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48小時前才從東岸回港,傍晚和業內人士作了政經及操作上的分享:Surviving and Thriving 2016,在本年如何求存?香港的特殊情形更顯「特殊」,經歷過八九六四及九七年移民潮的香港人大家心裏有數,未來2047年6月30號大限前的30年確實是前路茫茫。
有人對香港氣餒,說要「 再飛」,尋找生命下一站。在職場上,我畢竟也渡過了超過四份一個世紀,對於金錢狩獵,我可說感恩,任何投資決定也無需太強求。我的讀者群由20多歲至極年長者也有,今天就我從三十而立說起。
三十歲,香港人很多人也不願意成家立室,確實是土地問題;有人生目標但卻買不起房子(中國人陋習,有地就有財),感覺坎坷。不少港人要求父母資助買房子,這可能是一生人最大的投資,由於市價脫離現實,五六十歲的父母,似乎財力有多厚,也多了經濟負擔。三十而立「還難立」,香港人難組織家庭,何來再講社會責任?
四十而不感。經歷了悲壯的雨傘運動,快到四十的成年人經歷了激情、痛哭、振奮。社會責任,也要在體制上彰顯民主才可隨心而發。香港人莫非窮得只剩下錢?這個群體儲蓄了一點錢,很多卻買不到心目中的理想居所。四十而不感,如有拍拖多年的女友在婚嫁話題還在猶豫當中,人生下半場可能變化很大。不是變了剩男剩女,就是對下代延續盡失信心。
五十而知天命,一生何求?有人說樂天知名,基督徒靠信上帝,凡事有「天意」安排。到了人生下半場的光輝歲月,經過了20年的努力,如有家庭者更要堅持養家的責任; 兒女也開始成長,不希望生活上太有波折。六十耳順,如只有70歲命,也算踏入到人生下半場的「晚場」。賺到的,早已賺到;賺不到的,毋須強求。60歲的人,經歷了父母離去,更懂珍惜和子女及孫兒一起的時間。話誰如此,現在的口頭禪是60 is the new 40,依然充滿活力。到了七十從心所欲,想做就去做,一切順勢而行。這個群組,有些閒時打哥爾夫球,一撮走上「尾班車」社運抗爭之路。
我信上帝,現在走上比普通人艱難的道路,依然會沉着面對。除了投資組合,因工作需要久不久我睡眠不順: 基本上我已學懂修練了甚為「上品」的投資態度。我依然學習謙卑與珍惜,這便是快近50歲人的心態吧。Be thankful and be happy!◇
錢志健
是資深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經驗逾20年。曾任全球大型英國倫敦上市對沖基金地區主管,目前為一間家族資產公司董事局成員,以環球短倉為主打。他曾撰寫金融著作多本,分享時事、投資與人生智慧。錢氏於2006年組織哈利車隊Ride 4 Hope,盼望在金融以外做點有意義事情,作另類贏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