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黃埔軍魂
創建軍校
孫中山行醫出身,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動,卻是以武裝鬥爭為中心。從一八九五年的廣州起義,到一九一一年的黃花崗起義,十次武裝暴動都是由他領導興中會、同盟會發起的。孫文思想的巨大影響與同盟會在清軍中的秘密組織促成武昌起義,最終推翻滿清。在當選臨時大總統後,他的國家,不僅有虎視眈眈的袁世凱與其麾下的北洋新軍,還有雄踞各方、心懷異志的各路軍頭。其時,民國甫立,大總統孫中山有黨無軍,難酬壯志。
一九一七年九月,孫中山南下廣州,出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組織護法軍。他採用蔣介石提出的〈對北軍作戰計劃書〉,發動護法戰爭,討伐段祺瑞,數月內捷報頻傳。不料護法軍主力,滇桂軍閥唐繼堯、陸榮廷出於私利,擅與北方媾和,合謀架空大元帥。翌年五月,孫中山憤然辭去大元帥職,離粵赴滬,並通電指出:「顧吾國之大患,莫過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一九二一年一月,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四月,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任命陳炯明為粵軍總司令,再次準備北伐統一中國。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炮轟大總統府,迫使孫中山離開廣州。陳炯明事變再次凸顯建立國軍之必要。
一九二四年一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值聯俄高潮,蘇聯顧問鮑羅廷與多名中共領袖高調參與大會的高層運作。看到剛剛訪蘇歸來的蔣介石對蘇聯很不贊同,孫中山有意不安排蔣介石參與大會籌備,派他出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長,建立自己的軍校及軍事力量。蔣介石因不滿中共黨員「挾俄自重」,不久便辭職返鄉。孫中山極力挽留。蔣介石後來回憶:「國父函電的催促不已,重責我革命黨員,應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堅不准辭;復派戴季陶同志來奉化,轉達其准許我不聞黨政,專辦軍校的要求相約,我乃重返廣州,接受黃埔軍校校長的任命。」(蔣介石,《蘇俄在中國》)
兩年前永豐艦事件時,孫中山曾明言自己來日無多,要蔣準備奮鬥五十年。在一九六五年的〈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文〉中,蔣介石回憶:「國父乃忽而起示曰:『須臾即將換船,予自知在世之日,最多不逾十年,而爾則至少尚有五十年,望爾勉為主義奮鬥、為革命自重!』聆教之下,誠不知何辭以慰父師之感慨,乃惶恐以對:『中正今年亦已三十有六。』國父又重言之曰:『本黨革命,遭此巨變,吾人猶未為叛逆所害,今後倘無不測之事,則爾為主義,繼續五十年之奮鬥,自不為多。』」上天已經安排蔣介石在孫中山身後主導民族命運,為實現三民主義奮鬥五十年。從一九二二年永豐艦事件,到一九七五年蔣公仙逝,整整過去了五十三年。
蔣介石在永豐艦與領袖生死相依四十二天,孫中山視蔣介石為絕對可靠人選。派他去蘇聯,辦軍校,實際是把中國的未來轉托於他。
一九二四年六月黃埔軍校正式開學前,蔣介石於五月八日以校長的身份與第一期學員見面時說:「我們在這個民族衰敗,民權剝削,民生凋殘,人慾橫流,國家禍亂,政府飄搖之中,本黨總理,以及中央執行委員會諸同志,辛苦艱難,慘澹經營這個大規模的學校,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他要求學員從改革自身做起:「因為要革人家的命,先要革自家的命,如果自家不能改革自家,還想改革別人嗎?怎麼改革法子呢?就是要照正理做去,要上軌道去走。」「要是遇到天翻地覆的時候,我們要頂天立地來扶持天地間的正氣,來拯救人類的劫運。」(蔣介石,〈軍校的使命與革命的人生〉,1924)
他要求學員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就是我們軍人的職分,是只有一個生死的『死』字,我們軍人的目的,亦只有一個死字,除了死字之外,反面說,就是偷生怕死,如果偷生怕死,不單是不能做軍人,而且是沒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所以古人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如果我們的死,有如泰山的價值,死得其所,如為主義而死,為救國救黨而死,那麼死又何足惜?」(蔣介石,〈軍校的使命與革命的人生〉,1924)
軍校貼著許多標語,其中一副對聯的上聯寫著「陞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為「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高度概括了黃埔精神。
金甲長城
黃埔草創,蔣校長日理萬機,從軍服軍帽設計、聘用教官、編寫教程、訓練射擊,甚至校舍衛生、學員風紀等都親自處理。黃埔第一期約五百學員,大都是蔣介石親自招生。他為黃埔學員制定《選讀各書目錄》,其中有傳統經書、歷史、中外戰史、歷代英雄文集,近代科學等共四十二類,上百本書,涉獵廣博。
黃埔軍校原定三年一期,培養高級軍事人才,但出於形勢的需要,第一批學員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入學編隊,同年十一月八日畢業,為期僅半年,可見當時條件之特殊。根據王伯齡回憶,軍校初期,眾人認為學期至少一年,但蔣介石卻堅持只須三個月,並且說若再延遲,中國可能在此期間亡國。最後才折衷為六個月。(王伯齡,《黃埔軍校開創之回憶》)
十月,為平廣州商團暴亂,孫中山組革命委員會,派蔣介石等六人任全權委員。十月九日,孫中山致函蔣介石:「現在局面由漢民、精衛維持調護之。若至維持不住,一旦至於崩潰,當出快刀斬亂麻,成敗有所不計。今之革命委員會,則為籌備以出此種手段,此固非漢民、精衛之所宜也。故當分途以做事,不宜拖泥帶水以敷衍也。」(〈致蔣中正函〉)十五日,軍事總指揮蔣介石帶黃埔學生軍與政府軍,迅速平定了暴亂。
十一月十三日,孫中山應張作霖、段祺瑞、馮玉祥邀請北上共商國是,行前視察軍校。他對蔣介石說:「今觀黃埔軍校學生,……必能繼續我之生命,實行我之主義。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志,則可以死矣。」國父此行一去不返,為黃埔留下了遺言。
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蔣親率黃埔軍校教導團、學生軍和粵軍第二師及第七旅東征,討伐陳炯明,浴血奮戰兩個月,將叛軍趕入江西。辛亥革命北伐軍總司令姚雨平曾回憶說:蔣先生膽識過人,東征時,身上掛滿手榴彈,在前線指揮甚至帶頭衝鋒。
蔣介石要求黃埔學員隨時準備打仗、犧牲。黃埔一期的四百多名學員,僅一年後就有半數以上戰死。蔣介石於一九二五年的《第一期同學錄序》中寫道:「以第一期隨余出征五百之子弟,與教導團三千同志之軍,死傷幾達三分之一,言念及此,能不痛心!」二月十日,蔣在東征途中寫下七絕:
親率三千弟子兵,
鴟鴞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涕淚橫。
悲憤之情,躍然紙上。
四月到六月,蔣介石率軍擊敗滇、桂軍楊希閔和劉震寰叛亂。十月到十一月,蔣介石領兵第二次東征,全殲陳炯明叛軍,實現了國父「底定廣東」的戰略目標。蔣領導的軍隊被政府與民眾「倚為長城」。
廣州《民國日報》社論稱:「蔣介石先生是本黨的一位金甲神。」「強悍的敵人賴他剿滅,已墮落毀了的軍紀賴他整飭,反革命不良分子賴他肅清,不測的變故賴他鎮壓。他真是孫中山先生的誠實信徒……」
中共總書記陳獨秀在《嚮導》週刊撰文:「現在蔣介石先生手創了有力的黨軍,用這包打軍閥絕不擾民的黨軍,不顧成敗利鈍地肅清了那些拉夫開賭、苛稅苛捐、各霸一方,歷年擾害廣東人民的滇、桂、粵各派小軍閥,以圖廣東軍政財政之統一,這不但為國民黨建立了驚人的勳勞,並且為已死的中山先生出了多年力不從心的怨氣。」
孫中山指出,實現三民主義要分三步:軍政、訓政、憲政。他在一九一四年制定中華革命黨總章中規定:「本黨進行秩序,分作三時期:一、軍政時期:此期以積極武力,掃除一切障礙,而奠定民國基礎;二、訓政時期:此期以文明法理,督率國民,建設地方自治;三、憲政時期:此期俟地方自治完備之後,乃由國民選舉代表,組織憲法委員會,創制憲法,憲法頒布之日,即為革命成功之時。」
黃埔建校不到兩年,蔣介石就創立了真正的國民軍,邁出了實現「軍政」的關鍵一步。在即將展開的內外戰爭中,黃埔軍人是國軍中的王牌,黃埔軍魂是國軍的軍魂。蔣公統帥國軍,北伐、剿匪、抗日,捍衛國家尊嚴、保護民族血脈,被譽為「國軍之父」,當之無愧。
日後日軍統帥「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於一九三九年如是評價:「看來敵軍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於四億中國民眾,也不是以各類雜牌軍混合而成的二百萬軍隊,乃是以蔣介石為核心、以黃埔軍校青年軍官階層為主體的中央軍。在歷次會戰中,它不僅是主要的戰鬥原動力,同時還嚴厲監督著逐漸喪失戰鬥力意志而徘徊猶豫的地方雜牌軍,使之不致離去而步調一致,因此不可忽視其威力。黃埔軍校教育之徹底。」「有此軍隊存在,要想和平解決事變,無異是緣木求魚。」#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