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蔓延和貿易戰的影響,令中國大陸豬肉短缺、價格飆升,正迅速成為中共當局面臨的「全國性的危機」。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是八九民運的重要激發因素之一。學者解讀此輪豬肉價格飆升危及中共政權的可能途徑。

《紐約時報》9月11日發文分析稱,豬的短缺正迅速成為中共政府面臨的「全國性的危機」。

中共國家統計局9月10日公佈的統計數據表示,今年8月份各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表明,中國大陸的豬肉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近五成。

豬肉短缺已成全國危機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此已發出警訊,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態度更加迫切」地應對這個問題;另一名中共高級官員則稱豬肉問題「事關大局」;甚至有3個以上的地方政府為了應急已啟動「豬肉戰略儲備」,但這一切都無法解決豬肉嚴重短缺的問題,中國普通民眾只能抱怨「太貴了,太貴了,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紐約時報》文章引述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副教授、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中國(中共)政府總喜歡說,中國能忍受貿易衝突帶來的任何痛苦和影響,但他們疏漏不提的是,首當其衝承受痛苦的是老百姓。」分析師們則估計,豬肉今年年底的價格可能會達到2018年時的兩倍。

該文並分析了中國大陸生豬養殖現狀和非洲豬瘟對這一產業造成的嚴重打擊,以及由此給北京當局帶來的嚴峻挑戰。

中國豬肉缺口無法彌補

據中國中泰證券研報,今年前7個月,中國豬肉進口同比大增36%。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豬肉進口數量為18.2萬噸,較上一個月增長13.56%,較去年同期增長106.69%,即同比多進口了9.4萬噸豬肉。

BBC報道說,儘管看起來已加足馬力,但實際上,進口的豬肉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面前仍顯得杯水車薪。根據數據,中國前7月累計進口豬肉近100萬噸,而去年中國豬肉產量達5,400萬噸。

此外,中國的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都佔到世界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即使中國可以從全球市場全力進口豬肉,或許仍難以滿足國內巨大的需求。

導致豬肉漲價的三大原因

去年8月起,非洲豬瘟爆發,重創整個大陸養豬產業,導致生豬數量、豬肉供給大幅下降,豬肉價格暴漲。

旅美中國作家陳破空在美國之音節目中分析,導致豬肉漲價主要有三大原因:「一個是中美貿易戰,中共出於報復需要,取消進口長期依賴的美國豬肉,轉買俄羅斯豬肉,因而感染非洲豬瘟。這就導致第二個原因,豬瘟擴散到中國周邊國家,但是只在北韓、越南等國蔓延,民主國家的報警機制比較完善,沒有被感染。第三層原因,豬肉大量銷毀,導致很多養豬戶轉行。所有這些愚蠢的決策都加劇中國豬肉的短缺。」

早在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爆發初期,就有大陸業內人士向外媒曝光說,非洲豬瘟之所以在中國出現,是因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中共為報復美國而拒絕購進美國豬肉,轉而向俄羅斯購買「問題豬肉」的慘痛代價,並嚴重威脅中國四億多存欄生豬,及整個生豬養殖業的安全。

另一位黑龍江省媒體人透露,俄羅斯的非洲豬瘟2017年大規模爆發後,俄羅斯豬肉就被嚴禁進口。但從去年4月之後,每公斤大約6至10元、質優的美國豬肉被中共封堵,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成疑且價格約每公斤12元的俄羅斯豬肉。

他稱,非洲豬瘟從東北最先發現,一路向南方快速擴散,現在大家都認為麻煩來自俄羅斯,但各個部門都在推責,連進口俄羅斯豬肉的官方新聞,也被屏蔽。

豬肉短缺危及中共政權

國際商業投資顧問張洵在美國之音節目中指出,豬肉價格飛漲將直接衝擊大量民眾的正常生活,也就危及到中共執政的穩定性。他簡述了危及中共政權的可能途徑。

張洵說:「改革開放特別是在2008年之後,中國經濟的所謂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出口,有個矛盾做法。為了保證出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高值。同時為了國內內需,不斷印鈔票、製造泡沫。受擠壓的就是製造業,製造業僱傭大量民工。民工的收入和輸出是不成正比的,主要支出就是生活必需品,這種情況下,如果豬肉漲價,對他們的衝擊最大。所以這種經濟有大量奴隸成份,這種經濟結構下的不穩,會轉成政治不穩。」

除了豬肉價格上漲之外,其它食品價格也有上升,如水果等。中國政府一直擔心通貨膨脹對政治穩定的影響,因為過去的天安門事件等政治事件和物價上漲有一定的關係。

張洵說,中國民眾不會因為吃不到肉去鬧事,但是食品價格高會導致整個市場的全面萎縮、企業倒閉、僱員失業等。另外,如果民眾知道了吃不到豬肉是因為「人為政策」的話,就會非常不滿意。這時候一旦有群體性事件,就可能會發展成抗爭,會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可能性。

物價上漲曾激發八九民運

在中國大陸1986年至1988年的通貨膨脹周期中,月度CPI自1987年1月超過5%,至1989年2月達到最高值28.4%,前後共26個月。1988年1月CPI同比增長9.4%,是此輪通貨膨脹周期的拐點。

1988年市場上物價不斷上漲,而價格扭曲問題並沒有根本緩解,「官倒」等現象引起人民不滿。中共中央遂於1988年5月提出進行價格闖關。一時間,社會普遍流行「物價漲一半,工資翻一番」的傳言,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迅速增長,而政府又沒有承諾保值儲蓄。在這種情況下,1988年夏季,各地銀行發生了擠兌風潮,各類商品遭到搶購。一些商店和企業趁機漲價,而銀行儲蓄比預計減少了400億元人民幣,銀行不得不通過大量印製人民幣來紓緩困境。由此,已經存在的通貨膨脹進一步嚴重。

此輪通貨膨脹中,高企的物價激起了民眾的普遍不滿,而「官倒」橫行更讓民眾憤恨。此後,1989年「六四」事件中的主要訴求就包括反「官倒」和反腐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