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紅製造、網紅電商為經營方針,被稱為「網紅第一股」的中國如涵控股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但資本市場反應冷淡;截至美國4月3日收盤,如涵控股大跌37.20%。
鈦媒體報道,首日股票表現證明,如涵控股的網紅電商經濟模式,並不被美股投資者看好。
從業務結構看,如涵三大類業務包括紅人經紀、營銷推廣及電商業務。換言之,是一家靠網紅開店賣貨撐起的公司。
中國的超級網紅張大奕是一手催生如涵的功臣之一,目前也是如涵第二大股東。2001年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馮敏成立,在沒遇到張大奕之前,這家公司正逐漸走向衰落,2014年,兩人的人生軌跡開始同時發生改變。
2014年,如涵控股與張大奕合作開淘寶店,藉助其網紅身份賣貨,並迅速獲得巨大銷量,張大奕的女裝淘寶店開業不到一年,就晉陞4皇冠店舖。此後,就是一連串驚人的成長數字。
2015年「雙11」,張大奕的女裝淘寶店成為唯一擠進全平台女裝Top10排行榜的個人網紅店舖,店舖年度進帳人民幣3億元。
2016年,張大奕首次淘寶直播觀看人數達到41.3萬人次,直播2小時賣貨2000萬元;2016年與2017年「雙11」,該店蟬聯單日成交額最快破億的網紅店舖。
名人效應、網紅電商、流量變現,逐漸演變為如涵最嫺熟的操作手法,隨後他們也將此模式複製到其他網紅身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共與113名網紅簽約,將之分為頂級、成長、新興三種等級。
其中,3名頂級網紅每人每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7位成長網紅也有3000萬至1億元的銷售額。但巨額的網紅孵化成本,也讓如涵難以營利。
報道引述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的話表示,為了打造網紅、維持網紅的知名度和熱度,需要花費一筆不菲的網紅維護費,其實就是變相的流量購買費用。
根據如涵招股書,如涵主要營收來源電商業務的交易量,在近三年增速持續放緩,而淨利潤虧損卻在增加。2017年財年營運虧損達2182萬元;2018年,總營運虧損7235萬元。
此外,張大奕雖然仍是超級賣貨源,但已是「老一輩」電商網紅。近年抖音、快手以及各類直播平台為代表的內容平台快速崛起,瓜分了流量,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在微博上,張大奕有1074萬粉絲,但在抖音上只有20萬粉絲,大部份短影音點讚數只有幾千,這跟抖音網紅動輒幾十萬的按讚數相差甚遠。
當前如涵似乎走入困境,財務狀況不穩定,成長性有限。報道引述業內人士的話表示,如涵從新三板摘牌到赴美IPO,背後的重要推手或許是著急想要退出變現的資本。
報道說,根據招股書顯示,如涵接連在2015年獲得聯想君聯資本、2016年阿里巴巴融資。通常,大陸的私招股權基金退出周期多在3至5年,以此推算,確實到了如涵的投資者需要變現的時刻。#
(轉載:中央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