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五屆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於9月25-28日在紐約舉行,大賽對比賽曲目有嚴格的要求,除初賽中必須彈巴哈、聖桑或蕭邦曲目外,在複賽中還必須彈奏一首比賽的指定曲目。這個曲目就是由享譽全球的美國神韻藝術團的藝術總監D.F.先生創作的作品。這些來自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認為,這是新唐人鋼琴比賽中最獨特的地方。選手中很多人就是為了這個曲目而參賽。
有選手表示,從這指定曲目中感受到了貝多芬和拉赫曼尼諾夫的風格;有選手則似乎在用鋼琴彈奏出中西方不同的樂器的樂音;雖然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無一例外地表示喜愛這首曲子,因為她「充滿正義感」、「讓人身心愉悅」、「充滿感情色彩」。
來自俄羅斯的紐約鋼琴家安尼庫辛(Maxim Anikushin)從這首中國曲子中體會出了西洋樂器,以及貝多芬等大師的風格。「他在裏面把交響樂不同的色彩結合在了一起,比如有一個地方像豎琴,有一些地方像貝多芬,還有像拉赫曼尼諾夫……這是由中國作曲家創作的歐洲風格的交響樂,這是一種結合,非常美,是一個具有不同交響樂色彩的作品。」
華人選手張詩萱(音譯,Shixuan Zhang)看到指定曲目是中國風格的曲子時非常驚訝,她認為這是新唐人比賽最特殊的地方。她不僅在其中聽到了民樂和管絃樂結合的地方,而且聽到了中國民樂樂器,甚至人聲唱歌的聲音。
「我在其中感受到了琵琶、揚琴的聲音,一些西洋樂器中沒有的音色;但是也有西洋的絃樂,就是一種中國民樂與西洋管絃樂結合的感覺,有這種音樂效果,還有一段,像人在唱歌,而且是蒙古的歌,那種顫音……反正就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體驗。」
她說,這首曲子剛開始看上去很容易,實際上技巧很難,「有些地方需要兩隻手來回倒,左右手交換。」
俄羅斯選手茹科娃(Galina Zhukova)表示,她在攻讀博士時就研究過不同民族的作曲家使用的獨特的音樂語言,她說,從這個指定曲目中學到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音樂的思維也取決於作曲家的心理,在這首曲子中,非常有意思的是,他把西洋的交響樂和中國的交響樂結合在了一起。而學習到如何用中國的方式來作曲,從而形成這樣一個音樂的結構,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她說,雖然在45天內記住全部譜子不容易,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漸漸地將自己融入曲子的諧和中。
「在曲子中清晰地聽到琵琶、笛子和鑼的聲音,這對我的工作很起作用,我知道了怎麼在鋼琴上彈奏中國的樂器聲音,因為這個曲子給出了示範,比如怎麼表現琵琶的聲音等等⋯⋯另外這種結合也是另一種傑出的藝術方法。」
她希望能在俄羅斯來演奏這首曲子,她相信她的中國學生們會非常喜歡。「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只是西方音樂,也不只是中國音樂,這一點很重要。」
奧地利選手帕斯達(Anahita Pasdar)從中感受到了豐富的情感。
「這個曲子非常美好,給人一種正義的感覺。」她說,「曲子一開始,你會感到一切都好,中間段似乎不好的事情出現了,我不確切知道那是甚麼,但是到最後,正義的一方勝利了,而不是那壞的一方贏了,所以你真的感覺到了積極的正面的一方要比壞的東西強大。」
來自南韓的鋼琴博士李敏海認為,新唐人的指定曲目把所有的選手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樣比賽更公平。
「你知道,很多人參加比賽,永遠都彈一首曲子,他們當然彈得非常好。但是這個比賽,大家都一樣,45天必須學會這首全新的曲子。」她說,「初賽是巴哈,複賽是指定曲目,給人感覺很新穎,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很吸引我。」
她說這個曲子很特別,「開始的時候我懷疑我能不能彈下來,我怕我記不住,因為沒有現場的錄音,即使我問我的中國朋友,他們也沒聽過。但是,當我開始學以後,我卻愛上了這個曲子。因為她具有很多戲劇色彩,我可以放進去很多感情,比如悲傷和勝利,很多的色彩分明的情感,我喜愛她。」
吉木西在日本聽說過神韻藝術團的演出,當他看到指定曲目是神韻的藝術總監創作的,他就要來參賽。在他學習指定曲目的過程中,他感到一種身心愉悅。
「開始一下子就進去了,但是後來發現技術非常難,但是彈著彈著,感覺就慢慢出來了。我很難說清其中的內涵,就是感覺一種愉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