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大陸陰霾連連,尤以北京城為甚。據史料記載,古代「霾」和「埋」互通,故每當陰霾發作,皆主大凶不利,古代帝王皆畏懼。皇帝要齋戒、廢樂、祭天,退避正殿進行自省,來化解這一「蔽賢絕道」的天象示警。
陰霾出現 君臣無道
陰霾早出現在《詩經.邶風.終風》篇,有「終風且霾」的詩句。歷代《五行志》以及一些占卜書中對陰霾都有記載,例如:久陰不雨、常陰、蒙、霧、夜妖、恆陰、晦暝等詞彙都等同或類似於今日之陰霾。但霾這個稱謂出現很晚,大約在《新唐史》中才見到。
晉朝的《晉書.天文志》曾說過:只要天地之間、東南西北四方出現很大範圍的昏黃渾濁不清的天氣,像黃土一樣瀰漫著,有時持續五到十天以上,有時只出現一天或一個時辰,有時看似有雨降落下來,卻不會弄濕衣物,但衣物上卻沾滿灰塵,這種天象都叫做「霾」,說明君臣之道出現了大問題。(原文﹕「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日或一時,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
古人不但將「非正常霧天」列入「霾」的範疇,還將黃霧黑氣、飛沙走石,甚至被現代人稱為「沙塵暴」的極端天氣,也都歸入「霾」的範疇,都屬於「不祥之兆」。
《後漢書》裏有「時氣錯逆,霾霧蔽日」的記載,當「正氣」錯逆,上天就以陰霾天象示警。
總而言之,在古人心目中,陰霾不是好東西,歷代帝王都很畏懼。《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從光武帝中興漢室之後,就沒有久陰不雨的記載了。」其實不然,漢順帝時,郎顗上書說:「正月以來,陰暗連日。久陰不雨,亂氣也。得賢不用,猶久陰不雨也。」
陰霾籠罩 帝位被廢
據《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昭帝駕崩後,劉賀即位,不久,天陰,晝夜不見日月。劉賀要出行,大臣夏侯勝攔住車勸道:「天久陰而不雨,是有大臣謀反。陛下不能外出。」劉賀不聽勸告,還把夏侯勝關起來。
而當時朝廷的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張安世等人確確實實準備反叛。以至於霍光聽聞夏侯勝對劉賀的勸告之事後嚇了一跳,以為是張安世走漏風聲,便來問夏侯勝,何以有此判斷?
夏說:「《洪範五行傳》說:皇道有變,就會出現常陰天氣,預示著此時有下人討伐上人。我不敢明言,所以說有大臣謀反。」霍光聽後大驚,越發看重術士。
幾天之後,霍光等人廢掉了皇帝劉賀,應驗了「常陰」預示。
君主遇霾 自省納諫
在中國古代「霾」和「埋」互通,故每當陰霾發作,皆主大凶不利,所以皇帝要齋戒、廢樂、祭天,退避正殿進行自省,來化解這一「蔽賢絕道」的天象示警。
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天像異常,黃霧四塞,遮天蔽日。皇帝為之心驚膽顫,緊急召見各行政部門高級官員,要求他們不要有顧忌地暢所直言,徵詢治國之策。
有的朝臣進諫直言,批評當朝外戚專權獨攬大政,導致「陰盛侵陽之氣」。太后的兄長——大司馬大將軍王鳳聽後恐懼不安,於是上書謝罪辭職。
按照五行占卜原理,金木水火土都發生變異時,會引起天象劇變,出現「日月亂行,星辰逆行」等怪象,陰霾也是其中之一。它基本表現為「久陰不雨」,預示著「王者失中,臣下強盛而蔽君明,則雲陰」。
唐天寶年間,虢州閺鄉大雨後發生晦冥,類似濃霧或霾,天晴後人們發現,此處女媧墓竟然失其所在。7年後瀕河人夜晚聽到風雷聲,早晨看到女媧墓平地湧出,當時稱風陵堆。發生如此神秘現象,不知真偽,也不知原因何在。術士卻說:「塚墓自移,天下破。」
金朝還有一則故事寫道,哀宗剛即位時,封太后、太妃為皇太后。當即大風驟起,吹落房瓦,緊接著出現昏霾,不見太陽,還有黃氣衝天。太后做夢,見到數萬乞丐跟在她後面。她很厭惡,占卜者說:「太后是天下之母,百姓貧窮,當然要向你述說。」聞此言,太后趕緊在京城擺設粥與冰藥,告慰天下。
而在明、清兩代,帝王遇有「霾災」出現時,下令禁天下屠宰,督遣文武群臣齋戒三日,並率文武官員到天壇祭天,以求天神驅散風霾,降灑甘霖。
其它歷代也大都如此,一旦出現陰霾異象時,朝廷以大赦、懲戒貪腐、謝罪辭職、祭天反省、廣納直言等方式,處理異象之徵。
中原陰霾警世人
如今,陰霾異象再度在中原大地出現,警示世人。中共自奪取政權以來,歷次政治運動鬥爭屠殺了8千萬中國同胞,加之迫害法輪功、活摘法輪功學員身體器官,製造了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罪惡。中共宣揚無神論,全面摧毀中華傳統文化,導致中原大地道德淪喪,社會風氣敗壞,假冒偽劣遍地,毒奶粉、假疫苗猖獗,中華的血脈幾被斷絕,民眾苦不堪言。民眾何以為解?認清中共本質,三退(才退黨、團、隊)保平安。
時下又逢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共在國際社會成孤立之勢,而中共內部政變傳聞不絕於耳,暗潮洶湧,當局內憂外患,正應了「蔽賢絕道」這一天象示警。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