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菜」是潮州菜中一道著名而蘊含歷史故事的菜式,相傳宋帝昺被元兵追襲,逃難至廣東潮州,歇宿於山林破廟,因兵荒馬亂,飢渴交加,而破廟又沒有甚麼好吃的東西,廟內和尚只好採摘一些野菜,煮成羹湯,給宋帝充飢,因飢渴多時,宋帝覺得好吃而大讚,問此菜式何名,和尚說不知其名,只望能解皇上飢渴後,可重振軍威,保衞山河! 宋帝大喜,賜名為「護國菜」。 流傳至今,潮州菜館所售賣之「護國菜」已經多樣化,有純齋菜羹的,也有用上湯雲腿、雞胸肉蓉配搭的,而菜蔬方面,用蕃薯葉、波菜、莧菜或通菜等都可。

根據《宋史》記載,南宋末代少帝,被元兵追逼,蒙難流亡時,自福州遷潮州,走惠州,來到古稱「官富場」(即現在的香港九龍城附近),曾在二王殿村駐蹕,所以該山稱為「聖山」,表示聖上駐蹕之山,山上巨石稱為「宋王臺」。

宋王臺石原本是數千噸重的鵝卵形巨石,下有兩石承托如品字形,刻有「宋王臺」三字,旁有「清嘉慶丁卯重修」七小字,後因時移世易,港府開闢土地,築道路,建民房,將山石鑿開作建築材料,並填平附近田畝,夷為平地,古蹟則蕩然無存,當時也有華人發動團結反對,請政府收回成命。

現今的宋王臺已由卵形巨石鑿成方型小石了!並且佇立在九龍城土瓜灣宋王臺公園內。

筆者也曾「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當年曾路過宋王臺有感而寫了首五言詩:

「青山雖已沒,餘石賸荒臺;趙氏貞魂在,難尋舊跡來。」

今日點煮:「太極波菜豆腐羹」

菠菜:原產於古波斯王國,在唐朝時由泥婆羅國傳入,故又名菠薐,於冬及春兩季為主要蔬菜之一。一般都說菠菜含鐵質高,故對身體有益,而據分析,其礦物質鈣、磷,比鐵質含量更高。《本草》記載,菠菜有養血止血、斂陰、潤燥之功,而根部含菠菜皂甙A和B,有降血糖之效。菠菜味甘性涼,成份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B及C。種子稱菠菜子,別名蒺藜,味辛性溫,有祛風明目,利腸胃的療效,惟含草酸較多,不宜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共煮,會形成草酸鈣結晶,不利消化及對於腎炎和腎結石患者影響大。

哈!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批評家,金聖歎卻曾說,「豆腐與菠菜同食,有燒鵝滋味」?

豆腐:含植物性蛋白質,乃經濟及富營養、易消化的食品,《食鑒本草》說:豆腐有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等食療功效。又有用於水土不服之症狀。

草菇:是生長在稻草上而得名,又名蘭花菇⋯⋯等等別名,味美,有新鮮及烘乾及罐頭裝的,低熱量,一般人都可食用,惟脾胃虛寒者不宜。

材料:

波菜葉四両;

草菇兩両;

豆腐花兩杯;

上湯六杯;

雞蛋白兩隻;

油兩湯匙;

馬蹄粉水(打芡用)及鹽適量。

做法:

(一)草菇切走底部之污漬,洗淨切碎。菠菜葉灼軟,過冷河後,揸乾水剁碎。

(二)燒熱一湯匙油,灒酒,加入上湯四杯,煮滾,放入草菇碎及豆腐花,加入調味後煮滾,用馬蹄粉水埋芡,再拌入蛋白後,倒落圓形盛器中,待用。

(三)再燒熱一湯匙油,灒酒後,加入餘下之上湯煮滾,加入菠菜蓉,調味後,又用馬蹄粉水埋芡,滾後用湯匙輕輕舀落豆腐羹上調成太極圖狀便成。◇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