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至今,警方暴力不斷升級,開真槍已成為常態。日前,一名香港警察向美媒透露,他對抗爭者開槍後承受極大壓力,憤怒的民眾將他個人資料在網絡曝光,甚至有人出價50萬港幣追殺他。他為此恐懼地立刻秘密搬家,三周不敢踏出房門。

開槍港警被追殺

如今的香港被指重演1989年六四天安門慘案,香港警方已開始對抗爭民眾開真槍,至少2名中學生中彈入院,其中一名中學生被警察近距離開槍射中左胸口,差點喪生。

不過,這些被中共當局及港府充當暴力鎮壓工具的警察,也勢必要為自己的暴力行為承擔後果。香港抗爭群眾嚴厲譴責警方濫權濫暴,5大訴求之一就是要求進行獨立調查,追究暴警責任。

近日,一名曾對抗爭者開真槍的香港警察Jacky(化名)接受彭博社專訪時坦言,他為此承受了極大壓力,開槍後僅2天,憤怒的香港民眾就將他及家人的資料在網絡上曝光。

隨後,不斷有民眾打電話譴責他,有人詛咒他全家去死,甚至有人出價50萬港幣追殺他。而且他的女兒也遭池魚之殃,在學校的桌椅被塗鴉、破壞,迄今仍無法返校上課。Jacky出於恐懼立刻秘密搬離警察宿舍,而且三周都不敢踏出房門。

這名港警坦言,在一次抗議活動中,在與抗爭者前線對峙時,警方無法驅散抗爭民眾,令他感到害怕,於是對抗爭者開了真槍,「這是我第一次感到,不這樣做我一定會死。」

報道指出,Jacky是匿名受訪,他不願意公開案發細節,包括是在甚麼時間、甚麼場合開的真槍等。

警察內部份化 不願當作炮灰「送死」

這場反送中抗議活動將香港變成抗爭者與警察的戰場,港警在抗爭中淪為市民口中的「黑警」,而一些警察則將抗爭者稱為「曱甴」,警民之間出現前所未有的對立情緒,且越演越烈,社會裂痕日益加深。

這場抗爭也使警隊內部出現分化。早在7月份,就有超過200名香港警察家屬向特首林鄭月娥發出聯署公開信,要求港府「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不要將警察當作人肉盾牌。

還有不少警察抱怨道:「政治問題是要政治解決,政府無能,警隊高層不斷把我們推去『送死』。」

港警披露:部份警察已失控

曾在香港警隊工作了11年的邱汶珊說,「我覺得政府好像是躲在了警隊後面」,「好多警察在下班脫下制服後,都是普通的香港市民。我們都是香港公民,但政府似乎並不在乎街上發生流血事件。」

6月16日的2百萬人大遊行,邱汶珊被派到現場監視抗爭者,抗議者從她身邊經過時大聲地叫她「黑警」。那一刻起,她開始覺得自己可能「站錯了陣營」。

更令邱汶珊失望的是:7月21日,一群身穿白衣的暴徒在元朗火車站無差別地毆打抗議者,而警察——她以前的同事們,就站在一旁。

36歲的邱汶珊在7月已辭職,並公開批評港府。她認為,部份警察已經失控,警方使用了過份的武力。「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警官,我知道他們的行為並不完全合法。」

「你看到很多畫面,警察身上很多裝備,他一手就可以抓到那個人,那人都站不穩了,你還要打他,我覺得太過份了。」

中共邪招在香港上演

《大紀元》報道說,中共近百年積累的整治人的邪術,正在香港上演。中共邪招是:煽動仇恨,讓警民、港人互鬥,製造恐怖,達到讓香港各界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恐怖和社會亂象時,「跪求」中共出手平暴的目的。

不願透露身份的警員Tom表示,他是警隊中少見的支持「反送中」的。他認為,反送中造成今天的困局,始作俑者是政府。警隊也是被政府擺上台的。

另一名警員Peter在警署負責後勤執法工作,他贊成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他認為,整場風波源於政府處理不當,卻讓前線警察成為箭靶。他們二人都表示打算辭去警察工作,甚至萌生移民念頭。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7月15日曾對媒體表示,前線同仁(指執勤的普通警察)的怨氣很大,他們成了港府與市民矛盾的「磨心」而左右為難。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代表了香港警界最基層的民意。該協會在7月14日也發表聲明稱,應確保執勤人員在行動中的安全,不應指派人員執行可能引致受傷的任務或到危險的地方執勤。

隨後,一位警察家屬李某在香港網絡電台節目中表示,「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的聲明不可輕忽,那相當於是為香港廣大基層警員發出的「求救訊號」。

這位警察家屬表示,當權者就想要在衝突中鬧出人命,而且最希望有人能入浩園(專門安葬殉職公務員的墓地),以便藉此機會將民意傾向翻盤。

她呼籲前線警察,不要忘記自己保護市民的初心,更不要變成一具屍體被他人踩著上位。

8月25日,港警家屬冒雨舉行「還警於民」集會,他們提出的訴求,包括成立全面獨立調查委員會,呼籲警隊高層重定行動手法,懇請前線警察克己自律等。#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