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作家王迪詩今天在 facebook 表示,她今日在《信報》的專欄〈蘭開夏道〉原本「開天窗」並寫上「人神共憤」四個字,但《信報》拒絕刊登,唯有自己在Facebook刊登這四個字,並宣佈即時終止與《信報》的合作,結束〈蘭開夏道〉這個她寫了 11 年的專欄。

王迪詩解釋,「開天窗」是指在專欄留白,單放幾個大字或短句,以表示一種強烈的態度,引起社會關注。當她告知《信報》編輯今期專欄開天窗寫「人神共憤」四個字,編輯回覆不允許,理由是「公司未有這樣的先例」,要求她提交長文代替。王迪詩問該編輯《信報》不容許開她天窗的原因是甚麼?該編輯回覆:「《信報》一直沒有這樣的先例,我自己估計公司可能不想開此先例,會一發不可收拾。」王迪詩強調,自己無法接受《信報》「封窗」的處理手法,拒絕服從他們以長文代替天窗的要求。

王迪詩又說,開天窗在全球報章的例子數之不盡,單以「《信報》沒有這樣的先例」實在無法說服她。又舉例如《明報》執行總編輯安裕在2016年無預警地突遭解僱,多名專欄作家持續多日開天窗以示抗議。開天窗都是創作自由和言論自由,限製作家表達言論的方式是審查。她並反問:「香港政府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難道又有先例嗎?警察瞄準市民的頭來開槍,一群警察亂棍狂毆倒地的老人,用警棍襲擊一位淚流滿面哭求警察放過孩子的母親……除了『人神共憤』這四個字,我實在想不到更貼切的。」她認為,因為「《信報》沒有這樣的先例」還是其它原因,讀者心裏有數。

她強調,傳媒就是要為民發聲,「一份報紙竟然害怕有noise我是聞所未聞。」指若《信報》怯。續指身為作家,有自己的操守和責任。連十幾歲的孩子也冒著生命危險去守護香港,無法保護他們已令我十分羞愧難過,連「人神共憤」這四個字也退讓,還對得住這班年輕人嗎?

王迪詩之後再逐點反駁不同的論點,並寫到「香港正面對一場空前的災難,雖然面對極權政府的子彈,我們的吶喊只能被無力感所淹沒,但我亦看見香港人非常團結,大家都謹守崗位,忍住眼淚也想貢獻一分力。失去一個專欄,好閒。失去了人格,我會看不起自己。」雖然她不捨得一班忠實讀者,但因為不肯妥協而結束這個專欄,問心無愧。今後將會繼續在不同平台發聲,「死性不改,我只會寫我真心相信的。」

另外,立法會議員郭榮鏗亦計劃於專欄「開天窗」,只有標題「尊重百萬遊行民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但不獲批准。報紙出版時同一位置改為刊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的文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