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香港時間6月13日傍晚,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表示,警方6月12日大概使用了150枚催淚彈和橡膠子彈,還有大約20顆布袋彈,不過他說數字還在核實中。BBC消息稱,警方抓捕了11人,打傷了79名抗議民眾,其中2人情況嚴重。

6‧12事件過後,似乎局勢平靜了。不過這可能是表面的平靜,暗流仍然在湧動。因為林鄭當局修訂惡法《逃犯條例》的立場沒有改變,所以民陣(民間人權陣線)宣佈,6月16日(本周日)繼續發起遊行,然後17日集會,呼籲市民罷工、罷課、罷市。

香港的事態發展,引起了各國媒體的密切關注。香港民主黨聲明稱,6‧12事件是八九六四的翻版,也是「林鄭月娥政權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日子」。近幾天港府的確讓人感到不解,為甚麼林鄭當局在危險關頭會進退失據呢?

警民爆激烈衝突 林鄭說辭挨轟

6月12日,數以萬計的香港民眾聚集在立法會大樓附近進行抗議,要求港府停止二讀審議,要求撤回送中條例。不過很快警民之間就發生了激烈衝突,港警不但使用了警棍、催淚彈等,還向民眾發射了橡膠子彈和布袋彈。示威者也進行了還擊,向警察扔瓶子和石塊等。

林鄭月娥把當局對待民眾抗議的方式比做「母親教導兒子」,甚至把警民衝突定性為「有組織的暴動」。

不過一群香港母親馬上對她的這個比喻作了回應,說「我們絕不會以催淚彈,具殺傷力的橡膠子彈及布袋彈攻擊我們的孩子。我們也不會看到年輕人在警棍下血流披面仍無動於衷」。

200多名特首選舉委員會成員也隨即聯署聲明,指責林鄭「已盡失其正當性」,必須引咎下台。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對BBC表示,《逃犯條例》會壓垮香港人的。每個人都會擔驚受怕,稍有不慎就會被中共說觸犯了法律,然後引渡到大陸受審。

香港已經「家不再家」 林鄭難脫責

香港市民容小姐也表示,香港已經「家不再家」,「如果我們讓步,選擇沉默,就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屠殺。」

從林鄭當局漠視巨大民意和警察對待民眾的方式看,曾經自由民主的東方之珠,越來越像大陸城市了。

大家知道,梁振英任港首期間,曾發生雨傘運動和旺角騷亂,但警察並沒敢開槍發射子彈。當時毆打民眾的,更多是中共啟用的黑社會、特務和流氓等。而林鄭當局的言行,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料。

經歷過八九六四的人應該記得,當年大學生上街遊行,要求反腐敗、走民主化道路。但是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隨後就發了一個社論,把學生的和平要求定性為「動亂」。想想,二者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林鄭用暴力語言定性港人的抗議,聽起來更像是中共的話語特點。觀察人士認為,林鄭之所以這麼做,「是北京當局要求這樣做」。「中聯辦時時向特首辦傳遞北京當局的旨意,中南海監視著林鄭當局的一舉一動。」

北京稱「是港府自己決定」 林鄭被拋出?

不過中共不承認對林鄭發號施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是港府自己的決定」。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也對BBC表示,中南海「從未指示香港修例」。但記者問他北京「是否建議香港政府放棄修例」時,他反問「我們(中共)為甚麼要要求香港政府放棄修例呢?」

劉曉明還把警察毆打和平抗議民眾的事,說成是民眾「襲擊維持秩序的警察」,然後警察「自衛」。他還說香港內部和外部的一些勢力在利用這件事,挑起事端。

對中共的說法,大陸學者根本不信,認為重大問題,不可能香港政府「自作主張」。獨立學者孔女士指出,依照「一國兩制」原則,涉及法律修訂,特區政府無權擅自決定,林鄭也沒有膽量敢對示威者訴諸暴力。

她認為林鄭「完全是奉北京的旨意,才敢這麼殘暴地鎮壓。橡膠子彈打到最要害部位,同樣可以殺人。」經歷過八九六四的孔女士表示,中共可能要重蹈當年的覆轍,已經「是做了準備的」。

被當槍使? 「林鄭沒有選擇餘地」

香港《壹周刊》則引述建制派消息人士的說法,「林鄭沒有選擇的餘地(She has no choice)」。這位消息人士指出,「若林鄭現時撤走條例,她及一家都玩完;若堅持多一陣,條例通過,縱使被(香港)人罵通街,但完成了(中共)中央派給的政治任務。林鄭相信香港人是善忘的。」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認為,香港有700多萬人,除去老幼,百萬人上街,幾乎是「傾城而出」。在香港民意面前,警察開槍,不太可能是港府的決定。林鄭和她的前任一樣,唯中共的馬首是瞻,中共下令,林鄭不敢不聽。否則她的特首烏紗帽就要被摘了,而且她和家人也性命堪憂。

唐靖遠指出,林鄭現在必須死扛強推惡法的一切罪責,因為中共已經把她扔出來了,她已經走上了刀鋒了。雖然不一定是她的決定,但表面是她在推行惡法。唐靖遠提醒,中共氣數已盡,等到中共垮台、香港真正自治那一天,跟中共一條道跑到黑的林鄭肯定會被追責的。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別忘了轉發點讚,再會。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