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準備下個月於華盛頓再次舉行貿易會談,但是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仍存在深刻分歧。

5月份雙方的貿易談判陷入了僵局,美國指責中共在放棄強制技術轉讓等問題上食言,中共則在一份白皮書中說美國提出 「無理要求」,並自認為它在改善商業環境方面取得了「進步」。

那麼自去年的貿易爭端以來,中共到底做了多少積極的工作呢?

在2017年1月的達沃斯演講中,習近平提出了「改革新時代」的期望。一年後,在同一地點,習近平的首席經濟顧問劉鶴再次表示,中共將通過改革「讓世界大吃一驚」。然而一年半過去了,中共沒有拿出任何讓全世界感到吃驚的變化,相反,外界普遍認為北京在關閉國門。

彭博社9月8日分析,中美雙方在四個方面的談判都存在深刻分歧。

第一,市場准入

根據5月份中國歐洲商會發佈的商業信心調查,40%的歐洲公司表示中共已經改善了市場准入。歐盟商會表示,中共修訂了2018年6月的外國投資負面清單,放寬了對行業數量的限制,取消了金融服務和汽車行業所有權的時間上限。

但是,美國駐中國商會在今年的一篇論文中說,其半數以上的成員仍然受到市場准入限制,尤其是技術和研發密集型行業,有超過75%的公司說碰到障礙。

第二,知識產權

駐中國的美國商會表示,在商標和品牌保護方面缺乏保障措施。

根據國際指示產權指數,去年中國在125個國家中排名第52位,與去年持平。

第三,強制技術轉讓

中共政府否認強行讓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並說美國的指控「毫無根據」。但是為了儘快和美國達成貿易協定,中共仍然在表面上做了一系列的「迅速變革」。

中共計劃於明年生效的新外國投資法,將禁止行政機構強制外國公司實施技術轉讓。 4月份批准的「行政許可法」修訂也禁止官員披露外國商業秘密。

但是美國方面認為,這些舉措仍遠遠不夠,他們說中共以前就承諾過進行改變,但是都是光說不做。歐盟商會在5月份報告說,新的外國投資法包含「廣泛的術語和模糊的語言」,具有「損害商業信心」的不確定性。

第四,產業政策

這可以說是中美談判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因為中方高科技產業追趕和挑戰世界的雄心,是基於中共政權主導和「國家資助」的產業政策。

隨著一些外國政府對中共的態度變硬,中共的政策基調開始轉變。在3月的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承諾「中立競爭」,對國營和私營公司「平等對待」。以前激怒美國的所謂「2025計劃」,也從公眾視野中悄悄消失。

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共改變了以補貼為導向的操作方式。相反,中共敦促國人要「促進自力更生」。

美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合夥人羅森(Daniel Rosen)說,隨著中共的商業競爭力增長,必須同步達到其他經濟體的開放水平,但是 「這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