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西域,高聳的佛像、無計的雕塑,靜靜地矗立在風漠之中。

歷經嚴寒酷暑、風吹地動,它們依然堅持著最初的等待,像是無聲的歷史見證,留給今世探索信仰的一扇天窗。

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飛入王庭,因此派遣使者西行訪求神佛。東漢使者在大月氏遇到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人,取得佛像經卷,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用白馬馱回洛陽,漢明帝建白馬寺,佛法由此傳入中國。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後,佛陀的名號已被中原大眾所熟知。

佛教在中國傳播期間,遙遠的西域正瀰漫著敬神禮佛的風尚。石窟造像也在此時逐漸興起。而其中著名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及敦煌莫高窟更因其輝煌的藝術成就享譽世界。但影響三大石窟藝術的「鼻祖」——天梯山石窟,以及主導開鑿石窟藝術的北涼王沮渠蒙遜,卻鮮為人知。

影響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的鼻祖——天梯山石窟的佛像,靜靜地矗立在風漠之中。(新紀元合成圖)
影響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的鼻祖——天梯山石窟的佛像,靜靜地矗立在風漠之中。(新紀元合成圖)

1. 蒙遜王的傳說

在天梯山附近流傳著一個傳說,曾有一位大王率兵征伐青海,路過一座寺院時,因口渴難耐,就進入寺院向僧人討水喝。一位沙門將山泉恭敬地捧給他,這位大王剛要喝水,忽然看到碗中映出一尊石雕的佛像。大王非常詫異,抬頭一看,看到東方初升的太陽所在的山崖上有一尊大佛面南而坐,非常的威嚴壯觀。但當太陽升起後,佛像就隱入山中,杳然不見。

這位大王記住了石佛顯現的位置,率大軍離去。當他凱旋而歸時,召集群臣商議供佛之事。大王敕命,廣招能工巧匠,在石佛顯現的地方,開鑿石窟。

雖然難以考證這位大王究竟是誰。不過,曾有學者根據《資治通鑒‧晉紀三十七》的記載推敲,傳說中的大王或許就是北涼國主沮渠蒙遜。

2. 皇家禮讚 首開石窟

《晉書》記載,蒙遜王乃是雄武之人,且才智出眾,為人幽默又善於權術變通。他自幼博覽群經史集,通曉天文,用兵時能根據異象徵兆,決定進退。公元421年,蒙遜締建北涼國。

北涼宗室世代禮敬佛法,都城更是寺院林立、佛塔高聳,非常壯觀。一天,蒙遜遠眺都城景致,一絲憂慮掠過心頭。他想,自古以來,王朝更迭不息,無數雄偉的宮殿和寺院因遇戰亂烽火,而成斷壁殘垣。國城寺塔不能久固,珠寶也會被後人盜走,究竟如何才能使佛法永駐?

蒙遜想到,千百年來大山高聳,巍巍而立,累世不破不敗,想必這世上沒有比大山更堅固的東西了。於是他下令在姑臧一帶勘察地形,最終選中天梯山。蒙遜在涼州百里山崖中開鑿石窟,大造佛像。千變萬化的造像,即便是世俗百姓看到,內心都會為之震撼。

3. 偉大的名號「轉輪聖王」

蒙遜締建的北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而作為影響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的鼻祖,由他主導開鑿的天梯山石窟,卻飲譽古今。

回顧西域,高聳的佛像、無計的雕塑,靜靜地矗立在風漠之中。歷經嚴寒酷暑、風吹地動,它們依然堅持著最初的等待,像是無聲的歷史見證,留給今世探索信仰的一扇天窗。透過它們,世人可以和千年之前的時空對話溝通。

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人類的歷史就是由一個個的人生劇本交織而成。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出現「西域諸國廣弘佛法」這一劇本?

這還得從釋迦牟尼的第一篇經文說起。釋迦牟尼開悟後,在鹿野苑向跟隨他修行的五位沙門講述的第一要義,就是關於「轉輪聖王」。轉輪王擁有三十二相、七寶,是不用武力轉動正法之輪,以此來支配世界的理想王。這篇佛經傳到西域後引起很大震動,人人都想親眼目睹這位偉大的聖王。似乎是為了迎接聖王的到來,西域各國國王掀起禮佛的風潮。他們以翻譯佛經、抄寫經卷、開鑿石窟等多重方式敬待聖王的出現。

也許是為了把「轉輪聖王」的偉大名號傳入中原,西域和中原不斷交會,上演紛繁的劇目。而這股禮佛風潮一路走來所留下的輝煌藝術,彷彿也在印證著「轉輪聖王」這一稱號無與倫比的尊貴和偉大。所以冥冥之中,西域諸國不約而同在聖王名號所經之途,以永恆的藝術之美,表達對聖王未來傳法之事的無限尊敬。

時隔上千年,從西域到中原,從佛陀預言到石窟造像,世世代代人們翹首企盼的「轉輪聖王」,是否已來在世上?

2016年7月4日,韓國首爾,大紀元辦公室的玻璃上發現了優曇婆羅花。(全景林/大紀元)
2016年7月4日,韓國首爾,大紀元辦公室的玻璃上發現了優曇婆羅花。(全景林/大紀元)

當優曇婆羅花在全球競相綻放,正應佛陀所說,優曇婆羅花開之時,正是轉輪聖王下世正法之時。回望全球信仰,其中有一本中文書籍《轉法輪》已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短短二十多年廣傳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並受到上億國際公民的喜愛。這曠古未有、未曾出現過的跨國信仰的力量,是否就是轉輪聖王不用武力轉動正法之輪來支配世界的表現所在?!

深信,不久的將來,這不再是歷史之謎。◇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