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菜餚會用食材、味道、色澤、外型或是烹飪方法來命名,不過有一些美食的名稱跟人名有關,讓佳餚多增添了一些內涵和典故,品嚐者在鮮香味美之餘,可以多一份懷古情誼。

「麻婆豆腐」的由來,來自清朝時的一位婦人巧巧。
「麻婆豆腐」的由來,來自清朝時的一位婦人巧巧。

真摯情誼 換來麻婆的燒豆腐

「麻婆豆腐」是一道經典川菜,具有麻、辣、燙、香、酥、鮮、嫩等風味,也是一道飄香國際的名菜,而創造這道料理的「麻婆」原名為「巧巧」,清朝同治年間人,雖然臉上有些明顯的白麻子,不過巧巧依舊長得楚楚動人。

巧巧在17歲那年嫁給了丈夫陳志灝,她的丈夫在搾油坊當管事,為人真誠、善良,對於付出勞力擔油的挑夫們非常體恤,絕不會苛扣他們辛苦付出賺來的血汗錢,所以挑夫們對他也非常敬重。

雖然夫妻倆並未產下一男半女,不過生活也是平靜恩愛,加上前來投靠兩人的小姑淑華,讓日常生活充滿了歡笑。不過這樣的幸福日子過了十年就發生了變化,有一天,巧巧的丈夫因意外翻船喪命,姑嫂兩人的生活頓時沒了依靠。

挑夫們因為平時受到巧巧丈夫的幫助,所以看到姑嫂的狀況也希望能幫點忙,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每次挑油經過巧巧家,就帶些自家的青菜、白米,或是去隔壁舖子買些羊肉、豆腐,一起清洗乾淨後,央請巧巧料理,大家可以打發一頓,剩下的飯菜又能讓姑嫂三餐有著落。

這樣的溫情讓巧巧很感動,她也用自己的好手藝燒出「羊肉辣豆腐」這道料理,因為辛辣可口、開胃下飯,這美味一下子就傳開來,有許多人慕名前來指名要吃這道燒豆腐,於是姑嫂兩人乾脆把屋子改成飯舖,生意也越來越好,擺脫了生活困境。

年復一年,在巧巧死後,人們都非常懷念她首創的羊肉豆腐,為了紀念她,就把這道菜改名為「麻婆豆腐」,「麻」是巧巧臉上的白麻子,「婆」則是對她的尊稱,隨著時間的演變,雖然燒豆腐的羊肉被改成了牛肉或豬肉,不過這道菜背後的那份真摯情誼依然不變。

李白獻菜唐玄宗 賜名「太白鴨」

李白,字太白,幼年時期跟父親遷居四川,到了25歲才離開,在四川近20年的生活中,遍嚐當地美食,尤其喜愛四川的燜蒸鴨子。

在唐朝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李白奉皇帝唐玄宗的詔命,進入京城擔任翰林一職。當時的李白回憶起在四川經常吃到的美味鴨子,就用了肥鴨,加上百年陳釀花雕、枸杞子、三七和調味料等蒸製後,獻給玄宗,玄宗吃完之後,覺得味道太好了,便詢問李白:「卿所獻之菜乃何物烹製?」李白回答:「臣慮陛下龍體勞累,特加補劑耳。」唐玄宗龍顏大悅,就說:「此菜世上少有,可稱『太白鴨』」。

李白逍遙灑脫的個性,並不合適於官場,所以未在玄宗身邊久留。但這段李白獻菜的佳話,也讓這道菜流傳至今,成了四川的一道名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