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惠譽之後,另一家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周一(9月16日)將其對香港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面」。穆迪指出,香港制度的優勢受到侵蝕的風險正在上升。

香港制度優勢受到侵蝕的風險上升

穆迪解釋,香港評級展望轉為「負面」,主要是香港持續的抗議揭示出:香港制度優勢遭侵蝕的風險正在上升,施政及政策效用低於穆迪早前的評估,香港作為貿易及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受損,進而削弱了香港的信用基礎。

穆迪表示,香港的Aa2評級部份在於其經濟及制度優勢,兩者之間密切相關,可是香港政府與抗爭者持續的對峙,將會增加下行風險。

穆迪還表示,香港的自治﹑司法及行政機構的可預測性,包括強有力的法治﹑透明及可預測的監管制度,這些特質再加上其特別行政區的地位,使得香港被國際社會視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從而能夠與之簽署多項條約,促使香港持續繁盛。

中港兩地越是密切 兩地評級將越趨同

該投資評級還表示,制度上的特質讓香港擁有政治及經濟上自治,加上原有的信貸優勢,促使香港擁有比中國大陸高的評級。可是兩地的評級是相互關聯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制度及經濟上越是密切,兩地的評級將越趨一致。

穆迪進一步解釋,香港在制度框架及政策決策上與中國大陸更加密切的關係,將會侵蝕香港目前所具有的高度優勢,這些優勢不僅體現在治理及司法制度﹑政策效益方面,還體現在香港與大陸其它大城市﹑其它國際貿易或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也就是說,香港和中國(中共)制度之間更緊密的整合將讓該機構對中、港兩地評級之間的差距縮小。

穆迪還指出,香港在經濟上一向朝中國靠近,而在法律制度上與中國保持距離,一旦這樣的平衡局面發生轉變,可能導致香港信評遭到調降。這次香港的評級展望被降為負面,就顯示外界越發擔憂這種轉變正在發生,儘管香港政府近期在採取一些行動來安撫抗議者的一些訴求。

穆迪表示,鑑於對香港的負面展望,評級升級不太可能。然而,如果正在進行的爭端以一種能夠確保香港的經濟和制度優勢的方式得到解決,對香港的評級展望還可恢復到「穩定」。

穆迪表示,對峙持續的時間越長,香港作為全球經濟和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就越小。 如果港府為結束抗議或為解決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措施可能會損害香港的中期經濟前景,或使得香港的預測性、治理、司法和決策機構的效用受到侵蝕,穆迪還將可能下降香港的評級。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這個評級機構的評級行動是一個早期指標和警告信號。

本月6日,國際三大信用評級公司之一惠譽(Fitch Ratings)最先下調香港的信貸評等,由AA+調降至AA,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預示未來仍可能會降級。這是首個評級機構因應香港示威活動而下調信貸評級。

《華日》:港府和中共正在侵蝕香港的經濟和聲譽

倫敦證券交易所近日拒絕了香港證券交易所的併購提議,並對港交所作為中國金融門戶的未來提出質疑。這宗交易提案曝光後,引發媒體大量關注,對併購的動機和時機的懷疑聲壓倒一切。

倫敦證券交易所9月13日表示,董事會「一致拒絕」了香港證券交易所的併購建議;考慮到港方提議存在「根本缺陷」,雙方「沒有必要進一步接洽」。

BBC稱,英國政府雖然深陷脫歐困局,還是表示要對這宗交易嚴加審核;別管誰上台,別管脫歐演變成甚麼樣,英國政府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接受一個由中國共產黨掌控的倫敦證交所。

《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共的干預正在侵蝕香港的經濟狀態。鑑於中共無視《中英聯合聲明》,倫敦交易所對併購的擔憂是合理的。中英雙邊協議保證香港將在「一國兩制」原則下管理,直到2047年。但在2017年,中共外交部宣佈聯合聲明僅僅是「歷史文件」,「已經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它對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管理沒有任何約束力。」

《華日》表示,香港政府將香港的經濟損失和其國際形象的損害的責任推到抗議者身上。香港一向享有財產權受到保護、法院獨立、腐敗程度低的聲譽,但真正的問題是,香港政府和中共當局才是這一聲譽的侵蝕者。法治支撐著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這場政治危機正在成為一種經濟危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