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8月23日全面升溫,激烈程度前所未見,雙方戰況再次引人關注。台灣政府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政策已造成轉移效應,且令中方損失重大,被列入清單的商品的出口增長率比一年前減了三成。
中共8月23日宣佈對價值75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進行報復;數小時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提高從中國進口的所有5,5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稅率。
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北京時間8月23日晚間宣佈,採取反制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5,078個稅目、約750億美元商品,加徵10%、5%不等關稅,分兩批自2019年9月1日12時01分、12月15日12時01分起實施。
根據清單,從9月1日開始,中共對美國大豆和原油進口加徵5%的關稅,從12月15日起對美國小麥、粟米和高粱加徵10%的關稅。其次,從9月1日起,中國還將對美國牛肉和豬肉加徵10%的關稅。
汽車及零部件暫緩加徵關稅至12月15日,屆時將恢復加徵25%的關稅,且部份產品還要再加徵10%。考慮到中方對汽車的現有一般關稅,美國產進口汽車的總關稅將高達50%。
中方對美國進口的石油將加徵5%的關稅,對液化天然氣還沒有加徵關稅。
被列入清單的商品中,影響較大的部門包括:電子產品,包括手機以及晶片,這是美國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最大價值的產品。多家美國科技公司,包括:蘋果公司、英偉達(Nvidia)、博通(Broadcom)8月23日的股價下跌4%左右。其次是機械產品,這也是中國進口的另一大類,美國機械製造企業卡特彼勒的股票下跌3%。
中方公告幾小時後,特朗普發推文說,從10月1日開始,美國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目前的25%提升到30%;此外,從9月1日起,對剩餘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現在的10%提升到15%。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隨後發出的公告也證實這一點。
硬拚關稅戰 中共早已敗陣
因中國從美國購買的產品遠遠少於其銷售到美國的商品額,「同等、等量」硬拚的關稅戰術早已讓中共敗下陣來。而最新報告用數字證實,中方的關稅報復效應均不明顯,而美方關稅的轉移效應已對中方造成實質損失。
依中共海關的統計,在貿易戰之前一年(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4,298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商品1,539億美元。
在2018年的第一波貿易戰報復中,中方徵稅的5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已用掉總進口貿易額的三分之一,第二波報復再用掉600億美元,中方只剩下4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籌碼(隨後豁免了對於原油、飛機的關稅)。
據悉,剩下的未稅商品(對應中共8月23日宣佈的750億美元商品,因海關數據有年度變動、且統計編碼不一致,所以會有較大誤差)多為「卡脖子」的高科技產品。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ncs)的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曾分析說,中方的報復選擇「基本上很少」,因為「如果(中共)要直接打擊美國,很難不傷到自己」。
他指出,中方尚未納入加稅的、大部份美國出口商品都是高科技產品,是不容易找到替代來源的,「對許多這類產品徵收關稅將給它們自己帶去痛苦」。
盤點過去幾輪的中方關稅報復清單
若對比中共的兩輪報復清單,第一輪500億美元清單就直接把民生產品、生活必需品包括進去,比如:動植物產品、水產品、食品、飲料等,此外還有汽車及零部件、化工品、能源產品和醫療設備等。這一輪清單分兩波執行,第一次是360億美元,第二次是140億美元。
美國大豆首當其衝受到衝擊,2018年連續多月對華出口減為零。美國中西部的大豆產區是傳統的共和黨票倉,中共意圖藉此影響選民投票、阻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上個月更有消息傳出,中共不希望特朗普連任,已對美國制定了四種武器。
到第二次的600億美元報復清單則更甚,中共加入了更多肉類、小麥、葡萄酒和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電腦、B超診斷儀等機械產品也在其中。
中國作為農業淨進口國,很多進口的農產品為日常消費品,不管價格高低,消費者都須購足數量。
中共對這些關係民生和能源的、缺乏彈性且無法替代的商品加關稅,緣於它們屬於美國出口中國的重要商品種類;但是,雖然加稅短期內可能對美國農業和能源行業造成傷害,但始終有一點,現實的產業結構決定了中國老百姓是最終買單人。
因中國是買方市場、美國是賣方市場,在貿易均衡的情況下,從來都是賣方佔上風。英國《經濟學人》對美國加徵的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25%稅率)分析後發現,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可能需要承擔約5%的關稅,而中方則需要承擔20%;同時,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量最高下降42%。
此外,從出口角度來看,因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對華關稅清單甄選以及豁免按照對消費者的影響以及有無替代來源國等因素從大到小排序進行剔除,所以這些已經被列入清單的商品多數都能找到替代國來源。換句話說,一旦中國大陸失去美國市場、想要再找回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將難上加難。
香港《南華早報》最近引述一家投資銀行的報告稱,中國工業部門去年流失5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近200萬個是因為與美國的貿易戰。
根據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迄今為止今年前7個月的出口僅同比增長了0.6%,而跟國內經濟實力掛鉤的進口指數卻下降了5.6%。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報告稱,美國2019年上半年的美國貿易夥伴排名中,中國降至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後的第三位。
報告:美國對華關稅具轉移效應 越南和台灣受惠
根據台灣財政部統計處8月21日的最新報告「近期美國對中國大陸貨品加徵關稅之相關影響分析」,基於美國近一年半的海關數據對這幾次關稅清單生效前進口國進行月度分析,發現被列入加稅清單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增長率與2018年1月相比下降了三成。
報告發現,第一輪5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分兩波執行,第一次是360億美元,第二次是140億美元,分別對應圖1的清單1和清單2)隨涵蓋項數與規模不同,對中國造成的衝擊不一;但是2,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關稅衝擊力是迄今最大的,共覆蓋5,745項商品,導致2019年以來美國自中國的進口明顯下滑,上半年平均下滑12%,而被列入清單的商品出口更累計減少近三成(27%)。
因為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趨緊,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帶來轉移效益。從美國總進口的市場來源國佔有率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較1年前的貿易比重下降2.6個百分點,而墨西哥、越南、台灣各上升0.8個、0.6個、0.4個百分點。
因為墨西哥跟美國接壤,佔比上升幅度較大與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規模大有關,所以從美國對華關稅的轉移效應受益最多的是越南和台灣。
從受惠國家的出口來看,美國對華360億美元商品加稅的清單讓墨西哥、法國和斯洛伐克受惠較多,而14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以日本和越南得利較明顯,迄今最大的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則惠及多個亞洲國家,因台商加速移回生產線、台灣是獲益最大的地區,其次為越南、南韓、俄羅斯和印度。
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23日也對中方報復舉措進行反擊。特朗普表示,傑出的美國公司應立即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場所,「將你們的公司轉移回美國,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
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表示,每次中方報復,都會進一步堅定總統解決貿易戰的決心。
外界認為,9月1日的新一輪關稅生效日將成為中美貿易衝突的關鍵日期,以及關注接下來的中美貿易會談進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