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持續兩個多星期的「反送中,撤惡法」大規模抗議活動,引發全球關注。日媒指出,隨著中共加緊對香港的控制,香港惡法可能會導致公司和投資者尋求遷出香港,另尋別處開展業務。此外,也會加劇香港人才和資本外流。

香港自6月9日起,爆發反對港府修訂《引渡條例》(又稱《逃犯條例》或《送中條例》)的抗議活動。這次「修例」受到中共政府的支持,但卻引發了自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抗議。反對者擔心,北京方面可能濫用該法律,把異己人士從香港引渡到中國大陸受審。在那裏他們可能被虐待或錯誤監禁。商業團體警告說,該議案將削弱香港的法律自治,動搖國際社會對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信心。

另有批評人士指出,「一國兩制」模式本是應該保證香港能夠保持獨立的司法體制,以及1997年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交還給中國時享有的自由。但北京方面近年來採取激進措施,對香港日益收緊的控制,最終將使支撐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獨特性質消失,從而會引發人才、商業和資本外流(簡稱「三外流」)。

「送中條例」恐加劇香港人才外流

《日經亞洲評論》6月26日報道,香港經濟學家凱文・林(Kelvin Lam)最近從一家知名的外國投資銀行辭職,開始尋找一份新的工作。40歲的林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自由地、且無須恐懼地在其研究報告中寫下有關中國經濟真實情況的職位。

他眼下正在東京和新加坡等地尋找這樣的機遇。他感到,中國(中共)收緊對香港的控制正使得分析師們的工作更加困難。

「因為我們了解(有關中國的)真實情況,因此,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其他投資界(人士)知道他們的決定應該是甚麼。」林說。

林擔心,在香港的分析師可能會遇到與中國大陸同行一樣的窘境。這些大陸同行們被告知,在撰寫研究報告時要把共產黨和國家的利益考慮進去。

去年11月,中國(中共)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經濟學家在發佈研究報告時,提高政治站位,要兼顧黨和國家利益。數十名大陸經濟學家被要求簽署了自律協議。林表示,此舉對香港的金融界產生了「寒蟬效應」。

近期在香港爆發的「反送中」大遊行更是加劇了林等經濟學家的擔憂。他們擔心,香港正在失去備受港人尊重的獨立司法制度。

六十多歲的黎麗霞長期支持爭取民主運動,她坦言這次《逃犯條例》的修訂將送走香港寶貴的言論自由。黎麗霞對德國之聲表示,二十多年來,目睹香港的民主不斷倒退,今天的《逃犯條例》修訂,最壞的黑暗時刻已經來臨,身邊不少親友及年輕一輩都嚷著要移民,令她感到心痛及無奈。

《日經》稱,一些高管也越發懷疑香港是否是他們最適宜的居住之地。一位王姓大陸保險專業人士於2005年來到香港。但隨著他的兩個孩子成長,王正在考慮搬到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社會去生活。他表示,擔憂香港不斷上升的社會衝突及其自由受到了侵蝕。「我在大陸的集權社會長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要經歷這個。」王解釋道。

報道還引述人力資源諮詢公司「ECA國際」(ECA International)的區域主管奎恩(Lee Quane)的話說,香港可能失去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如果存在「更多的政治不穩定……以及更大的法治風險,它將明顯縮小香港與大陸城市之間的吸引力差距」。

這次「反送中」抗議行動中,有不少從大陸到香港的新移民積極參與。其中一名叫妮珂的新移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以前不關心政治的新移民,這次都積極參加抗議,要爭個魚死網破。她身邊的很多人都在把港幣換成美元,以防不測。

妮珂解釋說,很多大陸新移民說,「我千辛萬苦才來到香港,為甚麼要讓香港和大陸一樣呢?」

在近幾年不斷上升的政治緊張局勢中,香港的許多年輕人和有才華的人正在尋求到其它地方找工作。根據香港中文大學2018年的一項調查,18至30歲的年輕人中打算離開香港的佔51%,而2017年這一比例為45.5%。

「送中條例」恐加劇商業外流

長期以來,香港因為擁有優惠的政策,低稅制和獨立的司法制度等,而吸引了全球各界投資者。但《日經》指出,中共政府支持的這個「送中條例」使得在港企業和香港居民都意識到,香港的法治將無法得到保障,個人權利和資產可能會越來越多地被置於共產黨及其所掌控的國家機器的手中。

香港股票投資評論員大衛・韋伯(David Webb,香港證監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副主席)在其webb-site.com上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中國(中共)政府越是干涉對香港所承諾的自治,外國政府就越有可能不再承認香港是中國的一塊具有分開海關、稅務和法律的領地。

《日經》指出,一般企業都擔心香港是否仍然是一個安全和自由的經營基地。公共政策智囊團香港民主基金會成員高德禮(George Cautherley)表示,「商界將非常關注此事的政治後果,並希望能夠迅速看到一些解決方案。」 高德禮指的是正在進行的「反送中」抗議事件。

在6月12日至18日期間,由香港美國商會進行的一項快速民意調查中,超過75%的成員稱他們「非常關注」引渡修正案。60%表示,如果該修正案被推進,他們認為,美國和其它國家很可能會重新考慮香港的法律和貿易地位。72%表示,全球公司更有可能將其地區總部遷出香港。

另外,香港永續經濟聯會(Hong Kong Business Associa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y)所調查的98家創業公司中,超過50%表示,如果引渡法案通過,他們將會考慮是否要留在香港。超過70%的企業表示,該修正案將會對他們的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總部位於香港的美奇金投資(J Capital Research)分析師在6月1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企業越來越不願意將資產及其高管的安全性,與香港的低稅率和便利的資金流動進行權衡。分析師警告稱,由於香港「變得不那麼透明,更不穩定」,香港的基準恒生股市指數、房地產價格和與美元掛鉤的貨幣肯定會在中期內受到侵蝕。

彭博社分析,香港這次的「反送中」抗議與2014年「雨傘運動」相比,贏得大勝的最主要原因是香港商業界的支持。6月12日,香港的匯豐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 Plc)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等商業巨頭配合組織者號召的全市罷工運動,容許彈性上班時間。當時抗議活動組織者呼籲全市罷工。相比之下,2014年,香港總商會(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和幾個外國商會公開反對「雨傘運動」,並警告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的衝擊。

此外,國際銀行家由於信任香港的自治及自由,將其作為與中國公司達成交易的基地。因此,任何有損於這些優勢的動作,即使是風吹草動,都會使保持警覺得外國企業和金融家不再信任香港,將資金轉往其它地區。如此,將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構成長期威脅。

除了商界外,「送中條例」還會對香港的媒體界造成衝擊。香港的獨特地理及政治位置,一直以來是中國新聞的一扇重要窗口,吸引很多海外媒體駐守。很多在大陸不方便說話的人,往往可以透過香港,與記者聯繫,把一些關乎公眾利益的重要資料提供給記者。但現在這些人,也越來越不敢在香港這樣做,對記者尋找新聞來源來說,是一大打擊。

BBC稱,新聞界尤其擔心,在大陸採訪敏感話題的記者,即使能夠順利把訪問材料帶到香港,也可能因為報道激怒各級大陸政府部門,而被以「非政治性」的罪名提告,再向香港方面提出移交。香港記者協會形容,修正案一旦通過,「猶如高懸記者頭上的利刃」,或會造成寒蟬效應,記者(不得不)自我審查,新聞自由將嚴重倒退。

有跡象表明,香港獨立的司法制度正在消失。1月份華盛頓智囊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佈的2019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中的「司法效能」,香港從去年的84.3分數下滑至75.3。報告分析,香港的《基本法》因北京當局擁有最終解釋權,實際上限制了香港終審法院的權利。

「送中條例」恐引發資本外流

《日經》表示,一些富裕的香港居民正在探索將資產遷出香港的方法。香港法律公司「Timothy Loh」的執行合夥人蒂莫西・盧(Timothy Loh)說:「對於那些已經不確定香港是否提供安全法律環境的客戶來說,最近圍繞《引渡法案》引發的爭議只會加劇他們的擔憂。」

盧的客戶包括資產管理人員和公司高管等。盧表示,近期的修例引發客戶諮詢在香港境外設立應急業務以及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的事情。

《日經》還引述香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主管強尼・陳(Johnny Chan)的話說,香港一直是大陸投資者的熱門目的地,但「他們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陳指出,他的大陸客戶似乎越來越傾向於將投資分散出香港,以避免與中國大陸相關的風險。

「引渡條例」的修改令人不安的是,香港須向中共當局提供法律援助,為北京要求香港當局的搜查、扣押和凍結資產以及提供文件鋪平道路。

香港的不穩定局勢使房地產市場受到打擊。台灣等地的房地產正在贏得香港買家。分析人士認為,香港的動盪可能會引發另一波港澳人士移居台灣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