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反送中越演越烈、中美貿易談判處在十字路口之時,隱身多日的習近平亮相甘肅。中共黨媒影片顯示,圍觀人群中高呼「習萬歲」,同時黨媒又刊出有關終身制的文章,被認為對習「突施冷箭」。
中共官媒報道,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來到甘肅省考察調研,習近平考察高台縣時,官媒發佈的影片顯示,可以清楚地聽到:習主席萬歲,總書記萬歲的口號聲,而且是標準的北京口音。這讓人馬上聯想到毛澤東時期頌毛的口號。
那麼當地官員為何要安排人員喊出「習萬歲」?有海外評論人士認為,這或是一個信號,揭示了中共北戴河會議上內鬥激烈。
旅美中國作家、政治評論家陳破空在自媒體說,北戴河會議後,習近平首次亮相,選在甘肅,恐怕還與中共內訌有關。
陳破空分析,在剛過去的北戴河會議上,由於香港反送中持續發酵、中美貿易戰一再升級,國內經濟不斷下滑,企業倒閉潮,失業潮等,當局備受批評。本來王滬寧搞整黨,但在北戴河上搞不起來。習到甘肅祭拜西路軍,也說明他在黨內外正遭受重大挫折。
反習勢力放暗箭?
也就在8月22日,習近平考察結束回程的途中,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出版社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出人意料地發佈了一篇題為《鄧小平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文章,但很快又刪除。
外界質疑,這是否是官媒故意釋放出的政治信號,影射習近平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
《德國之聲》分析說,當天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兩個微信公眾號「人民閱讀」和「人民日報出版社」都發表了上述文章。文章一開頭就說,廢除中共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建立退休制度,是鄧小平成為其黨核心後,提出的一個重要主張。
文章還引述一段話說,由於傳統習慣勢力的影響,在其黨的幹部隊伍中,普遍地、長期地存在著一種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進不能出,只能升不能降,只能留不能去,只能幹不能退的傾向!因此想讓某人自動廢除終身制談何容易。
報道說,上述文章雖然「曇花一現」,但官媒兩個公號,都發佈了這篇文章,明顯是劍指習近平修憲廢除國家領導人任期限制。這是中共黨內對習政策不滿者,藉機發出的信號。
另有評論認為:這篇文章只是放在很不起眼的黨媒自媒體新聞中,……所以這並不是要「反了」的節奏,而是反習勢力放出的暗箭。
由於這篇文章一開始就無法分享轉發。有網友說,感覺就是發帖文的小編和刪帖小編共同導演的一出雙簧戲……這類由官媒有意無意進行的輿論博弈,影響力不可小視。
許多人對習消極抵制,伺機反撲
習近平上台的前五年,在王岐山協助下反腐「打虎」,在中共內鬥中助習清除了政敵,並在十九大上,取消了指定接班人的中共黨內規矩,登上核心地位後,又廢除鄧小平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中共國家主席任期制。
然而,在習近平的權力達到巔峰後,卻未乘勢將「腐敗總教頭」江澤民、曾慶紅拿下,從而致使形勢更加撲朔迷離。
進入2019年以來,中共經濟困局加上中美貿易戰高壓,已經令中共政權風雨飄搖,執政危機同時引爆中共內部積聚的矛盾,中南海內鬥的殘酷氣氛,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特別在6月至今隨著香港反送中越演越烈,中共各派長期積累的矛盾更為激化,各路人馬都在藉機博弈,中共各派更是從北戴河打到中南海。
有港媒說,由於習近平在香港反送中及美中新冷戰中進退失據,已喪失部份高幹的信任,許多人在消極抵制,伺機反撲。就連25名政治局委員中的「習家軍」,也沒有太高調支持習「新路線」的,而7個政治局常委中也立場分裂。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對《自由亞洲》分析說,習近平現在是內外交困。同時,中共黨內存在四大反習力量,即殘存江派勢力,中央到地方數以百萬的貪官,貪腐經商的太子黨,軍中反習勢力。習現在是黨內擺不平,外部也會相互激盪。
明居正表示,如果選擇不好,習近平肉體和政治生命都會受影響,而關鍵是習近平是否要拋棄共產黨,目前,他在這方面也是兩邊搖擺。
儘管有消息稱,江派常委韓正給習近平設局,一手攪黃了美中即將達成的貿易協議,而且正在利用香港事件攪局。而中共大腦王滬寧給習近平下套,「誤導」習,是激化貿易戰和香港反送中的源頭之一。
但有評論人士認為,一旦中共不堪重擊、為生存被迫改變路線時,習近平當局就是現成的「替罪羊」。在中共歷史上,每次生存危機都會引發一場你死我活的路線之爭,最後揪出一些當權者為其「錯誤路線」負責。
而大紀元系列社論早已為北京當權者指明一條出路:神安排了中共最後解體。中國的執政者如果有意解體中共,神為其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如果死抱中共不放,必定會在最後的過程中遭遇中共解體所帶來的一切災禍、魔難。#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