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中國乳企巨頭伊利集團實名舉報前董事長鄭俊懷巨額貪腐的公開信在網絡上和微信圈熱爆。

舉報的背景,是當日上午9點30分,兩位自媒體人涉「伊利造謠案」一審宣判的消息被發布。鄒光祥、劉成昆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法院分別判處一年和一年半期徒刑。但二人均當庭表示上訴。

伊利集團的舉報信把董事長潘剛遭受「誹謗」的源頭指向前董事長鄭俊懷。舉報信稱「今年3月謠言案案發前,鄭俊懷在北京密會劉成昆,提供所謂『內幕』,詆毀伊利的謠言文章隨即出爐。」

超過一萬字的舉報信中,鄭俊懷被指涉嫌指使寫手誹謗潘剛並捏造其「被帶走」的傳聞。今年3月26日,自媒體「光祥財經」發表文章《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或「失聯」》。傳言曝光的當天,伊利市值蒸發60億元,跌幅超過9%。

舉報信還指鄭俊懷挪用2.4億公款,檢察院在2005年已經查實,但最終他被避重就輕地僅以挪用公款1650萬元提起公訴,獲刑6年。後來又獲兩度減刑,服刑3年半後就出獄。

舉報信中還指,鄭俊懷的保護傘涉及了各層級官員:原國家級領導、多位省部級領導、廳局級領導,他們充當鄭俊懷保護傘,人為抹掉鄭俊懷數億元犯罪事實,運作假減刑。

除內蒙古當地時任官員外,被曝牽涉其中的還有「最高檢某原副檢察長」。公開信稱,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邢寶玉曾找到伊利董事長潘剛,說:「最高檢一位領導要求伊利配合,把鄭俊懷當年非法轉移出去的資產幫助落實到他們名下」;2015年,內蒙古檢察院檢察長馬永勝也說,最高檢某原副檢察長(即上述那位「領導」)向他提了相同的要求。 

不過,舉報信中最吸人眼球的還是「原國家級領導」。外界有分析認為,這位國家級領導可能有在內蒙古從政的經歷,因而才會與伊利案扯上關係。與內蒙古關係密切的「原國家級」官員,外界首先想到的就是劉雲山。

劉雲山生於內蒙,在內蒙發跡,在1993年上調中共中宣部任副部長之前,曾在內蒙任職二十多年,建立了龐大的關係網。內蒙古一直被認為是劉雲山的老巢。有消息稱,其家族在內蒙掌控了包括煤礦、鉬礦在內的相當多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伊利的看似頗為「委屈」的舉報信出來後,博得了不少網民的同情,然而舉報伊利的一方則講述了完全不同的故事,兩邊都看似證據確鑿。

內蒙是前中共常委劉雲山(左)的老巢,其子劉樂飛被指利用其父的權勢大肆攫取暴利。(網絡合成)
內蒙是前中共常委劉雲山(左)的老巢,其子劉樂飛被指利用其父的權勢大肆攫取暴利。(網絡合成)

長達十年的糾紛

被舉報的鄭俊懷是伊利的創始人,牛根生、潘剛都是他培養出來的乳業大佬。但後來3人分道揚鑣。其中牛根生另立門戶創立了蒙牛。

鄭俊懷2008年出獄後,並未忘記舊時恩怨,一直奔走於法院的原告和被告席之間,要求退還自己的資產,但始終未見成效。

伊利最新的舉報信中稱,經歷了一次次地「被攻擊」、「被污衊」,除了上述提到的今年3月自媒體人發文指潘剛或「失聯」,被伊利指控「謠言」之外,更早的一起發生在7年前。

2011年2月,鄭俊懷任內的董事長助理、73歲的張三林通過《內蒙古商報》前社長李希曉等人,在網上公開發表一篇名為「內幕慘不忍睹:伊利被這樣掏空掏盡」的萬言舉報信。舉報信刊發後,伊利股份股價當日跌停。

這篇舉報信指控,現任伊利董事長潘剛等高管層貪污,挪用公款,設立虛假公司受賄,偽造存單等,並向其親屬洩露內幕信息牟取暴利,致使國有資產和企業資產嚴重流失。2007、2008兩年虧損24億元。2005至2008年沒有給員工漲一分錢,員工怨聲載道。

舉報信還指潘剛執掌伊利後,大搞權錢交易,編織人脈網絡,尋求保護傘。包括在2003年結識了內蒙古自治區原區委書記(儲波)的兒子儲惠斌(已攜巨資外逃),此後成為儲家的常客。   

舉報信稱,2005年潘靠儲的力量成為伊利董事長,便將伊利的證券業務交給了儲惠斌掌控。潘剛在2006年實行的伊利股權激勵,在儲惠斌一手操縱下,潘剛用企業的錢為自己獲得了4330萬股伊利股份,金額高達16億多元。儲惠斌等人也從中獲得了巨額的收益。潘還在2005年至2006年從伊利給儲惠斌挪用兩個億資金供其在內蒙古收購企業使用。2007年,儲波遭中紀委調查,兒子儲惠斌潛逃海外。

舉報信還稱,伊利每年的廣告費都交給有關領導的子弟去承辦,為他們提供業務來源和相對更高的收益,潘剛也就順勢借用或盜用他們的名義作為自己的保護傘。

而據媒體的報道,伊利多年來的廣告費都超過50億人民幣,2015年的廣告費更是高達72.75億。

但後來,與這份舉報信傳播有關的四人全部被推上法庭。但蹊蹺的是,該案最初是伊利以誹謗為由報案;後來4人以「毀壞商業信譽罪」被檢察院逮捕;最後的起訴和判決卻是「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最終4人答應不上訴後,全部被判緩刑。

這封舉報信當時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許多中國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但很快,中共中宣部以維穩等理由禁止媒體繼續報道此事。

當時有當事記者說,「記者、編輯又是一片哀嚎,趕緊兒找稿子去吧,免得明天開天窗。真相就應該是赤裸裸的,何必遮掩?」同時,被中宣部噤聲的還有蒙牛「致癌物黃麴黴素超標」醜聞。

曾有內蒙古籍新聞從業者表示,一直以來,「蒙牛、伊利利用廣告投放和中宣部內蒙人的關係,兩種渠道操縱媒體,不讓大眾看到其負面新聞。」據她的描述,這兩家奶業巨頭,雖然互為對手,但卻都能掌控宣傳機器,「如果拿廣告搞不定,就通過搞定個別人假傳『聖旨』甚麼……真是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其所提到的「中宣部內蒙人」,無疑是指在宣傳口混了24年的劉雲山。

值得關注的,劉雲山的長子劉樂飛管理的號稱國內最大規模的人民幣基金「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募資規模為90億元,伊利集團是重要股東之一。 

2011年媒體曾報道,中信證券旗下管理運作的首隻產業投資基金——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一度遇到困境。直到2009年劉樂飛擔任中信產業基金董事長兼CEO之後,綿陽基金的募集情況才有所好轉。

2011年07月12日《上海證券報》曾報道,國內規模最大的人民幣產業基金綿陽產業基金結束募集,包括全國社保基金、郵政儲蓄銀行、伊利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內的38家LP(有限合夥人)認繳出資額共計93.63億元。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