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字號的承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背後自有不平凡的淵源和上一輩種下的善因。「東豐號」子承父業,追懷先祖父輩行善積福的家訓,到今一代將傳統飲茶文化傳承下來,以古董普洱會好友,紫砂珍寶覓知音,養生智慧獻大眾。來東豐號喝一口好茶,感悟人生智慧,十泡有餘香。

走進東豐號茶舍(前身是東豐號糧油雜貨),無論是買少見少的陳年老普洱茶餅、養生柑普茶,抑或是珍稀的老紫砂壺,俯拾皆是珍品。東豐號老闆盧明先生(字有作)最珍視和自豪的,卻是掛在店內的盧氏太公畫像,皆因背後蘊藏一段「種善因得善果」的家族歷史。

盧氏家族淵源顯赫,出自范陽,至宋末來到陸豐卜居大塘村,其後宗支繁衍,十六世祖「從吾公」乃明朝粵廣富豪,十八世祖為明朝兵部大臣,至清乾隆年間二十七世祖「盧承奎公」已是當朝大官,故鄉的芒果樹也是進貢給皇帝御用。至盧明太公「毓潤公」由儒而醫,濟世救人,對窮苦農民更是贈醫施藥,不收分毫,聲蜚遐邇,並為子孫留下「勤、儉、毅」的家訓。

「東豐號」前身是東豐號糧油雜貨,一間舖養活三代人,如今由盧明繼承,在尖沙咀經營「東豐號生活文化」,推廣傳統茶藝文化。
「東豐號」前身是東豐號糧油雜貨,一間舖養活三代人,如今由盧明繼承,在尖沙咀經營「東豐號生活文化」,推廣傳統茶藝文化。

贈醫施藥種善因 太公像失而復得

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盧氏家族的故鄉田產也遭到掠奪,先祖的兵部尚屬官印等古董文物都被紅衛兵所毀。錢財身外物,但當時已到香港做生意的盧明父親盧煥時刻記掛著故鄉的太公畫像,盼能保留下來讓後人紀念。機緣巧合,一名鄉民翻箱倒櫃時搜出太公遺像,他的父親正好曾被盧氏太公救回一命,知恩圖報,冒險將畫像偷帶出來。

盧氏家族種下的善因,令太公像神奇地失而復得,一圓父親盡孝的心願。遂將畫像複印給兄弟,訓勉要牢記祖訓,守住紀念先人傳統。說也神奇,凡是願意掛太公像的,家中必枝葉繁茂,令盧明(有作)感悟「萬物皆有神」,如今他的子女均保持這個傳統。

東豐號見證歷史 守商道重義輕財

東豐號老闆盧明以陳年靚普洱會知音,並將家族珍藏的紫砂壺與大眾分享。
東豐號老闆盧明以陳年靚普洱會知音,並將家族珍藏的紫砂壺與大眾分享。

東豐號的老字號,則是盧明(有作)父親盧煥一手創立,一間舖養大三代人。父親年輕時赴香港從商,創辦東豐號糧油雜貨,在村木屋區營商到1960年,把東豐號搬到深水埗巴域街一號再經營。

近代大師顧景舟的《仿鼓》扁壺體現了其作品古樸典雅、工精現秀巧、灑脫不失嚴謹的藝術特點。
近代大師顧景舟的《仿鼓》扁壺體現了其作品古樸典雅、工精現秀巧、灑脫不失嚴謹的藝術特點。

宜興紫砂文化大師吳達如曾評定盧明收藏的清代大師陳鳴遠的《松鷹》梨形紫砂壺是世間不可多得之珍品。
宜興紫砂文化大師吳達如曾評定盧明收藏的清代大師陳鳴遠的《松鷹》梨形紫砂壺是世間不可多得之珍品。

琺瑯彩紫砂提壺是清康熙年大富之家之名貴玩物。
琺瑯彩紫砂提壺是清康熙年大富之家之名貴玩物。

盧明是長子,自幼跟父親從事糧油雜貨生意,深記得父親重義輕財,以身作則。年少時提醒父親有人欠錢遲遲未還,反會被父親喝斥,茶餘飯後訓勉他:「無的人才要借,有要施予別人,做人但求夠飲夠食,莫計較金錢。」

舊時商戶逢年尾收欠款,年廿五那天盧明去到一戶特別困難的客戶家,對方說:「兩天後能還錢了,有朋友準備買我的兒子。」回家後如實稟告,父親不發一言。盧明事後卻發現那張欠單不見了,原來是父親當晚偷偷將之燒掉了。幾十年過去,盧明對此事仍記憶猶新,「我問爸爸為甚麼不去收他欠款,爸爸對我說,本舖頭是有信譽的老號,不要讓別人說東豐號逼人賣仔還債。」盧明感歎:「老人家積福給下一代,留下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這把歷史悠久的紫砂壺,鳳在上、龍在下的紋飾獨一無二,不小心遺留在壺內的茶葉多年後不發霉不腐爛,足見老壺工藝之神奇。
這把歷史悠久的紫砂壺,鳳在上、龍在下的紋飾獨一無二,不小心遺留在壺內的茶葉多年後不發霉不腐爛,足見老壺工藝之神奇。

 

後來父親八十年代退休移居加拿大,東豐號便一度停業。如今,盧明子承父業在尖沙咀開設「東豐號生活文化」,將傳統飲茶文化傳承下來。他一直不忍把收藏已久的古董茶葉和紫砂茶壼等埋沒,所以一直構思將他的收藏讓更多人接觸,從而令更多人認識到飲茶文化,繼續延續東豐號的使命。

清代大師茶壺被評「世間珍品」 遇買家出價800萬

清.【金鑲玉描金老壺】 邵基祖製紫泥壺。邵基祖,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製壺精雅,體堅質淨,亦以粉彩技術稱長。
清.【金鑲玉描金老壺】 邵基祖製紫泥壺。邵基祖,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製壺精雅,體堅質淨,亦以粉彩技術稱長。

清.【竹筒泥繪描金老壺】 大清乾隆年製老紫泥壺。壺體取材於竹筒,壺身泥繪山水樓閣,描金,錯落有致,底鈐陽文「大清乾隆年製」款識。
清.【竹筒泥繪描金老壺】 大清乾隆年製老紫泥壺。壺體取材於竹筒,壺身泥繪山水樓閣,描金,錯落有致,底鈐陽文「大清乾隆年製」款識。

明.【泥繪山水春景老壺】 明代天啓、崇禎間(1621-1644)宜興製壺高手陳光甫製。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雅流》評其壺仿供春、時大彬,有入室之譽,經其手摹,具體而微。
明.【泥繪山水春景老壺】 明代天啓、崇禎間(1621-1644)宜興製壺高手陳光甫製。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雅流》評其壺仿供春、時大彬,有入室之譽,經其手摹,具體而微。
清.【加彩提梁壺】 清嘉慶、道光年間製壺高手邵正來製段泥壺。底鈐荊溪邵正來製陽文篆印。
清.【加彩提梁壺】 清嘉慶、道光年間製壺高手邵正來製段泥壺。底鈐荊溪邵正來製陽文篆印。

由於盧氏世代為官,富甲一方,所以家中珍藏甚豐,且自祖至今,代代痴好紫砂名壺,故家中傳下不少珍貴名壺。盧明家藏珍品就包括有清康熙年製之琺瑯紫砂彩繪老壺、清代大師陳鳴遠的《松鷹》梨形紫砂壺、近代陶藝大師顧景舟親作《仿鼓》扁壺等,大大小小有過百件之多。

宜興紫砂文化大師吳達如,曾應報館邀請仔細考證盧明家藏珍品,甚為讚歎,當中尤其以陳鳴遠的《松鷹》梨形壺是世間不可多得之珍品。盧明透露曾有買家出價800萬元欲買下這件珍品。

20世紀中 【三足鼎壺】 裴石民(1892-1976)製老段砂三足鼎壺。裴石民為宜興蜀山著名紫砂藝人,原名裴雲慶,又名裴德銘。
20世紀中 【三足鼎壺】 裴石民(1892-1976)製老段砂三足鼎壺。裴石民為宜興蜀山著名紫砂藝人,原名裴雲慶,又名裴德銘。

從韓其樓編著的《紫砂壺全書》中查證,得知陳鳴遠名遠,號鶴峰,一號石霞山人,這些記載都可從《松鷹》的銘刻中得到證實。《松鷹》壺的書法銘文蒼勁強健,也與該書記載陳鳴遠其它作品拓文極為相同。

盧明珍藏的顧景舟《仿鼓》扁壺,也被吳達如評為極之精美。顧景舟為近代大師,生於1915年,原名景洲,江蘇宜興上袁村(今紫砂村)人,至八十年代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仿鼓》扁壺體現了其作品古樸典雅、工精現秀巧、灑脫不失嚴謹的藝術特點。

盧明其它過百件藏品均全為七、八十年代以前老壺,由於近年紫砂泥原礦陸續停產,仿冒品大量混入,踏入2000年後就不再訪尋茶壺。

俗語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對愛茶之人而言,茶和壺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好茶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茶壺吸附性能好,使用時間長了顏色變深,光澤油潤,很值得欣賞把玩。紫砂壺長期使用,在壺的內壁會結附一塊塊海綿狀物質,俗稱「茶山」,即使倒入白開水,倒出的水也有茶水色、香、味。因此也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

【龍鳳呈祥三足鼎壺】 紫砂青段三足鼎壺,胎質潤澤,呈青灰色,單孔。鳳作流嘴,龍頭作柄,三足,壺腹兩翼,造型獨特。
【龍鳳呈祥三足鼎壺】 紫砂青段三足鼎壺,胎質潤澤,呈青灰色,單孔。鳳作流嘴,龍頭作柄,三足,壺腹兩翼,造型獨特。

盧明表示,「好茶要配好壺,經過長時間後壺會變化,成為歷史的見證。」他試過在用一古董茶壺泡茶後忘記倒掉茶葉,多年後打開茶壺,竟發現茶葉沒有發霉,經久不腐,令他讚歎古人製壺手藝之神奇。相傳要用百年以上的茶壺,才能達到清水成茶的境界,因此好壺值得父子相傳,兒子再留給下一代,也是把這份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揚下去。

老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

盧氏世代愛茶,至盧明一輩,自年輕做生意時已到處訪尋好茶,善加收藏,如今幾十年的古董茶葉,可為買少見少的珍品。不過與其說是一盤生意,盧明更享受將老茶與知音人分享,將傳統飲茶文化承傳下去。

採訪當天,盧明教我們欣賞何謂靚的老普洱茶,信手就拆開收藏逾二十載的茶餅來泡茶,將鑑賞方法娓娓道來。

判斷好茶,第一看茶葉。普洱茶餅乾爽,色澤均勻而非黝黑,燈光之下條條茶葉完整,俱有光澤;背後的凹洞整齊光滑。然後才是試茶,將茶葉放入乾的紫砂壺內,還聞不到茶味。再用熱水淋茶壺,熱力從壺的泥孔滲入,逼出茶的香氣,是為「溫茶」。「這時就聞到茶的韻味,若甘順自然,豪不刺鼻,就知是好茶。」

沖第一泡茶,水倒去不要,但茶味已更濃。第二泡茶,用寬口杯喝下,入口厚、滑、舌回甘;再泡茶湯色澤竟更飽和,五泡後色未變淡。盧明表示,真正的好普洱,一般可以喝到第十二泡。

由於後熟作用,經過一定時間儲藏的普洱茶,品質會得到提高,價值也隨之上升,因此有了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的說法。品質優良的好普洱茶,一般保存一年,價值會增加一至兩成。一般生的新茶要存放約五至八年可得到較滿意的品質,熟茶存放兩至三年就有較好風味。由於茶葉本身品質不同,收藏者可在品玩比較之後,找到適合的年限和口感。

清代老中醫傳養生之道

不過相比起保值,普洱收藏經年後的養生和藥用價值,可能是更珍貴的收穫。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間對普洱茶就有「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的說法,認為越陳越老的雲南普洱茶,藥用價值也就越高。

品嘗過二十年老普洱茶,盧明又邀我們品味他珍藏近30年的陳年「柑普茶」。柑普茶採用原個新會柑皮,釀入茶葉,市面通常會採用品質一般的茶葉。而東豐號柑普茶則採用上品的90年雲南普洱茶芽。存放近30年的老果皮上有一層白色粉末,並非發霉,而是果皮揮發出的營養素。揭開果的頂蓋,茶葉完整,顏色光鮮。將熱水倒進果的中間,第一泡已聞到果皮香,三泡入口即甘,果皮味重,第四泡茶底現,能品出普洱茶的真味。

盧明表示,老柑普茶的養生功效,從沖茶的一剎那煙氣冒出,深呼吸將茶氣吸入,一方面感受茶的韻味,鼻塞鼻敏可即時舒緩。靚普洱加上陳皮,有化痰、止咳、正氣、暖胃健脾、降脂減肥之功。對於腸胃不適、飽滯不暢,飲一杯老普洱,效果比吃補藥還靈驗。

喜愛探索茶的藥用價值,也是受到太公清朝老中醫的啟發。盧明記得父親提起老茶的藥用價值時,曾憶述太公早上每用焗盅泡茶,會站在天井,用右手點茶洗左眼,左手點茶洗右眼。盧明也學著用老普洱茶洗眼,果有明目之功,連醫生診斷出的一些眼部問題都見改善,至今持之以恆。

伍圓還是伍拾圓?紙幣見證戰時歷史

1941年伍圓你見得多,但改版後的伍圓你可能一生也未曾見過。這張鈔票,是日佔時期日本人所偽改之鈔票。背面與真鈔無異,正面就可看出那是未完成的作品,把面值伍圓這兩字剖割紙幣上面一層並預留空間貼在原來的位置,騰出兩字之間再貼上「拾」字成為一張當時面值相當高的伍拾圓,其手工極其精細,背面亦沒有穿透,可見造詣非凡。

日佔期間,香港不准使用港元,但在東南亞、珠三角、澳門等其它地區港幣仍然流通,所以日本人偽改,拋出假票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一是利用奸商攜帶假票到外地騙兌或購買物資。二是通過公開強迫或秘密關係,將假票摻在真幣進入市場流通。三是利用奸商欺騙百姓使用假票。四是低價傾銷假票。日本人亦偽造大批邊幣和法幣,並採取以上狡猾手段拋出,侵佔邊幣市場,騙取邊區物資,嚴重擾亂市場所需貨幣,導致偽幣驅逐真幣,造成通貨膨脹、金融恐慌等。

盧明父親60年代做生意時,沒想到經過了那三年零八個月艱苦歲月後,仍受到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傑作矇騙,使用這改值鈔票騙取貨物和剩餘的找贖,在昏暗的燈光下驟眼絕對看不出那鈔是改值而被詐!他不願重複這方法去使用這鈔票,卻珍而重之地儲存在夾萬以作警惕,驚嘆手工之仔細和提防再受騙。今天藏家釋出這張珍藏數十年的藏品,與大家分享改版鈔票比真鈔票更有意義價值。◇

東豐號生活文化
香港尖沙咀彌敦道36號重慶站256號舖
手機:(852)9179 7888  
國內:(86)130 0887 3778 / (86)136 0026 2035
電郵:info88lsp@gmail.com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