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新選中的對華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倍感意外,外界認為,這更可能被中共當局視為是個壞消息。

特朗普任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為對華貿易談判的新任首席談判代表,萊特希澤成為美方第三任與中國進行談判的領隊。跟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相比,萊特希澤作為職業律師,在談判上預計會更加強硬。

《華爾街日報》周一(12月3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特朗普總統上周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會談中已將任命萊特希澤負責與中方談判的決定、告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且,特朗普在會談中數次提及此事,並在演講中使用了萊特希澤編制的圖表。

在萊特希澤成功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後,特朗普對萊特希澤引導談判有了更多的信心。

不過,特朗普的這一決定卻令中共領導層感到意外,因為他們數月來一直與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打交道。梅努欽負責了最初的幾輪貿易談判,但過去一年未能解決爭端。知情人士稱,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考慮在未來幾周率領一支30人的代表團前往華盛頓。

但隨後白宮淡化了萊特希澤在對華談判中的作用,稱會談將是團隊的努力。

白宮強調美對華談判是團隊合作

「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與財政部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密切合作,看看是否真的能與中國達成一個真正的交易。」特朗普周二上午的推文中寫道。「如果可以,我們將完成這筆交易。」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周一在電話會議中也說,萊特希澤將負責貿易談判以及監督部份,但梅努欽也會全部投入其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周二告訴CNBC,美國貿易代表總是在貿易談判中起帶頭作用,所以其對華持強硬立場的擔憂容易被外界誇大。

「萊特希澤是美國在貿易協議上的官方談判代表,就像他在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的交易一樣。」羅斯說。「萊特希澤一直在以這種身份行事,所以這不是真正的新聞,我不知道為甚麼有人會因為他是首席談判代表而感到驚訝。」

預計雙方會談將於12月中旬開始。如果雙方在3月1日之前沒有達成協議,特朗普威脅要提高現有的關稅,並對剩餘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列根時期的精明貿易談判代表

71歲的萊特希澤與之前的兩位談判負責人不同,他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也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即使出現在國會聽證會上,他也常常忘記自己需要對著麥克風說話。

萊特希澤曾公開反對克林頓政府在2000年不適當地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帶領中國在次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時他也是啟動對中共盜竊知識產權的301調查的負責人,旗下的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對中國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就在習特會前10天,USTR還公佈了301調查的更新版,指中共沒有改變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而這是美、中貿易衝突的核心問題。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周二報道說,即使是在列根總統政府任職期間,萊特希澤也被譽為「精明」(Hard Nosed)的談判代表。

報道列舉了部份萊特希澤的談判趣事,為了甩掉蘇聯談判代表,萊特希澤曾抽光一整箱古巴雪茄;同時,在與日本官員的會談期間,萊特希澤甚至不顧場合,把官方提議方案的文本撕下來,疊成紙飛機在會議現場飛來飛去,攪得日方代表非常生氣。

不過,萊特希澤最厲害的還是他的專業知識以及他思考問題的高度與遠見。

八年前曾深度反思美對華貿易

在八年前,萊特希澤作為知名律師出席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時,曾對十年前美國會批准與中國建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進行過深度反思。

中共(國)入世貿進程中的最關鍵一環就是2000年獲得美國支持,建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也稱最惠國待遇)。次年12月11日,中國就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萊特希澤當時提交的35頁公開證詞中,詳細梳理美國政、商界支持給予對華最惠國待遇的六大理由,發現事實證明,這些理由全部不成立。

他指出,在中共加入WTO十年後,美對華貿易赤字出現井噴,美國數百萬製造業工作流失,而中共繼續維持大量市場壁壘來妨礙美國的出口,中國國內的市場趨勢已偏離自由化的軌道。

當時他提出,在中、美深層次的結構問題中,必須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承認:中、美之間存在「無法持續的雙邊貿易失衡問題」。而這是2018年中、美貿易第一輪官方談判中、唯一達成的共識。

同時,他針對美、中貿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個建議。「要解決對華貿易赤字這樣的大問題,美國官員必須做好準備,考慮在WTO中持極為強硬的立場」,萊特希澤說。

他更大膽地提出「以退為進」的戰略。萊特希澤表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完全履行其承諾,且讓其它遵守WTO規定的成員所遭遇的貿易損失比違反WTO規則的國家還要大,當然其它國家有權作出相應的索償權,包括中止自身市場開放承諾的行為。

他認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許是應對中共不遵守WTO規則行事的最佳策略。「事實上,(美國)不參與(WTO)義務可能是迫使WTO體系轉變、促使中國(中共)真正遵守其在WTO承諾,並實現一種可持續互惠貿易關係的唯一途徑」,他說。

外界認為,美、中首腦在阿根廷G20期間會晤達成的成果,包括90天限期內完成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和農業等結構改革的談判並不容易。

12月18日是中共號稱改革開放40周年的紀念日,也是美、中貿易戰停火的下一個關鍵日。「如果那一天或那一周沒有重大的新公告,那麼我們就知道中方不可能以此為契機改變其經濟和產業政策方向。」美國智囊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副主任甘迺迪(Scott Kennedy)周一(12月3日)告訴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的《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

他補充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中之間的關稅戰會在90天的限期結束時再次升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