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未見緩和跡象,專家注意到中國經濟放緩及消費減少,可能改變了亞洲供應鏈及貿易路線,而亞洲經濟體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學主管路易斯庫伊斯(Louis Kuijs)9日在報告中表示,中國消費的改變對鄰國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必須考慮中國國內消費減少對其它亞洲國家的潛在風險。

他說,雖然中國(中共)當局採取了支持國內需求的政策,加上在中國大陸境內的一些製造商將工廠遷到東南亞國家,但中、美貿易戰在未來兩年內可能會對亞洲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無獨有偶,花旗銀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亦表示,中國當局最近的刺激措施,可能無法讓鄰近國家擺脫經濟下行風險。

花旗認為新興經濟體目前面臨的經濟增長三大風險是中國經濟放緩、美元持續走強,以及全球貿易壓力,中國的調整政策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

不過,某些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戰並不必然會傷害新興市場,因為中國刺激國內消費的措施以及美國轉移進口來源,都有可能彌補與中國貿易減少的影響。

英國期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0月31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可能增加進口來自越南、印度、孟加拉及印度尼西亞的低端產品,如鞋類、玩具和紡織品等。至於高端產品如電子設備和機械等,美國可能增加自南韓採購的數量。

航空地勤服務業者新翔集團(SAT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洪紀元(Alex Hungate)9日表示,「我們確實看到了某些貿易路線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

「雖然東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流依然強勁,但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貿易量已轉為溫和,顯見大中華區受到中、美貿易戰的衝擊較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