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G20峰會敲定了降低金融風險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框架。今年G20峰會中,特習會事關貿易戰和中國經濟的未來。中共搶在今次峰會前出台SIFIs新規,加上高層自爆明年或發生金融危機,無不預兆中國金融危機風雨欲來。
11月26日,中共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路透社專訪中表示,明年美中貿易戰負面影響會集中顯現,外貿困難加大,債務違約加劇,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次日,中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意圖確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施行強監管,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並非危言聳聽的場景
關於金融風險的政策和言論,似乎離中國民眾的生活很遙遠,下面一幕場景可能更貼近民生:
2019年的某天,生活在中國三線城市的小張,上班時突然發現公司老闆跑路了。小張雖感震驚,但不意外,因為所在公司是一間外貿公司的供貨商,近來受貿易戰衝擊、訂單大跌。老闆為了撐下去,加大從金融公司借款,然而兩位數的利息讓越來越少的資金幾乎斷流。上月老闆拖欠工資時,小張就已預料公司撐不住。
小張真正震驚和憂慮的,是自己的房子和未來。育有一子的小張夫婦,兩年前在房價高峰期貸款近百萬買下新房,以前小張的收入負擔5000元的月供,妻子的收入維繫日常生活。如今小張失業,找工不易;父母親朋已支援過買房首付,再無餘錢。突遭變故,小張夫婦無法想像,如果付不起月供,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會面臨甚麼樣的結果。
與此同時,小張一家和所在公司的遭遇在中國大量出現,收不回貸款的金融公司和收回一堆斷供房的銀行,突然間都被逼至懸崖邊。而低迷的房市、股市和就業市場,令形勢雪上加霜,金融系統迅速崩潰。
這個假想的場景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基於現實的、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合理推演。事實上,今年(2018年)11月深圳樓市已出現斷供潮,今年至今法拍房數量已比2017年全年總量還增長了三分之一。深圳法院今年數據顯示,近半年來法拍房源增加了50%。
中共金融監管「大躍進」凸顯危機緊迫
中共一行兩會11月27日出台的《指導意見》,就是為了防範或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
今日一行两会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主要规范系统重要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机构等,明确了重要机构的定义、范围、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财新报道说中国最大突破是把蚂蚁金服、腾讯也纳入其中,这里完全可以对支付宝五万亿去向打问号?另外纳税人的权利在哪里体现? pic.twitter.com/zNk3JfpyxB
— 财经真相 (@caijingxiang) 2018年11月27日
《指導意見》的重點,是確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縮寫SIFIs)。所謂SIFIs,是指自身失控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銀行、保險公司或其它金融機構。中國的SIFIs將由中共金融委確定。
SIFIs監管框架是由2010年的G20峰會敲定的,用以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問題。中共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平安保險,近年來一直被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列為全球SIFIs。
中共出台《指導意見》,目標並不僅限於這5家,而是要每年評估,選出資產總額不低於該行業總資產75%的SIFIs;或者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每年各選出不少於30家、10家及10家機構進入SIFIs名單。不過財新網稱,今次或有20家機構入選SIFIs,包括十幾家銀行,四家保險機構,以及金融巨頭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等。
金融機構入選SIFIs,意味著要被強監管,必須遵循比其它金融機構更高的資本、槓桿率等監管標準,同時還會定期接受壓力測試。
《指導意見》不但要求選出中國的SIFIs,還明確了SIFIs發生重大風險時「以自救為主」。這種恢復與處置計劃,被金融界稱為「生前遺囑」,最初是FSB對SIFIs提出的要求。
儘管中共銀監會2014年1月曾推出過中國版銀行「生前遺囑」,但並無下文;直到今年9月中共突然審議通過了該《指導意見》,幾乎直接照搬了國際SIFIs的監管框架。
中共在金融監管上的「大躍進」,凸顯了中國金融形勢的危急。
銀監會高官:中國金融風險前所未有
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2018年)3月發佈報告指,中國已成為最可能遭遇銀行業危機的經濟體之一。
中共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去年就曾公開表示,中國金融風險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
於學軍稱所有的金融危機,在爆發前都經歷過貨幣信用的過度膨脹,而信用膨脹後的緊縮性政策,往往又會刺破資產泡沫,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於學軍強調了中國貨幣信用和房地產信貸的急速膨脹,暗示金融危機爆發在即。
過去10年中,中國廣義貨幣(M2)飆漲了近3倍。貨幣信用的急速膨脹,直接推高房價,吹大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在此過程中,中國金融業已深度陷入房市。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34.1萬億元的房地產貸款在金融機構所有貸款中佔比27%。截至今年6月末,26家A股上市銀行的涉按揭款,幾乎佔據了總貸款的三分之一。
如此高的按揭比重意味著,中國房市一旦遭遇房價大跌、大規模斷供,或房企資金鏈斷裂,銀行業就會面臨壞帳激增的風險,進而系統崩潰。而在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下,這些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高。
中國金融危機 中共自食其果
中國金融危機在貿易戰和經濟下行的擠壓下,正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引爆點。
例如今年股災中暴露出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已經迫使中共推出證券業「千億資管計劃」來拆雷。但據野村證券統計,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股市未償股權質押融資總價值約為1.5萬億元。中共拋出的救市資金只是杯水車薪,難以紓困,更拆不了雷。
而實際規模遠比按揭規模更大的、中共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主要是城投債),更是中共跨不過的雷區。中共9月專門發文,要求資不抵債的城投公司破產,就是為了將地方債風險轉移給金融機構,而埋下伏筆。
還有頻頻爆雷的P2P,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債違約,最後都會將風險傳遞到金融業。追根溯源,這些危機的禍首正是中共,是中共為收割民眾和民企財富,而蓄意推行反覆無常或不公平政策的結果。
簡而言之,中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本來就是中共體制的惡果。中共此次拋出金融維穩新規,試圖防範自己製造的各種經濟危機的爆發,結局只會是自食其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