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施政報告》公佈的「明日大嶼」計劃備受爭議,公民黨在10月16日至11月5日期間,隨機以電話訪問3,236名市民,近七成受訪者(69%)認為,應先善用現有土地資源才決定填海。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未有採用《收回土地條例》,及取消丁權等較多人支持選項,特首林鄭月娥更一意孤行決定填海,無疑與民為敵。

調查結果顯示,28%受訪者認為「引用官地收回條例、收回發展商手上閒置農地」最能於短期內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其次(27%)是「取消丁權、將超過900公頃閒置土地以作建屋用途」。收回粉嶺高球場和善用棕地,分別排排第三(18%)及第四(15%)。僅13%認同在東大嶼填海,是5個選項中最少人選擇。

58%受訪者擔心「明日大嶼」項目耗用五千至一萬億元,將耗盡政府財政儲備。至於是否值得為「明日大嶼」耗盡所有儲備,57%受訪者認為不值得,僅20%認為值得。同時,有69%受訪者擔心「明日大嶼」工程會不斷超支。

郭家麒形容今次民調是「六年來最踴躍」,因過往做民調,半個月一般只訪問到約1,000人,不少人都會掛線。今次受訪者人數增加,反映市民對「明日大嶼」極不信任。郭指,再差的方案都不會無人同意,每人亦有自己看法,但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農地及發展丁地等選項,明顯遠較填海多人選。呼籲政府採納多數市民意見,他又挑戰政府進行大規模民調或公投,然後告訴立法會,有多少市民同意「明日大嶼」計劃。

議員反對發債建人工島

另一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質疑,「明日大嶼」項目只為配合大灣區發展,港人不會因而增加人均居住面積。「說來說去就是為了大灣區發展,將香港人的錢首先在建築過程將一萬億淘空給大陸公司,之後建了個島賣給人,住的人原來是大灣區人住在島,香港人繼續人均居住面積161呎。我不知它定位想做甚麼。又說是我們第二個中環,大家見過中環有公屋嗎?」

他又批評,政府稱可就「明日大嶼」計劃發債,他指2003年政府因財政儲備出現問題,將公屋商場賣給領展,又將「五隧一橋」發債,後遺症至今日仍然延續,「當日你可說無辦法,受外圍經濟影響下不得已這樣做⋯⋯現在我們是無端端倒錢落海,這(發債)我們不能接受」。

包括郭家麒在內的6名民主派議員,已就「明日大嶼」1,700公頃填海計劃,在《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提交修正案,要求將計劃擱置。◇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