扶不起來,後來才曉得他中槍了。「他就按住肚子說:中槍,中槍。當時我不知道甚麼是中槍,因為我看電影是看得多『乓、乓』聲那種中槍;但現實生活中甚麼是中槍呢?(主持人:是沒有見過)其實是不知道甚麼事!」

因布袋彈失明的爆眼少女畫面,彷彿正在她眼前重演。但這次黃瑞秋並沒有害怕。

「那這個在我前面中了槍的男子,我觸碰過他的皮膚,因為我想扶起他、扶起他的時候,他的皮膚是有溫度的——他是個真實的人。當時這麼多人,他遲一步跌倒也行,早一步跌倒也行,為甚麼就在我面前跌倒?當時我覺得我對他有一個責任,就是他選擇在我面前跌倒。」

黃瑞秋出於一種直覺,她感到這樣無助的人倒在面前,肯定是在某種程度上對她信任,她得幫他一把。

「因為他不會在他覺得危險的人面前跌倒,可能眼角瞥到覺得你可以信任啦,已經挺不住了,就跌倒了。當時我覺得我就很有責任去幫他,但我不知道怎樣做;在我不知道如何做的時候,已經有些急救人員過來帶走了他。那我同時是一個記者,我就要將這個過程拍下來。」

黃瑞秋毫不猶豫拿起攝影機,在擔心傷者的同時,將黑警的暴力用鏡頭公諸世人。

香港人最好奇:法輪功真相、習江鬥爭、退黨浪潮

雖然香港人現在已經對大紀元新唐人不再陌生,但主持人Calvin 認為香港人一提起「大紀元」,還是直覺跟「法輪功」、「習江鬥」,還有「天滅中共」等聯想在一起;仍會好奇大紀元新唐人為何創立?習江鬥爭的「江派」與法輪功有何關聯?「退黨保平安」有甚麼意義?梁珍、黃瑞秋一一回應。

1. 國際媒體隨中共起舞大紀元應運而生

1999 年,江澤民開始鎮壓法輪功,並一言堂稱為X教。當時美國的法輪功學員希望自費在美國的一流媒體登文澄清,說明法輪功的真相,卻也屢遭拒絕。

「99 年,是克林頓時期。那時西方的傳媒,包括有自己核心價值的傳媒,都是跟著中共的傳媒說話。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我們一個人講話是不夠力度的。那我們要創辦一個媒體,將真實的話講給全世界知道,所以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創辦的大紀元。」梁珍回憶。

梁珍父親是名「感謝鄧小平鎮壓學生」的共產黨員,她很清楚中共箝制媒體、扭曲個人思想的結果。但她也記得離開大陸抵達香港後,第一次接觸89.64 學運真相時的震撼感。「當你一旦發現一個缺口,你的思想就開始轉變,看問題就不一樣。」

2. 外界不知江派迫害法輪功看不清習江鬥

很多同行看不清「習江鬥」背後的派系,梁珍認為就算記者沒有這個判斷力(Sense),總編一定要能判斷清楚。「為甚麼講他是江派的,因為很多是跟鎮壓法輪功有關係,他和政法委、和周永康有密切關係,這些錢從那裏來。」

「就像現在我們講甚麼福建幫啊,他們除了收錢外還要做一些(攻擊)政治人物,包括他們會打壓法輪功,或者做一些攻擊民主派的事,這些就有理由去懷疑他們的身份。」

主持人Calvin 聽後,認為很多香港人給大紀元貼標籤,雖是事實,「但是,應該這樣講,我經常講,立場和出來的報道是否客觀是兩件事。」

「你不可以假裝沒立場,其實有立場。你的報道可以是客觀的,只是由聽眾和觀眾自己去理解。」

3. 逾一億共產黨團隊員主動選擇「退黨保平安」

面對大眾對於退黨數字的質疑,黃瑞秋回答:「這個說法是這樣的,其實(一億人退黨)不僅僅是包括黨員的,是包括了黨、團、隊和退休的。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和退了休的黨員,其實這幫人佔了全中國14 億人口的絕大多數的。」

然而,為甚麼需要退黨呢?退黨不僅是種行動上的表態,也意味著曾經的共產黨相關組織成員,打從內心明白了中共所做的壞事後,願意用真名或者化名退出黨團隊,不做沉默的幫兇。黃瑞秋以自身給周圍親友講述退黨的經驗,發現很多明白中共本質的中國人會說:「好啊,其實我一早就願意退的。」

梁珍跟進補充:「如果你和共產黨發誓,無論你是戴沒戴紅領巾,我們小時候戴著紅領巾,經常舉著右手發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即我把自己的命交給了共產黨。所以你必須得退,這個誓約才能廢除。」

「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是很神聖的。因為你曾經加入過,你不能說那時的你不是你;或者你覺得這個對於你來說不重要,你現在已經不是了。但是,你曾經加入了。比如說希特拉,你曾經是黨衛兵的組織。你想想,這是個不好的團體,無論是為了『趨吉避凶』也好,自己保個平安也好。所以我們就說『退黨保平安』。」

簡單一份報紙承載許多善良人情味

風風雨雨中,大紀元新唐人能在香港堅持17 年,除了記者標配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梁珍認為還因有許多人不計名利的支持與協助。

「甚至我們還有一些義工,之前認識的一些攝影師,他們不是在我們媒體工作的,但覺得很想記錄下香港的歷史,願意幫忙做我們的兼職(part-time)攝影師。」

除了有好心人協助攝影,梁珍也點名有讀者網友為了向國際推廣大紀元、新唐人報道反送中的新聞,而自願為採訪影片加上普通中文、英文字幕,緩解了不少記者的工作量。「我就收到電郵,說幫我們推向國際。那個網友我不認識的,他就幫我翻譯了英文,上了字幕,我今早才收到。現在他都幫我翻譯了挺多。」

未來的規劃:堅守 新聞傳統提升產品品質

訪談進入尾聲,主持人Calvin 不禁好奇香港大紀元新唐人對於未來的發展有何構思?

梁珍表示想在現有基礎上拓展影片的影響力,首先便是要解決提升直播器材的品質。但想做出高品質的節目就需要成本,因此她也鼓勵更多人能支持訂閱香港大紀元新唐人,特別是別忘了到報攤買份《大紀元時報》,連帶支持良心小店與香港的新聞自由。

「因為每個報攤賣我們大紀元的報紙是很不容易的,買我們報紙其實就是支持香港的新聞自由! 7-11 店他們打壓的了,但報攤是私人的,他們打壓不了。希望大家像支持黃色小店一樣支持我們報攤,支持我們獨立媒體,訂閱我們的報紙,並將資訊分享出去。」

節目的規劃上,梁珍提出了目前的構想。「因為現在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我覺得媒體可以幫助香港人一起去見證這個歷史,所以以後我們可能會多開些節目,包括演播室,像你一樣訪談式的,請一些嘉賓,或我們做新聞的發佈,是用廣東話的。這些都是計劃之中,如果成熟了就會推出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