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創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經歷過地獄、煉獄,目睹了種種罪惡的靈魂後,詩人終於見到了幸福的靈魂的歸宿:他們是行善者、虔誠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學家和神學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眾位天使,這其中就包括他在第四層天堂遇到的意大利中世紀最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死後被封為「天使博士」(或天使聖師)的聖托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阿奎那的一生,都在努力證明神是真實的存在。
出身貴族投身神學
托馬斯阿奎那1224年底或1225年春,出生於意大利南部的一個城堡,他上有5個姐姐和3個哥哥。他的父母都是當地望族,家族裏的許多人與教會和皇帝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比如他的父親曾服務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他的叔叔是凱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院長。
因為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殷實的家境,阿奎那5歲就進入離家不遠的著名的凱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學習。在修道院9年的時間裏,他是個循規蹈矩的學生,但天資的聰穎,使他每日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內容,而天生的求知慾也讓他在關於「神」的問題上陷入思索,他常常問老師:「甚麼是神?」
1239年發生政教衝突後,凱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的學生被奉命送到那不勒斯本篤會修道院,並在著名的那不勒斯大學繼續完成學業。阿奎那在學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他的才華和多才多藝也逐漸顯現,老師和同學們更是對他那超乎尋常的記憶力感到驚訝。不過,阿奎那對神學情有獨鍾。1243年,18歲的他如願加入了修會「多明我會」,並在第二年成為會士。阿奎那之舉讓他的父母非常震驚,他們原本希望聰穎的小兒子讀書後能投身政界。其後,阿奎那被帶回家,並被軟禁了一年。
在此期間,他的母親不斷與教會斡旋,但沒有成功,而阿奎那則在軟禁期間,利用所有的時間研讀《聖經》和其它書籍,他甚至能夠背誦全部《聖經》和相關著作,這為他後來著書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終,阿奎那的父母看到無法改變他的想法,只好在1245年決定任其發展。同年7月,里昂第一屆大公會議由教皇諾森四世主持召開,主要處理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間的衝突。會議將腓特烈二世逐出教會,並宣佈免除其職位,而阿奎那家族則被控謀反,家中長子被處死,家人逃回北方的家族城堡。
巴黎求學成為神學講師
在家族遭遇變故的時候,阿奎那則被送到法國巴黎的聖雅克會院學習,受教於名師大阿爾伯特。1248年,大阿爾伯特回到科隆的神學院,阿奎那又追隨其並擔任了他的助教,協助其新課程的規劃。
由於阿奎那常常專注於思考問題,極少與同學們交談和嬉鬧,因此得到了一個綽號「西西里啞牛」。一天,一位同學好心地向他講解大阿爾伯特的授課內容,阿奎那表示感謝,但為了使同學不誤入歧途,他修正了這位同學的若干錯誤,並告訴他許多老師還沒有講的新知識。同學們這才發現原來阿奎那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大阿爾伯特非常欣賞阿奎那善於思考的品質,有時會在課堂上問他一些難題,阿奎那總能對答如流,有時他的回答還能對老師產生啟發的作用。大阿爾伯特不無感慨地向學生們宣佈:「我敢預言,你們所稱呼的啞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且將震撼世界。」
1252年,27歲的阿奎那被大阿爾伯特推薦到被尊為「哲學家之城」的巴黎大學攻讀博士學位。4年後,阿奎那取得了神學博士學位,並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在巴黎大學的任教生涯。
在任教期間,阿奎那於1258年開始撰寫一套講義,破無神論之說,立有神論的觀點。這套講義前後歷經六年至1264年完成,這便是《反異教大全》。該書分為四卷481章。第一卷論證上帝的存在、上帝的特質和上帝的作為。第二卷討論上帝與世界的關係。第三卷主要論證善惡問題以及人們對於善惡的態度,同時還討論了人性對善惡應該具有的態度,以及人在擇善避惡的選擇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化解之道。第四卷是關於神學與信仰問題的討論。
1259年,在結束了巴黎大學的任教工作後,阿奎那回到了意大利。從1260年到1272年,他除了講學、教書、管理教會事務外,還完成了多項注釋工作,並投入相當大的精力撰寫他最為著名的大作《神學大全》。1272年,他回到佛羅倫薩擔任了修道會的院長,並同時在那不勒斯大學擔任教授。
代表作《神學大全》 與遇見神蹟
可以說,《神學大全》集中體現了阿奎那的思想,這本書完美詳細地詮釋了天主教的主要教義。出版至今,已經翻譯成多國語言,也是基督教必讀的古典書籍。
整本書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說上帝,第二部份說人的行為,最後一部份說基督。整本書參照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思維,並且從哲學角度論述神學的方方面面。
不過,在《神學大全》即將完稿時,也就是在1273年12月的一天,阿奎那突然終止了寫作。原來他在一次彌撒儀式時,看見了神蹟。他如此解釋道:「我寫不下去了……與我所見的神蹟和受到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後來有人說阿奎那在禱告時聽到了來自神的聲音,稱讚他的寫作;還有修道士說曾看到他凌空飄起。
證明神的存在
在這部沒有完成的著作中,阿奎那雖然相信人類天生便有能力在沒有上帝啟示的幫助下了解到許多知識,但他指出「任何能使人類認清真理的智慧都是由上帝所先行賦予的」。他相信上帝所給予人類的啟示可以分為兩種:一般的啟示以及特別的啟示。一般的啟示可以透過觀察上帝創造的自然秩序而獲得,這樣的觀察可以透過邏輯思考而獲得重要的結論,例如認知到上帝的存在。為此,阿奎那提出了著名的「五個論證的方法」,來證明神的存在。
這五個論證的方法是:一、從事物的運動即變化方面論證。一件事物,只要是現實的,它就在運動。凡事物運動總是受其它事物推動。一個事物的運動為另一事物所推動,以此類推,但又不能推到無限。因此,必有一個不受其它事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這就是神。
二、從動力因來論證。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發現一系列的因果關係,甲作用於乙,乙作用於丙等等。總之,有果必有因,但又不能推到無限。因此,必須有一個最初的動力因,這就是神。
三、從可能性和必然性來論證。自然界事物都在產生和消滅的過程中,事物若不憑藉某種已存在的東西,就不會產生。每一必然的事物,其必然性有的是由其它事物所引起,有的則不是。不能不承認有某一物,它本身就具有自己存在的必然性,並使其它事物得到它們的必然性,這就是神。
四、從事物的真實性的等級來論證。一切事物的真、善、高貴都有由低到高的不同等級。在最高處必定有一至真、至善、至高貴的存在,使世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並具有不同等級的真實性,對此,人們稱祂為神。
五、從世界的秩序(即目的因)來論證。任何生物都為某一目標而活動,它們謀求自己的目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計劃的,必定有一個智慧在指向它們的目的。這個智慧就是神。
上述論證前三種是宇宙論論證,後兩種是目的論論證。
不過,阿奎那認為,人雖然可以透過對一般啟示的邏輯思考認知到上帝的存在以及一些與上帝有關的事物,但有一些其它知識必須是要透過特別的啟示才能得知的。在本質上,一般的啟示和特別的啟示是可以互相補充的,而非對立。
阿奎那將審慎、節制、正義以及堅忍列為人類的四大美德,而三大神學上的美德:信仰、希望以及慈善是超自然的,他們的目標也與其它美德不同。神學美德的目標是上帝本身,上帝是所有事物的盡頭,超越了我們的理性所能取得的知識。
在阿奎那來看,人類存在的目標是要與神結合並且建立永恆的連結,這個最終的目標也與人在世時的作為有關。阿奎那指出個人的意志必須被指揮朝向正確的方向,例如慈善、和平以及神聖,他認為這是達成幸福的途徑。
去世後被封聖
據記載,阿奎那一生溫文謙恭,敬事守信,愛人愛神,潛修德行,一生兩袖清風。1274年3月7日,阿奎那突然因病去世,時年不足50歲。去世後他被教會封為「天使博士」、「教會聖師」、「主保聖人」。阿奎那的思想不僅對於之後的基督教神學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對於那些懷疑神佛是真實存在的世人而言,阿奎那一生的研究和經歷,或許可以讓他們重新思考,畢竟肉眼凡胎的我們,在現有的實證科學下,還有許多沒有參透的謎團。◇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