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7月2日)承諾加快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這是習特會後、中方的一個讓步跡象,但中共是否能兌現承諾仍是老問題。也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共此舉是為了穩住大量撤離的外資。
李克強周二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全面放開對外商投資期貨、證券和壽險公司的股比限制,較北京方面之前的時間表提前一年。李克強同時還向全球投資者表示,中國將繼續為各類企業改善商業環境,並放鬆對服務行業的限制。
「現在我們需要讓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只要他們在中國註冊,被認可為中國公司,所有人都得到平等對待。」李克強說道。
目前,外國公司只允許持有中國企業的部份股權。2020年的待定轉換若能兌現,將允許外國證券公司和相關人士擁有更多控制權。
中方釋出讓步信號 能否兌現仍是老問題
霍士新聞7月2日報道,李克強的言論是中方讓步的表現,也是中方希望和特朗普政府改善關係的一個小舉動,但此舉不會滿足白宮對中方修改法律、以保護美國商業利益的更廣泛要求。
5月初,北京將約90%達成協議的文本內容改得面目皆非,意欲將貿易談判推倒重來,收回早前在某些議題上的讓步,導致中美貿易談判破裂,美方一度推進新關稅措施。
在剛剛結束的習特會上,雙方同意從之前破裂的地方開始、繼續往下談判。
CNBC報道,李克強周二的言論似乎希望解決美國的貿易核心爭議——外國公司不公平待遇方面的不滿,但中共領導層在多大程度上能兌現其對經濟自由的承諾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
《紐約時報》報道,李克強的許多說明缺乏細節,令人們回憶起過去中共官員所作的含糊不清的承諾。而且李克強當前發表這種言論或許也在暗示,中共所謂的困難時刻尚未過去。
現任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前美國貿易官員蒂姆‧斯特拉特福德(Tim Stratford)在李克強發表講話後表示,對中共政府可能會作出實質性改變表示謹慎樂觀。
斯特拉特福德說,中共在加入WTO後未履行向外國信用卡開放市場的承諾後,於2012年在WTO敗訴。
《紐時》報道說,美國談判代表很可能將這些承諾視為象徵性的姿態,而不是重大轉變。
《華爾街日報》報道,在談及這個新的2020年時間表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People』s Bank of China School of Finance at Tsinghua University,前身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授朱寧說,金融公司將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在其身處的特定領域獲得許可和執照。
他說,目前中方向世界發出開放信號的意圖是明確的,以前可能過於對抗了。
中共三月倉促通過《外商投資法》 同樣引質疑
美國和其它外國公司長期抱怨中共政府對本土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集團給予優惠待遇。儘管過去四十年中共聲稱「改革開放」,北京經常要求外國公司與中國實體組建合資企業,並強迫外企分享有價值的技術,以作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條件。
在經過6個月的301調查得出中共實施不公平貿易行為的結論後,美國在去年7月6日開始實施關稅制裁,至今對2,500億中國商品徵收25%懲罰性關稅,旨在迫使中方開放市場並改善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待遇。
為了解決美國對知識產權安全的投訴,中共立法機構於3月批准一項新的《外國投資法》。《紐約時報》7月2日報道,該法是為了保住中共政府的面子,也可以為其它法律的變化辯護。但是,中共立法機關批准的文件只有幾頁,僅提供總體目標,沒有具體細節。
當時,批評人士認為,修法過於寬泛的措施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做得不夠。 中國美國商會政策委員會主席萊斯特·羅斯(Lester Ross)在接受CNBC電話採訪時表示,中共《外商投資法》是被「倉促通過」的,「沒有為中國美國商會(以及外國企業)提供足夠的公眾評論時間。法律以相當籠統的格式起草」 。
羅斯更提出新的擔憂,《外商投資法》草案賦予了中共當局新的權力、允許其對限制中國公司的特定國家進行報復。他說:「法律提供了更廣泛的報復。」
總部位於北京的中美貿易商業委員會副主席彭捷寧(Jacob Parker)當時也表示,執法將成為評估成功的關鍵指標。
上周六(6月29日),中美首腦召開雙邊會議,達成貿易戰暫時停火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暫時不對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方則同意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和食品,以及從5月談判破局地方重啟貿易談判。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博士表示,李克強在這個時機宣佈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一是在習特會後對美方讓步;二是因供應鏈轉移,導致外資撤離,中共當局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吸引外資,從側面反映出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已造成的打擊。
李克強刻意淡化供應鏈轉移的影響
《紐時》報道,李克強此番言論是中共政府迄今為止最公開的努力,企圖說服外國公司不要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華日》報道,在中美貿易爭端仍在持續的情況下,李克強此舉旨在吸引更多企業和投資。
雖然李克強在周二的講話中儘量淡化供應鏈轉移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提出也有外企增加在中國投資。但分析認為,基於今年上半年的多個調查結果,供應鏈正在重塑,且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的打擊已經出現跡象。
今年4月,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調查顯示,中美談判正在推動美國跨國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重新安置工廠並調整其在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業務。60%的受訪者已經準備好採取行動。
《紐約時報》4月5日報道,持續將近一年的中美貿易戰雖然尚未結束,特朗普總統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安排供應鏈,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它國家。
美國商會2019年2月針對314家在華美國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近2/3的企業表示,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計劃,還有近1/4企業已延緩在中國的投資。此外,約1/5企業已經或正在考慮把生產線移出中國,而關稅和成本高漲是最主要的兩個原因,還有一些外企已經開始辭退員工。
特朗普總統5月發推文說:「要避免關稅措施(影響的方法)竟是如此簡單?只要在很好的老美國國內,生產或製造你的貨品及商品,非常簡單!」
本周一,在談到未來的中美談判時,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但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達成協議。我想他們(中方)想要達成協議。因為他們因為關稅而失去許多公司(供應鏈轉移),因為它們(公司)不想支付關稅。所以他們(中方)失去了很多公司。」
他還表示,一些公司搬到越南,一些正在回流美國。
6月3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中國6月份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6月PMI為49.4,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49.5,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有評論認為,連續兩個月PMI低於榮枯線,顯示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的打擊已經顯現出來了。
此外,美聯社此前報道,外國消費電器等製造商已經開始將投資的重點移向東南亞地區。受此影響,中共科技產業的出口下滑了百分之四十,嚴重影響到科研投入回報。
惠譽國際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科爾頓(Brian Coulton)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特朗普把所有中國進口產品的稅率都提高到25%,會對中共科技發展構成更實質性衝擊。
力求穩定中美貿易關係 李克強承諾不貶值人民幣
除了金融投資,李克強還做出不貶值貨幣的承諾,以及避免在經濟增長壓力情況下極端刺激經濟。這兩種潛在行動都是市場關注的問題,並表明北京決策者對中國經濟下滑的擔憂。
分析認為,這也是一項力求穩定與美國貿易關係的舉動。
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基本持平;自5月初貿易緊張局勢惡化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約2%。由於人民幣匯率相對於美元匯率下降,相比之下,這使得來自中國的出口商品更便宜。
多年來,美國財政部一直向中共施加壓力,不要讓人民幣貶值。在習特會前的6月26日,特朗普還指責中共一直在佔美國便宜,並隨意貶值人民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