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11月5日在上海舉行開幕式,習近平發表演講,做出中國將降低關稅並加快開放國內市場等一系列承諾,外媒紛紛進行解讀。

德國之聲發表題為「進博會開幕式:習近平的『暗語』」的文章分析說,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只關注進口的國家級展會。北京毫無意外地再次以「自由貿易捍衛者」的身份示人,但從習近平的講話以及開幕式嘉賓發言的順序安排上,都有一些隱性信息耐人尋味。

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並說,「不能總是粉飾自己、指責他人」等。德國之聲認為,雖然沒有明確點名,但顯然是針對美國政府所說,針對性再清楚不過。

而且,習近平講話結束後,誰第二個登台發表演講的順序安排,也是此次進博會開幕式上的另一大「隱語」。結果,登台的不是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總裁拉加德,也不是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而是剛剛與台灣斷交不久的多米尼加共和國總統梅迪納。

報道說,中國再次傾一國之力創造了世界上的又一個「第一」,即第一個在國家層面上只關注進口貿易的商品貿易博覽會。從組織、安保級別來講,堪比當年的奧運會和世博會。

此時正是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目前雙方看似陷僵局而無解。過去幾個月來,中共在貿易戰中不斷陷入被動:實體經濟發展不斷遭遇瓶頸;國內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不斷震盪下行;外幣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斷增加。

這種情況下,北京大辦進博會,分析認為,一是要在中美貿易戰的緊要關頭,向外界示好;二是試圖解開中國經濟下滑的困局;再有是想改變以往出口大國專賺外匯的形象,淡化並掩蓋它對世界日益增長的威脅。

外界籲北京有具體行動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在演講中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等。習近平還開出未來15年的支票:中國將進口商品逾30萬億美元,進口服務逾10萬億美元。

然而,德國之聲說:「習近平沒有具體指出將推出哪些法規政策保障上述措施的實際執行。」BBC也認為,這些承諾缺乏具體時間安排。習也沒有回應美國對兩國貿易中有關中國對國有企業實行補貼等特別待遇問題的抱怨。

《金融時報》報道,外國商業高管和外交人士私下表示,他們會對北京做出的模糊承諾保持警惕,正在等待北京在市場准入和知識產權方面做出具體的改革。

歐盟駐華商會副主席安德烈(Carlo D  Andrea)表示:「只有重大結構性挑戰得到積極應對、國際企業能與本土企業在公平環境中競爭,才能說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

他周一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歐盟商會希望中國有一個清晰的改革計劃和時間表。」

分析認為,現在的投資者對空洞的承諾表現得非常警惕。路透社表示,對於北京是否宣佈大膽的新舉措,外界的期待值很低。與此次博覽會相關的人員說,這場博覽會只是象徵性的,缺乏實質內容。

北京的諸多承諾,對亞洲市場並未起到提振作用。亞洲多國股市周一表現不佳,截至上午收盤,香港恒生指數下跌2.65%,中國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均下跌逾1%。東京股市下跌1.3%,新加坡下跌1.8%。

世界主要經濟體不看好

對於中共宣稱一百三十多個國家的參展商參會,路透社注意到,有些國家只有一個展覽商參加,只賣一種產品,比如伊拉克賣原油,伊朗賣藏紅花,牙買加賣藍山咖啡,乍得則賣鋁土礦等。

《紐約時報》表示,北京在尋求盟友,這絕非易事。考慮到那些沒有參加的國家,中國的挑戰已經展示出來了。

過去幾個月裏,中共展開外交攻勢,駐外使館全力游說外國領導人參加,但只有十多個國家的總統或總理出席,而缺席的卻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德國、英國、南韓和日本等。G7首腦一個沒來。G20只有俄羅斯派遣了總理梅德韋傑夫參加開幕式。

美國也沒有派出一名代表。美國政府只是在博覽會舉辦前,通過駐華使館的一位發言人公開表態說:「中國必須奉行必要的改革,結束不公平而且還會損害全球經濟的貿易政策。」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