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重要的財經新聞大多環繞著美國,美國經濟在特朗普總統的新政推動下締造了一年增長近3%的佳績,而失業率也是數十年罕見的3.7%低位,美股更多次刷新歷史高價,全球投資者無不以美國動向馬首是瞻。
另一方面,漫天叫喊「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口號的中共卻面臨中國經濟和股市全方位的頹勢局面,不但GDP增長創下近十年低位,上海股市更跌入熊市。在特朗普發動美中貿易戰之後,還導致外資大量撤離和工廠大規模裁員,其末日蕭條的景像和全球獨強的美國成了2018年最鮮明的對比。
然而,整體2018的金融市場還標誌著一個轉折,這個轉折體現在比特幣一枚的價格由去年底的20,000美元兩度腰斬到逼近3,000美元;也體現在美國兩大主要科技股-- 蘋果公司和亞馬遜在第三季先後創下市值上兆美元的歷史里程碑,但幾個月內股價卻重挫逾20%轉為熊市;也體現在國際油價在十月初樂觀者上喊100美元/桶之際連續崩挫跌入熊市,創下40年來最長下跌天數;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股市則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相繼淪落熊市,土耳其和阿根廷更因為外資撤出、股匯崩跌而陷入貨幣危機。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造成2018年金融市場崩落亂像的根源或許是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停止或減碼行之多年的量化寬鬆,讓金融市場頓時被抽掉了數兆美元的流動性。
就時間點而言,從2009年3月觸底到2018年10月整整九年半期間,美股創下了史上最長的牛市,股市周期來到了容易跌入熊市的轉折點,加上十月都是歷年股災頻發月份,這種投資心理的陰影果然讓2018年10月美股出現了「莫名」的崩跌,進入修正領域,分析師隨後歸咎於貿易戰開打、美元太強、企業盈餘動能觸頂、美債孳息率曲線反轉等利空。
本文歸納出2018年十個震撼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財經事件。上篇先介紹前五個事件。
1. 全球增長非同步 美國經濟獨強
2018年的全球經濟出現了「非同步」增長的異常現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測,歐元區GDP增長率從2.4%降為2.2%,日本也由1.7%降為1%,但美國卻由2.3%逆勢成長至2.9%。
美國經濟的逆勢增長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包括美國失業率創下近50年最低的3.7%,第二季GDP增長亮眼的4.2%,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18年最高位,製造業的就業復甦創1995年以來之最,中小企業史上最樂觀看待未來營運展望,企業求才人數超過求職人數逾100萬人,道指一年內累計創下13次歷史新高(1月份11次,9月以後4次)等等。
美國這份優異的經濟成就功勞首推特朗普的經濟施政奏效,最顯著的是年初祭出了企業減稅利多,成功引導美國企業在上半年將超過7,50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匯回。此外,中美貿易戰的開打更引導美國製造業加速回流,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鴻海集團計劃在威州投資100億美元成了外商投資美國的指標。這些都兌現了特朗普總統選前的「美國優先」諾言。
然而,這個美國經濟全球獨強卻出現了負效應──美聯儲鷹派抬頭。每次公佈的美國經濟好消息,都助長了美國鷹派加息的氣焰,導致美國今年前三季加息了三次,為2015年底累計加息八次以來最緊縮的一年。這種積極加息的力道推升了美元匯價的上漲,讓美元指數從2月的低谷到11月的高峰升值了約10%。
美元的強勢升值讓美元舉債比例高的新興市場陷入一片混亂,這些市場在外資不斷撤離下出現了股匯市全面重挫的亂像,財政紀律不佳的個別經濟體更陷入貨幣危機的窘境,進而拖累已開發國家的出口需求和全球的經濟展望。
先知卓見的特朗普總統史無前例地多次抨擊美聯儲加息太猛將扼殺美國經濟表現優異的成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初期不以為意,仍舊主張明年持續漸進式加息,但近期開始改口釋出鴿派訊息,市場預測美聯儲明年加息的次數已由3-4次降為0-1次。
2. 美股十月修正 FAANG熱門股跌入熊市
2018年的美股歷經了兩次跌幅超過10%的修正,第一次出現在2-3月之間,當時的氛圍是獲利回吐,隨後股市在企業獲利攀高的助威下九月以後多次刷新歷史高價。
十月以後的修正則是多個利空薈萃的結果,主要的利空是企業獲利動能的觸頂,亦即標普企業今年因減稅而獲利增長21%,但明年可能恢復至9%正常的增長軌道。
在美股十月修正之前,摩根大通提出「滾動式熊市」(rolling bear)的觀點,認為整體美股短期間雖不會跌落熊市,但個別產業或個股卻會輪番跌落熊市。
起初是營建類股指數因為美國不斷加息壓抑按揭買氣而跌落熊市,後來臉書、蘋果公司、亞馬遜、奈飛網(網飛)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所組成的FAANG科技熱門族群跌落熊市,近期又有美國銀行類股也因孳息率曲線反轉而跌入熊市。標普500企業迄今有半數落入熊市,正驗證此一理論不謬。
FAANG跌入熊市的意義特別重要,因為這些成份股都是最具有指標性的美國科技巨頭,也是近年股價飆漲最凶悍的族群,在上漲過程中多方力道共襄盛舉,尤其許多ETF指數型基金和對沖基金都採用機械式操作方式買入相關個股。這種人氣彙集的科技熱門族群跌入熊市,正凸顯股市最勇敢操作的積極買盤已經退場,具有美股「春江水暖鴨先覺」的指標性意味。
美股十月之後修正的走勢將如何演變?首要觀察的是十二月的聖誕行情是否積極展開。如果美股年底前不能猛力擺尾拉高,在標普500指數已經出現50日均線跌破200日均線的技術面「死亡交叉」壓力下,明年初持續測試底部的機率頗高,甚至不排除整體股市跌入熊市的可能;年底前若能猛力拉抬,明年首季行情將進入高姿態整理,其後或許再度刷新歷史高峰。
不過,由於美國明、後年經濟增長力道轉弱,可能由今年的3%附近降到2.5%-2.2%區間,股市的上漲預期幅度恐怕將由往年的10%-20%降為5%-10%。
3. 特朗普智取沙特 油價跌入熊市
2018年的油市發展也富饒戲劇性。西德州原油由年初的60美元/桶附近,在OPEC和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減產的一路呵護下漲到十月的76.9美元,美國汽油因此逼近3美元/加侖的大關。而油價如此的高漲卻觸動了特朗普總統的敏感神經,促使他施壓沙特等產油國不要持續人為地減產拉抬油價。
油價十月前的上漲還有美國制裁伊朗的背景,市場擔心伊朗每日出口的150桶原油將消失,於是沙特和俄羅斯等產油國在美國的施壓下密約增產,並導致油價開始反轉向下。其後,美國卻意外地針對伊朗的制裁案給予8個國家的進口原油豁免,加上美國宣佈原油日產量超過1,100萬桶,擠下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因此造成油價慘崩。
需求面則在十月全球金融市場重挫後遭到國際能源署下調,原油價格於是跌跌不休,反映油市的供給面不平衡加劇。
西德州原油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一路雪崩,11月底來到49.4美元/桶,整段跌幅達35.7%,成為油市40年以來最慘烈的跌勢之一。據此,以沙特為首的OPEC產油國組織和俄羅斯據傳已決定聯合減產120萬桶/日因應,油價也因此回彈到52美元附近。
油市是一個極為敏感反應未來市場供需的金融市場,其中產油國人為聯合操作的斧鑿痕跡相當明顯,油價往往隨著產油國的減產和增產而上下起伏。
展望明年,油價維持在50-60美元/桶之間或許是較符合產油國的最大利益,其產能政策將隨之靈活調整。70美元/桶的油價卻是特朗普忍受的極限,若逾越此一關口,特朗普將動用各種手段打壓,因此未來只要特朗普主政,國際油價要上看100美元/桶將難上加難了。
4. 比特幣價格膝斬 彷彿「龐式騙局」
比特幣近兩年的暴起暴跌堪稱金融史上的「另類奇蹟」。一枚比特幣價格究竟有甚麼內藏價值(intrinsic value)?至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說得清楚,而那些吹捧虛擬貨幣的所謂科技專家卻讚揚區塊鏈(block chain)的加密趨勢凡人無法可擋,導致比特幣自2010年以400美元上市,2017年底一度飆漲到20,000美元,持有一枚比特幣可兌換15安士以上的黃金,彷彿十七世紀的「鬱金香泡沫」重現。
但好景不常,比特幣在觸頂之後立刻崩盤,迄今從未出現象樣的反彈,最新的報價已跌破3,500美元。大跌至今,仍有不少比特幣投資專家堅信2019年比特幣將刷新去年的歷史高價,但凡有見識的投資者都認為比特幣是個「龐式騙局」──在這種價格暴升暴跌的走勢下,受益者只有早期入市且高檔落袋的投機者,而期間參與的投資者全部慘賠收場。
此前,比特幣在飆漲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加密貨幣挖礦行業的「虛經濟」──據統計,比特幣去年挖礦的總耗電量佔全球電力消耗約0.13%,超過全球近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挖礦的熱潮同時造就了挖礦機和相關晶片供應商的龐大商機,一個新形態的供應鏈體系儼然形成。
然而,在比特幣跌破8,000美元的挖礦成本後,挖礦新機因無利可圖而乏人問津,二手挖礦機到處流竄,供應商業績直落,近年好不容易構築的供應體系隨之潰堤,最具代表性的晶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和AMD股價自十月高峰慘跌40%-50%,宣示著比特幣挖礦熱潮正式進入寒冬。
比特幣先前的暴起,讓掌握傳統貨幣發行權的全球央行嚴陣以待──俄國央行批評比特幣交易是「金字塔騙局」,台灣央行將其納入反洗錢法規之下,美聯儲官員也批評它「缺乏擔保」,南韓央行否定比特幣是貨幣,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稱比特幣是「詐欺」,股市傳奇大亨巴菲特稱比特幣是「泡沫」,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柯爾(Benoit Coeure)也說比特幣是一項結合「泡沫、龐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產品」。
如今,比特幣從雲端崩落,其價格的暴漲暴跌已完全失去了計價單位和價值儲存的貨幣功能,充其量只能說是個創新失敗的「金融商品」,入不了傳統定義的「貨幣」或「準貨幣」之流,其價格註定只會因投機者炒作而短期巨幅波動,在缺乏各國政府的支持下,它將無法成為投資界的主流商品,長期的存續問題堪憂!
5. 貨幣危機引爆 新興市場落入熊市
每當美元強力升值時,新興市場總會引發外資撤離的海嘯警報,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和2013年美聯儲縮減購債金額所引發的緊縮恐慌(taper tantrum),美元舉債比例居高的新興市場往往都是外資最先棄守的市場。
2018年的新興市場也不能免俗,衡量新興市場整體股價指數的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基金在年初創下最高峰之後,便一路走跌,最低跌幅近27%,成為全球股市中最脆弱的一環。
新興市場股市跌入熊市的要角是中國股市,上證指數從1月的高峰跌到10月的今年最低點,足足跌了超過31%,特朗普開打的美中貿易戰是重創投資者持股信心的最根本理由。而特朗普當局今年猛打華為和中興通訊兩大中國指標企業,更暗示《中國製造2025》註定將是一個失敗的官方計劃。
中國發佈第三季GDP增幅創下10年最低,除反映上證指數今年按照基本面下跌,也預示著中國企業越來越難像過去一樣通過政府補貼、到美國低價搶市,以及更難透過併購、抄襲或拐騙的方式竊取美商的關鍵技術或智能產權。
除了中國市場內外交迫外,土耳其和阿根廷則出現了貨幣危機,導致這兩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雙雙創下史上最低。阿根廷央行為了阻止披索的跌勢,曾緊急將基本利率由45%拉高到60%,但披索兌美元今年累計貶值仍逾100%。
土耳其則因經常帳赤字和外債竄高,每年至少需籌資2,000億美元填補缺口,使土耳其里拉成了空方狙擊的目標,里拉兌美元今年一度貶值逾一倍,迄今仍貶值40%。
在今年這種新興市場外資大舉撤離和股價全面重挫的情況下,部份體質較佳的股市也受波及。摩根士丹利認為巴西、泰國、印尼、印度、秘魯和波蘭等股市超跌,明年將獲得平反,並將其投資評級由「跑輸大盤」上調至「跑贏大盤」。這樣的論點是否正確?將取決於美元指數是否因明年美聯儲結束加息循環而開始趨勢走跌,而人民幣兌美元是否保住7關口則是另一個觀察重點。(未完待續)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