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古都和重鎮,飽經滄桑,氣韻深沉。北方的大氣磅礡、南國的靈動秀美,風采各異、輝映九州。可悲、可嘆,五千年文明,69年來,歷劫遇難。城牆、城門被拆除,珍貴文物被砸爛,名勝古蹟被摧毀。一場浩劫剛剛結束,新的掃除又迅速來襲,更加徹底、更加猛烈。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所謂「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改造」和「改善」的旗號下,大批文化遺蹟被接連剷除,古老民居被推倒,歷史街區迅速萎縮。傳統的價值,隨著美麗載體的消亡而不斷地被剝離。悠悠古風不再,哀哉中華!

文化古城名存實亡

如出一轍的亂象,在全國各地不停地上演:拆舊建新、拓寬公路、房產開發、仿古建築替代真正古董。在急功近利、官商勾結、以權代法的狂躁和荒誕中,深邃的內涵——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等哲理和原則,隨著古建築、古民居的消失而被摒棄,一座座古城走向沒落、衰亡。

據大陸媒體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有至少30座城市正在開展或策劃「古城重建」,項目投資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不等。「唐宋氣象」、「千年歷史」等噱頭令各地政府趨之若鶩。

2013年,大陸媒體報道,據專家反映,在中國現有的119個歷史文化名城中,20個城市已經沒有歷史文化街區了,因為那些老宅院、老街巷都被拆掉了,而那是歷史文化名城的必要組成部分。

著名建築學家阮儀三受訪時指出:「古城,是城市文化的根。吸收傳統建築的營養,才能創造出新的城市建築。」

對於歷史文化名城被破壞的現象,阮儀三痛心地說:「建新房子有GDP,修老房子沒有GDP。前10年我是和無知愚昧做鬥爭,後來是和利慾貪婪做鬥爭。為了GDP大拆大建,這種做法很混帳!」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對大陸記者表示,地方政府之前為了GDP把古蹟打碎,後來又開始重建,還是為了GDP或文化政績。「但修起來的是毫無歷史文化的東西,是不是有幾個建築就恢復了大唐大宋呢?這種做法是對城市的進一步破壞,把歷史的原物銷毀之後弄一個『垃圾』。」

北京——另一個城市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殤,已是舉世皆知的巨大遺憾。不幸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起,舊城區內動盪不止,金融街等開發項目橫行無阻,將京城民居的最大特色、中國的代表建築——四合院大舉消滅。數十萬、近百萬居民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家園,告別了原有的溫馨安定。老北京的風貌被嚴重破壞,京味兒漸漸遠去。

隨著大量四合院被強拆,文物保護工作者和房產被侵權者的呼籲及相關法律訴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2003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南池子拆建事件向北京當局表達了憂慮,但未獲回應。

梁思成之子、歷史學家梁從誡說:「故宮沒人敢動,就去動四合院。四合院是胡同的主要組成部分,把胡同拆了,把四合院拆了,全部變成高樓大廈,北京也不再是北京,是另一個城市了。」

著名古都保護工作者、建築師華攬洪之女華新民說:「從北京到全中國,就這麼無情地拆呀拆呀,我們還能給孩子們留下什麼歷史文化遺產呢?」

西安——除了城牆以外

西安,古名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以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聞名於世。周、秦、漢、唐四大王朝曾在此定都,市內和郊外留存大量的名勝古蹟、珍稀文物,為其贏得「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美譽。

西安的古民居稱作西安四合院,主要以清朝及民國時期的建築為主。此類長方形的深宅大院,多為兩進或三進式,大部分都有精美的雕飾,藝術價值很高。由傳統民居構成的街區充滿古樸的氣息,體現了城市的「文脈」精華,凝聚人氣,給街市帶來活力。

1990年以前,在西安城牆以內,有著兩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宅院占了半數以上。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西安市政府以低窪地改造為名,實則為經濟利益驅動,大面積地拆除歷史街區。

2002年,夏家什字17號、民國陝西第一任督軍陳樹藩的宅院即將被拆的消息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眾多專家呼籲叫停、提交議案,媒體追蹤報道,還有數萬名西安市民前去陳家參觀聲援,希望政府能夠取消拆遷計劃。

陳樹藩之子、著名書法家陳澤秦向法院起訴,但是蓮湖區法院維持拆遷決議,西安市中級法院也駁回了陳澤秦的上訴。2004年3月17日夜,陳家老宅被強拆,各類建築構件和歷史文物遭到哄搶。

1993年,西安市公布的「需要保護的傳統民居宅院和歷史性紀念性建築名單」裏,有32處明清民居,其中27處已被夷為平地,包括督軍老宅。

陳樹藩的孫女陳長慧和記者談起此事,非常難過。她說:「印象中1995年以前,古城的基本面貌還在,從2001年以後,兒時的記憶就已經找尋不到了,曾經讓人驚心動魄、讓人神往的東西再也找不著了,對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都來說,文化上的損失太大了。」

2005年3月30日,外媒披露,蓮湖區拆遷辦夥同黑社會,強行拆毀民宅,打傷十多名市民。

2016年6月,陝西記者報道,西安傳統民居僅剩45處。如今,西安徒有城牆,令人痛惜。

安陽——失去了機會

河南省安陽市,甲骨文的故鄉,有3,300年的建城史、500多年建都史。安陽城內原來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的古城風貌。1996年,安陽市政府在新老城區之間規劃道路,其中一條直穿古城,把老城一劈為二。市長不聽勸阻,加速施工。今天,五代後周時建造的文峰塔,失去了周邊的環境,孤獨地矗立在路中央。

2011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發布公告,要開始對安陽老城南大街片改造了。網民佳泉在微博上發聲:「將要進行的南大街改造和北大街商業區,再加上穿城而過的文峰中路,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藉助老城改造的名義,壓在已經簡稱一千多年的安陽老城身上,毀掉了安陽老城發展文化旅遊的可能。就是你再重建鼓樓,再建幾個老城門,安陽老城也不再是以前的安陽老城。安陽將永遠失去一個機會。」(待續)◇

「有朋友勸我,不要再去想孟端胡同45號院了,那只會傷害你自己的身體。但我如何能不去想它呢?僅僅在十四天以前,它還好端端地在那裏,那麼美麗、那麼高貴、那麼完整,沉澱著幾百年的文化,又從來沒有失去過呵護:三進兩千多平方米的四合院、五米高的北房、粗壯的房柁、垂花門和兩側綠色的走廊,一切都依然如故沒有任何的殘缺。還有那些丁香樹、松樹、竹子、海棠和柿子樹。風一吹動,丁香花便瀉滿一地,風一吹動,那已長成海的竹林便挲挲作響。當大粒的雨珠落在碎石甬道上的時候,我可以聽見昔日的幾代王爺緩緩關住朱紅大門的聲音,不知他們從何處來又走向哪裏……」

——華新民

《為了不能失去的故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