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前景不佳,國內出現「國進民退」的情形,引發投資者與民間企業家憂慮。以敢言著名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近期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國退民進的地區,其經濟增長比國進民退的地區要好,創新能力更強。

張維迎指出,觀察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2007年之前東部成長最高,西部和中部最低;2007年之後完全翻轉過來,西部成長最高、中部次之、東部最低。「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恰恰是過去10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低的地方,能否得出一個結論,也就是有一個『中國西部模式』,說明西部的制度有優越性,東部應該向西部學習?我想大家會覺得很荒唐。」

他說,「從市場化指數來看,過去20年各地區改革的差異跟經濟增長高度相關,也就是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經濟增長越高,且國有部門退場越快的地區,經濟增長越好,私有部門與外資企業進駐越高的地區,經濟增長也越好,尤其2011年到2016年的數據,凡是國退民進的地方,經濟增長就比國進民退的地方要好,無論按照工業資產比重算,還是按照就業的比重算,結論都是非常一致的。」

張維迎提到,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依賴於創新,而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其R&D(研發,Research and Design)投入也就是研發密度比較高,新產品銷售佔總銷售的比例也比較高,人均專利的比重也比較高;另一方面,按照人均政府部門來算,一個地區政府部門越多的地方,人均專利越少,越缺少創新性。

「凡是國有資產比重高的地方,工業研發密度就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比重高的地方(工業研發)密度就高;國有部門高的地區,創新能力就差,民營部門和外資高的地方,創新能力就高。」

他談到,所謂的「中國特色」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腐敗,第二個則是收入分配不公。數據顯示,市場化程度高的地方,每萬人口被立案的政府官員就比較低;同時公共支出佔比高的地方,每萬人口被立案的官員的比例就比較高。再看收入分配,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吉尼系數(所得分配的平均度,越低代表越平均)反倒越低;而財政支出比重越高的地方,反倒吉尼系數越高,這就是中國特色帶來的問題。

張維迎強調,中國的經濟學家一定要分清楚,儘管我們有好多中國特色,但這是因為改革開放,所以取得好成就;而不是由於那些中國特色,才取得好的造就。最後他用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名言總結:「事實不能告訴我們甚麼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對事實錯誤的理解就會改變事實的本身。」#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